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2025-04-03 09:16:34
李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無論哪一個國家、哪一個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丟掉了思想文化這個靈魂,這個國家、這個民族是立不起來的?!泵鎸Ξ斍笆澜缥幕蝗诮讳h的新趨勢,鞏固中華文化的主體性,就堅守住了自立之本。這不僅關乎民族精神的延續(xù),更關系到國家的長遠發(fā)展和國際地位的穩(wěn)固。
立足本來,在“和而不同”的文化交融中堅守自立之本。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任何文化要立得住、行得遠,要有引領力、凝聚力、塑造力、輻射力,就必須有自己的主體性?!敝腥A民族能始終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關鍵在于保持自身文化主體性和精神獨立性基礎上所形成的強大文化向心力。因此,在文化交融中既要有文化自知,全面了解中華文化發(fā)展中“我們有什么”,理性地認識到“我們哪里好”;又要有文化自覺,準確把握中華文化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自覺承擔中華文化延續(xù)傳承的歷史責任?!昂投煌钡奈幕蝗?,既要求在國內各民族文化交融中從整體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又要始終堅持我國現(xiàn)有的民族政策,保障各民族文化發(fā)展的“百花齊放”。在世界文化交融中,既要遵從人類文明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又要結合中國文化發(fā)展實際,立足馬克思主義這個“魂脈”,進一步推動世界文明有益成果與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融合,塑造新的、獨特的、自主的文化生命體,造就中華文化新形態(tài)。因此,在投身世界文化交流交融的進程之時,我們必須堅守本民族文化的“根”和“源”,確保文化交融中的自我認同與自我發(fā)展。
吸收外來,在“開放包容”的文化互鑒中堅守自立之本。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類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鑒的動力”“開放包容始終是文明發(fā)展的活力來源”。堅守自立之本,就需要在開放包容的文化互鑒中不斷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有益成分,始終保持中華民族綿延發(fā)展的生機與活力。只有開放包容的文化互鑒,才能真正實現(xiàn)世界優(yōu)秀文化與本民族文化資源的貫通融合,增強文化生命的持久性。文化互鑒的前提是開放,既要善于“引進來”,也要敢于“走出去”。在吸收借鑒西方科學創(chuàng)新精神等的同時,也要將中國文化觀念推向世界。此外,開放的基礎上還需要包容。認識到多樣化是文化發(fā)展的底色,文化同質化只會讓人類文明走向衰敗,多姿多彩才能讓文化生機盎然。因此,以文化互鑒堅守自立之本,就要以開放代替保守,堅持改革開放政策,讓吸收借鑒優(yōu)秀文化成果之門越開越大,破解文化沖突論等帶來的文化隔閡;以包容取得進步,以其他民族文化的多樣性豐富和壯大中華文化的根基,以世界文明交流互鑒不斷提升自身文化軟實力。
面向未來,在“自信自強”的文化共建中堅守自立之本。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需要文化共建,全人類共同價值的實現(xiàn)依賴文化共建。人類文明發(fā)展史本身就是一部在文化互通互學互鑒中共建共生共興的歷史。堅守中華民族自立之本,必須直面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以“美美與共”的世界胸懷推動人類文明共建共生與共興,創(chuàng)造人類文明新形態(tài)。一方面,應有充分的文化自信。只有堅持文化自信,才能破除“西強我弱”固有認知下的“文明優(yōu)越論”,在全球文化交融互鑒中既不“自卑”,也不“自負”;既能“各美其美”,又能“美人之美”;既能保持中華文化的主體性,又能推動與其他各民族文化深入對話與合作,在“美美與共”中推動全球文化和諧共生。另一方面,堅定推動文化自強。文化自強是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的基礎。只有自身擁有強大的文化根基,才能以歷史主動精神擔負世界文明延續(xù)的責任與使命,為世界文明共生共興貢獻中國方案和中國力量。因此,必須在不斷自我超越和創(chuàng)新中堅定不移地建設文化強國,在現(xiàn)代化征程上正確回應文化“古今中西之爭”,推動構建全人類共同價值和人類文明新形態(tài)。
【作者系湖南省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心湖南文理學院基地特約研究員;本文系湖南省社會科學成果評審委員會課題(XSP25YBC201)階段性成果】
責編:萬麗君
一審:萬麗君
二審:易博文
三審:王禮生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