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2025-01-02 08:43:05
文|劉瀚潞
歲末,“絲絲楚吟?幽幽清音——梁紹基、沈勤雙個展”在長沙美侖美術(shù)館展出。兩位極具差異性的藝術(shù)家,一位借由細(xì)膩柔韌的蠶絲,編織出一場如夢似幻的生命綺夢,一位以水墨為澄澈的靈泉,在宣紙的素絹上暈染出心靈深處的靜謐之境。
遠(yuǎn)離家鄉(xiāng)南京,在石家莊長居三十多年,沈勤被人們視為安處邊緣,尋求清凈空間的“隱士”畫家。
沈勤和他的畫作一樣,是輕盈的,悠然的。
展覽開幕式上,主辦方邀請他致辭。沈勤從人群中走出,沒有長篇累牘的介紹與表達(dá),寥寥幾句感謝,便輕輕然拂袖藏入人群。策展人吳洪亮先生笑道,他總是這樣不愿多語。
我猜,這是沈勤的留白。
走進(jìn)沈勤的展陳空間,滿眼是純凈的,極致的白,仿佛洗凈世間塵埃,仿佛與世隔絕。山水畫卷和幾方假山石,散漫地點綴其中,空靈而幽靜。徜徉其間,盡管周遭觀展人群攢動,但猶如步入深山,有薄霧纏繞,有悠悠清泉,有空谷山音。迷蒙之中,忽而見一方山水,那是沈勤的筆端世界。
他的畫作,薄而清透。冷峻的山水被高度抽象了,被簡化為線條和墨塊的組合。墨色從深到淺自然過渡,表現(xiàn)出山體的形態(tài)和質(zhì)感,展現(xiàn)了水墨獨特的韻味。大量的留白,使畫面顯得簡潔空靈,意蘊(yùn)綿長。留白處與墨色,又形成鮮明對比,給人以想象的空間。從園林與田園題材的水墨創(chuàng)作,到山水繪畫創(chuàng)作,二十多年時間里,沈勤用水墨渲染出獨屬于自己的圖示語言。
△ 《公路》,紙本設(shè)色,240cm×126.5cm,2021
他的《公路》系列,沒有具體的草木山水,僅用彩墨的濃淡與紙產(chǎn)生的層次,來傳達(dá)深遠(yuǎn)宏闊的意象。他的《山》系列,回到黑白語言的圖式,淡云,孤峰,沒有人煙,寂靜而宏大??丈讲灰娙耍勅苏Z響。人在何處?沈勤將作品畫在薄得不能再薄的紙上,懸于展廳的空中。人走過帶起風(fēng),畫作微微蕩漾,恰有繞梁三日的力量。
自沈勤的“幽幽清音”而出,至梁紹基的“絲絲楚吟”,光線愈發(fā)幽暗,空氣愈發(fā)沉重。神秘而深邃的黑里,觀眾仿若踏入一個未知的洞穴,四周隱藏著無數(shù)古老的故事,在悄聲訴說。
這是梁紹基用蠶、蠶絲和思考,構(gòu)建的一處時間與空間的迷宮。
“老蠶欲作繭,吐絲凈娟娟”“春蠶吐盡一生絲”……不起眼的一只蠶,在一呼一吸間,吐出超越自己體長萬余倍的絲,至柔,至韌。人們用絲造物,包裹萬物,傳遞文明。
梁紹基隱居浙江三十多年,與蠶共生,熟悉蠶與蠶絲的特性。他將蠶和蠶絲化作自己的藝術(shù)語言,將蠶置于木、竹、金屬等不同的材料與物件之上,引導(dǎo)蠶的行動軌跡,通過蠶的吐絲布陣,創(chuàng)造出自然的藝術(shù)品。
這次,梁紹基用它們寫下一個“絲絲楚吟”的故事。這里有《山海經(jīng)》中的“洞庭之山”,有屈原的《楚辭·九歌》中的《湘君》和《湘夫人》,甚至馬王堆漢墓的痕跡……
△梁紹基,《α α 》,光導(dǎo)纖維,尺寸可變,2024
《α α》中,觀者被引入一個幽深的通道里,一只蠶在壁上吐絲,畫出一個個的8,一個個的∞,無窮、循環(huán)和永恒。梁紹基用一束熒光標(biāo)記這些符號,指引觀者前行,好似是生命在黑暗中尋找光明的過程?!稌r間與永恒》中,堅硬、冰冷的鐵刺上,曾發(fā)生過一場轟轟烈烈的吐絲。過后,蠶的生命沉寂。一層又一層的蠶絲,包裹出寶塔的形狀,蠶的靈魂與精神在此延續(xù)。《湖鑒》則是一場對古老大地的深情凝視與探索。古洞庭湖底遺址之沃泥,被鋪陳在展廳,濕漉漉似古青銅鏡,一場泥浴,對古今湘楚文化生態(tài)考由此展開,并從中汲取原始大地生命元氣……
梁紹基,《湖鑒》,河泥、影像,尺寸可變, 2024
觀展結(jié)束,作別沈勤的水墨畫卷,墨色與留白之間,是他人生的自在與靜謐。合上梁紹基的神秘故事,絲絲縷縷,盡訴生命的堅韌、輪回與永恒。
——————————————
湖南日報湘江周刊藝風(fēng)版面投稿郵箱:whbml@163.com
征集:戲劇與影視、美術(shù)、音樂、書法、舞蹈、攝影、非遺文化等題材評論及散文。
責(zé)編:胡雪怡
一審:周月桂
二審:曹輝
三審:楊又華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