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評|閻真:時間的饋贈

  光明日報   2024-12-30 11:03:37

時間的饋贈

文|閻真

印象中,2014年在毛澤東文學院講課的時候,袁姣素拿了本版本較老的《滄浪之水》請我簽名,又加了微信。后來,她寫了小說就會發(fā)給我看看。我一般是大致瀏覽,提點兒想法和意見。她也很實誠,認認真真地照著我的建議去修改。整理妥當,仍發(fā)來給我看。最初,我并無特別的印象,學生有各種頭像、網(wǎng)名,和我聯(lián)系得勤的也多,誰是誰,有時候都搞不清。但袁姣素有個特點,發(fā)來作品,定要我給個回復。有時候我忙忘了,她會隔幾天問一次,我不得不打開文檔,瀏覽一番。時間久了,我便懂得了她的執(zhí)拗與較真。之后,她再發(fā)來作品,我不敢怠慢。我知道,自己的意見對她來說是多么重要。就這樣,我記住了“袁姣素”這個名字。

2016年的春夏時節(jié),袁姣素給我留言,說她寫了自己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想請我作序。我想到她生活在基層,還能有這般堅持,著實不易,便毫不猶豫地答應下來。后來,她到長沙做了文學期刊的編輯,有了新作,會一如既往地發(fā)給我。2021年,她寫了一部反映高鐵發(fā)展的長篇小說《白駒過隙》,打印裝訂好,送了過來,想請我給點兒意見。我與她通過作品交往已經(jīng)有些年月,她的為人和作品風格也大致熟悉,便爽快地答應了。如今,她又出版了小說集《蓼水微瀾》,書中的作品在發(fā)表之前,我大都看過。這本小說集得到長沙市中青年作家項目的重點扶持,也是靠作品說話,實實在在,讓人服氣,我真心地為她高興?!吨芏Y·考工記》說:“天有時,地有氣,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為良。”說的是要做出一件好東西來,需要天時、地氣、材美、工巧,四者融合至理想狀態(tài),方可成器。而這四個方面的因素齊聚一身,非一日之功,需要時間的“包漿”。我們寫作也是如此,需要各種因素的參與和恰到好處的“火候”。袁姣素的寫作正是有恰當?shù)摹盎鸷颉?,有時間的饋贈,有她的努力和堅持。小說集《蓼水微瀾》收錄的是從2014年至今的作品,十年時間,不疾不徐,寫得從容,走得穩(wěn)當,一步一個腳印。

袁姣素生長在湘西南雪峰山腳下,她的作品與這方水土水乳交融。一個作家的創(chuàng)作,在文字的“舉手投足”之間,總與胞衣地緊密關聯(lián)。就像魯迅與紹興,沈從文與鳳凰,莫言與高密鄉(xiāng),等等?!掇に憽愤@部小說集亦有著濃郁的地域文化特征。從某種意義上看,這也是我們湖湘文化的一種傳承。在方言的處理上,我很贊賞她的做法。在一篇作品中,穿插那么幾個字眼,通俗易懂,既有文化地理的標志性,又賦予文本一種神秘色彩,借助人物心理與文意去理解,不用注釋,便可意會。這樣有趣又有意味的語言,在小說中不時地亮相,讓人品讀之余忍俊不禁,又斂容沉思。也許,生活中感性,寫作時理性,這兩者時而相融合,亦可搓揉出不一樣的風景。

在小說的選材方面,也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記得大約在2014年,她發(fā)來一個短篇給我看,題目是《我想飛》。故事講述了一個生長在農(nóng)村的小人物,父母早逝,經(jīng)濟拮據(jù),靠親友幫襯和介紹工作養(yǎng)活自己。在鄉(xiāng)村的環(huán)境中,這類底層農(nóng)民工的成家立業(yè)成為一個難題。其實,這種題材很老舊,卻讓她寫出了新意,有一種在粗糲中流淌的唯美氣質(zhì),讀來很有意味,又頗有嚼勁,主人公自始至終的那種“我想飛”卻又“很難飛”的痛楚與矛盾狀態(tài),給人一種難言的痛惜感。我當時就給予了肯定。后來,作品發(fā)表在《西部》雜志,題目改成了《飛翔的嗥叫》?!蹲咝l(wèi)星》的選材是用了心思的,也有新意,這個題目也有點兒特別,讓我心里一動,一口氣讀下來,這個衛(wèi)星果然是用來“走”的。一個“走”字,道出了那個時代的氛圍與印記,也樹立了一個在處理突發(fā)事件時持守鄉(xiāng)村傳統(tǒng)且具有話語權威的人物形象,在小說語境中給人一種莊嚴有序又五味雜陳的交錯感。從這些作品中,能感知她的小說語言是沉浸式的,順應人物心理與氣場,純粹、干練、有容、有度,有著新式的古典、老派的新意,耐品、好讀、有味??梢姡黄米髌?,是天時、地氣、材美、工巧的因緣際會。

我想,這正是時間的“包漿”。

小說集《蓼水微瀾》袁姣素 著 重慶出版社 
2024年11月第1版

責編:周聽聽

一審:周聽聽

二審:甄榮

三審:熊佳斌

來源:光明日報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