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閃耀青春之光丨“三清博士”廖致遠:推動軌道交通“智”穩(wěn)行遠

  科教新報   2024-12-30 09:39:40

科教新報全媒體記者 謝景佳

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全國重點實驗室基礎研究主管廖致遠本科、碩士、博士都在清華大學就讀,被同事們親切叫做“三清博士”。“吃得苦,耐得煩,霸得蠻!”談起一路走來的經驗,廖致遠選擇以這句頗具湖南特色的話來總結。這也正是這位生于湖南、長于湖南、學有所成又扎根湖南的“三清博士”身上最閃亮的色彩。

今年10月,廖致遠獲評2024年湖南省“小荷”科技人才專項。此前,他一路爬坡過坎,成果頗豐——2022年中國創(chuàng)新方法大賽國家三等獎、湖南省一等獎、中車科學技術二等獎……沉甸甸的榮譽背后,是他“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堅持與堅守。

“立大志、入主流、登大舞臺、做大事業(yè)”,廖致遠希望,可以“無愧于這個時代”。

廖致遠作人工智能技術專項匯報

綠動機車的“心臟維保師”

2015年,廖致遠直博進入清華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專業(yè),師從姜培學院士,從事“多孔介質傳熱學”方向基礎研究。在一個個科研成果、理論研究取得突破的同時,他的思緒常常拉長——“我的研究怎樣才能學以致用,為社會發(fā)展貢獻最大的價值?”

對新能源領域的興趣、傳熱學方向的科研經歷,為廖致遠與新能源機車等軌道交通裝備制造結緣埋下了伏筆。2021年,廖致遠博士畢業(yè),加入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

“能源系統(tǒng)熱管理作為行業(yè)難題,和我的研究方向十分接近;湖南更是生我養(yǎng)我的地方,我也希望學有所成,建設家鄉(xiāng)?!彼f。

隨著建設美麗中國、交通強國的號角相繼吹響,以“低排放、低噪音、高效率”的新能源機車逐步淘汰“油耗大、噪音大、排放高”的老舊型內燃機車成為大勢所趨,而這也帶來新的問題。

“傳統(tǒng)電力機車通過接觸網直接供電驅動,能源轉換效率高,熱問題并不突出。然而,新能源機車采用動力電池和氫燃料電池等新型能源,能源轉換效率和熱管理需求截然不同。”廖致遠解釋道,“動力電池充放電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熱量,散熱不及時不僅影響電池性能和壽命,一旦發(fā)生熱失控,造成的危害更會隨著車載儲能量的提升指數(shù)級增加?!?/p>

作為公共交通,能源安全怎樣才能充分保障?廖致遠通過與博士期間“傳熱傳質”理論研究互相印證,以能源系統(tǒng)熱管理為切入點,深入開展車載能源系統(tǒng)散熱冷卻技術攻關,創(chuàng)新性地提出了電源模組多孔介質等效模型轉化方法。

“通過這一方法,僅需2%的網格數(shù)量就可以達到原有仿真模型98%的相對精度,大幅提升儲能系統(tǒng)的散熱冷卻設計優(yōu)化效率,最終圓滿實現(xiàn)了儲能系統(tǒng)的散熱目標?!绷沃逻h自豪地說。

廖致遠在能源系統(tǒng)熱管理方面的研究,實現(xiàn)了新能源機車儲能系統(tǒng)的高效散熱和溫度一致性,相關成果被湖南省機械工業(yè)協(xié)會認定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支撐起新型雙源調車機車、超級電容有軌電車等多個重點項目,為中國高端裝備“走出去”保駕護航。

“霸蠻”硬上的科研尖兵

“‘霸得蠻’就是越困難越要搞,搞不成也要搞,別人不愿意搞我來搞!”面對科研難題,廖致遠總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隨著大數(shù)據、人工智能等技術不斷發(fā)展,通過智能運維提高現(xiàn)有車輛運行效率、降低維保成本成為軌道交通新趨勢。然而,啃下這塊“硬骨頭”并非易事。

“在智能運維這一‘人工智能+軌道交通’深度融合的前沿領域,能否帶領團隊彌補不足、實現(xiàn)技術突破,其實我心里也沒有底。”面對困境,廖致遠一開始也有猶疑,但經過審慎考慮,他還是毅然選擇跳出舒適圈、迎難而上,擔任公司人工智能項目團隊負責人。

專業(yè)知識不足怎么辦?那就充電學習。國內外公開課、行業(yè)最新論文、“厚著臉皮”向老同學取經……沒有頭緒思路怎么辦?調查研究是法寶。廖致遠帶領團隊奔赴全國,了解客戶需求,從頭部單位借鑒先進經驗,研究符合公司實情的機車智能運維技術路線。

廖致遠的滿腔熱情、辛勤耕耘,也結出了豐碩果實。通過自主開發(fā)機車故障預測與健康管理核心模型算法,廖致遠帶領團隊將過去海量機車運維數(shù)據從“落下來”到“用起來”,不僅提高了機車運行效率和安全性,還有效降低了運維成本,帶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傳統(tǒng)運維模式往往依賴于人工巡檢和經驗判斷,效率低、成本高、準確性不足。通過結合大數(shù)據分析和人工智能技術,已經實現(xiàn)了對機車運行狀態(tài)實時監(jiān)控和動態(tài)預測,有效降低了行車故障影響。”廖致遠笑著介紹道,“我們的目標是實現(xiàn)機車維修從‘計劃修+臨時修’到‘狀態(tài)修+預測修’的根本轉變?!?/p>

“連接世界,造福人類”,這是中國中車的使命,也是無數(shù)科研工作者夙興夜寐的追求與執(zhí)著??蒲械牡缆冯m然艱辛,但所幸,廖致遠不負時代,更不負自己。

責編:陳潔

一審:陳潔

二審:姚瑤

三審:黃維

來源:科教新報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