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2024-12-19 11:16:24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胡雪怡 潮新聞記者 潘駿
順長江而下至入??诟浇挥谥袊0毒€的黃金中點處,一幅清秀柔美的江南水鄉(xiāng)畫卷在眼前徐徐展開。
12月初,途經西伯利亞的冷空氣一路南下,翻越秦嶺,撫過岸線曲折的錢塘江,與暖濕氣流相遇,在浙江流連。遠遠望去,西湖邊的楊柳、樟樹、銀杏、梧桐、紅楓等植物交錯依偎,樹叢間常有松鼠覓食嬉戲,一齊繪就了靈動多彩的煙雨杭州。
12月4日,浙江省杭州市,游客泛舟西湖。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傅聰 攝
北宋神宗熙寧六年(1073)正月,文學家蘇軾飲宴于西湖,吟出“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的詩句。同樣的初晴后雨,記者尋味浙江,開啟“鮮咸甜臭辣相宜”的浙菜之旅。
詩畫浙江,甩掉“美食荒漠”標簽
長江帶著上中游的泥沙從第一階梯俯沖至第三階梯,與江浙一帶的山川相互碰撞、交匯,塑造出多平原、丘陵、山地、河口、三角洲等地形地貌。面向東海的浙江,因此擁有魚蝦海鮮、稻麥果蔬、山珍野味等豐饒物產,同時保留了農耕文明與海洋文明的屬性特點,生命力蓬勃興旺。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江浙地區(qū)自古以來人杰地靈、繁華富庶。今天的浙江,更因其得天獨厚的地理區(qū)位,雄厚的經濟文化基礎,強盛的科技教育實力,包容開放的姿態(tài),傲立于長江之畔。
你也許不信,如此富饒之地,卻不知何時頂著一張“美食荒漠”的標簽。
浙江旅游職業(yè)學院廚藝學院院長、中國烹飪大師金曉陽絕不認同。在他眼里,浙菜風味按地理大致可分為三大類。杭嘉湖平原地區(qū),食材多來源于田里的水稻、河湖里的淡水魚等,清淡咸甜;東南沿海地區(qū)漁港眾多,蝦蟹貝類等水產極其豐富,氣候潮濕,造就了獨特的海鮮風味;浙西山區(qū)以山上的動植物為原材料,與祛濕解熱的飲食需求相結合,便成了鮮辣野味。鮮、咸、甜、酸、辣、臭等口味,浙菜應有盡有。
12月3日,浙江省紹興市魯迅中路,不少游客前來打卡拍照。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傅聰 攝
“浙江不僅有西湖醋魚、東坡肉、宋嫂魚羹、清湯越雞、冰糖甲魚等本地名菜,外地的川菜、湘菜、粵菜等,在浙江各地都有門店,各有食客?!焙贾葜队^味莊餐飲有限公司行政總廚盛鐘飛告訴記者,以杭州市為代表,浙江是一個包容的地方,能為市民和游客提供多種多樣的美食選擇。
浙江人對美食和美景同樣自信。自2018年起,持續(xù)實施“詩畫浙江·百縣千碗”工程,將其作為大花園建設“五養(yǎng)”(養(yǎng)眼、養(yǎng)肺、養(yǎng)胃、養(yǎng)腦、養(yǎng)心)工程的重要內容,深入挖掘全省90個縣市區(qū)+11個地級市的飲食文化,意在打造成“養(yǎng)胃”美食旅游IP。
從政策舉措到市場培育,從人才教育到消費品牌,浙江致力于以美食為媒,推出1000道風味菜品名錄、開啟名小吃挑戰(zhàn)賽、發(fā)布美食旅游精品線路等,探索美食文化和旅游融合新路徑,讓浙派美食文化與游客在舌尖上相遇、在味蕾中留戀。
正確“打開”浙菜:用五官“細品”
采取何種刀法?火候大小?何時加水?選擇哪些香料?出品溫度多少?
無論是一條魚、一塊肉還是一片豆腐、一棵蔬菜,浙江人對美食以及烹飪的過程均有著精細的追求,每一步都不能錯。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一碗東坡肉就讓你見識了浙江人的講究。肉要用“硬五花肉”,即肋骨上的肉,肥瘦相間,且一定要帶皮。接著,將肉煮熟、定型,去血水、去骨。其中,去骨應是抽骨,不帶走一塊肉。之后,把去骨的肉切成大小相對一致的四方塊。用小蔥、生姜墊底,再將切好的肉塊“碼”進砂鍋里,此步驟要注意皮下擺、肉朝上,避免皮與砂鍋粘連。
12月4日,浙江省杭州市知味觀·味莊餐廳,行政總廚盛鐘飛在制作東坡肉。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傅聰 攝
此時,放入少量水、紹興黃酒、杭州傳統(tǒng)釀造醬油、糖等配料進行調味,然后再放些許蔥姜增香,蓋上鍋蓋。煮沸后用小火燉燜2個小時,燒制期間需撇去油脂2次。最后,收汁,使肉成棗紅色,裝進燉盅里,用桃花紙密封,蒸15至20分鐘即可上桌。
按照上述標準工序,東坡肉既能保留原汁原味,還體現(xiàn)了浙菜特色,肥而不油、甜而不膩、酥爛而不走形,完完全全區(qū)別于紅燒肉。這也是東坡肉雖不創(chuàng)制于杭州,卻聞名于杭州的重要原因。如今,東坡肉還有了升級版“寶塔肉”,將燒好的肉塊進行冷凍,一刀切成約0.2厘米厚、不折斷的片狀肉,再疊成寶塔狀,加入筍干后蒸熟,是烹飪大師的又一匠心之作。
再比如,西湖醋魚,講究刀法“七刀半”,焯水不超過4分鐘,吃出來有3個層次,先酸后甜再酸,食如蟹肉;咸熗蟹用的是梭子蟹,須加鹽腌制8小時……近日,杭州市標準化研究院、杭州市餐飲旅店行業(yè)協(xié)會等單位聯(lián)合起草并發(fā)布《杭幫菜系列標準》,規(guī)范了包含龍井蝦仁、叫化童雞、杭州小籠包在內的地方菜基礎標準、使用原材料標準、烹飪工藝標準、烹飪設備標準、歷史文化等,在保持古法工藝的基礎上精益求精。
作為食客,又如何正確“打開”這般精致的浙菜?金曉陽直言:“真正欣賞美食,需要調動五官,而不是僅僅依靠嘴巴吃?!?/p>
12月4日,浙江省杭州市知味觀·味莊餐廳制作的東坡肉。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傅聰 攝
一道浙菜擺在面前,你首先是鼻子、眼睛聞見、看見食物的味道和賣相,欣賞廚師的刀功與審美。然后,你要充分利用自己的耳朵。因為,在浙江,店家會介紹每一道美食背后的故事,文化韻味十足。然后,你再用口舌品嘗,收獲的,便不只是食物本身的滋味了。
“南料北烹”,文化入味
美食,因文化而美。
美食是一個地方民風、民俗、民智的體現(xiàn)。歷史上的幾次人口南遷、經濟重心南移,為浙江帶來了生產技術和經驗,其中就包括北方的烹飪方式、工藝。大廚盛鐘飛認為,“南料北烹”為浙菜一大特點。比如,宋嫂魚羹是一道典型的杭州菜,以鱖魚或鱸魚為料,但烹調方法是河南傳過來的,魚湯喝起來會覺得和胡辣湯很像。
浙菜的厲害之處,還在其有化“腐霉”為美味的能力。翻開“臭食攻略”,有柳州的螺螄粉、北京的豆汁兒、長沙的臭豆腐。但浙江的“寧波三臭”(臭莧菜梗、臭冬瓜和臭菜心)與紹興的“蒸雙臭”(將臭莧菜梗與臭豆腐一起蒸),臭得無法形容。
12月3日,浙江省紹興市咸亨酒店,廚師施國建正在炸制臭豆腐。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傅聰 攝
一到當地,臭味就爭先恐后地向你撲來。走南闖北的《舌尖上的中國》的總導演陳曉卿評價:“中國最臭的菜當屬莧菜梗!”原來,寧紹潮濕多雨,新鮮的菜蔬容易腐爛,當地人化腐朽為神奇,創(chuàng)造了臭南瓜、臭筍根頭、臭霉麩、臭茭白、霉絲瓜、霉面筋等地方菜。而浙北,咸甜口味“風靡”,當地人喜愛用糖提鮮調味。
作為四季分明的魚米之鄉(xiāng),浙江人形成了“不時不食”的飲食理念?!艾F(xiàn)在這個時節(jié),吃蘿卜、羊肉是最好的時候,養(yǎng)生滋補。再過幾天霜打了,那時吃青菜是最好的?!蔽骱?,餐飲店的后廚們正計劃采買當季的食材,早早忙碌于選料講究、制作精細的備菜工作之中。
在杭州,城中老巷,鬧市新街,商場餐廳,角落小館,都能尋到一味浙江“本味”。不論餐桌大小,東坡肉仍是蘇軾與老百姓官民魚水情的美好象征;魯迅筆下的咸亨酒店,其招牌臭豆腐、霉千張成了紹興人思念家鄉(xiāng)的“心頭好”;鮮辣兔頭、鴨頭、魚頭、鴨掌“三頭一掌”是性格堅韌豪邁的衢州人勇闖新路、突圍大山的“頂流”代表……
浙江人將文化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融入烹飪的火、炒炸的油、熬煮的湯、調制的汁中,在每一個細節(jié)中體現(xiàn)浙菜的美,既熱烈純粹,又清鮮爽嫩。
【軟硬通吃】
“孔乙己”吃過的臭豆腐
文|胡雪怡
豆腐是浙江傳統(tǒng)飲食中的常見食材,被廣泛應用于各種菜肴的制作中。在浙江的美食版圖上,寧波、金華等地的擇子豆腐,杭州富陽的豆腐皮,諸暨馬劍的豆腐包等等,不但風味多變,而且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皆是不可錯過的“名牌”小吃。
其中,紹興臭豆腐,魯迅筆下的“孔乙己”也吃過的。以獨特的“臭”中帶香,“臭”名遠揚,是許多南方人的童年記憶。
12月3日,浙江省紹興市咸亨酒店,門口有孔乙己雕像。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傅聰 攝
金黃誘人的色澤、醇厚鮮美的口感和相對溫和的“臭”,是你初見它的觀感。數塊大小均勻的豆腐浸泡在莧菜梗汁制成的鹵水里自然發(fā)酵,至少浸泡24個小時才可打撈瀝水。這時候的豆腐已經“披”上了一件墨綠色的外衣。起火、倒油。豆腐下鍋,立馬被200攝氏度左右的熱油包裹起來。頓時,菜籽油的香氣與鹵水的臭氣碰撞、揮發(fā),讓人直呼“上頭”。
咸亨酒店廚師長施國建解說:“注意豆腐剛下鍋時,盡量不要去翻滾它,否則容易破損。等豆腐浮起來以后,再操作?!辈灰粫?,豆腐表面已呈金黃色,表皮酥脆,仿佛有一層密密的細孔,內部柔軟,好似果凍。
再往浙南走,就能品嘗到臺州美食界的網紅“白水洋豆腐”了。近年來,隨著臺州文旅的火熱,它成了浙江另一張令人矚目的非遺美食名片。
白水洋豆腐以高品質的六月豆和清澈的山泉水為原料,口感細膩滑嫩,煮不爛而味無窮。一口下去,微微柴火的焦香與炭味沁了滿嘴,這便是臨海本地人常說的“鑊氣”。此外,白水洋豆腐還衍生出了多種佳肴,如豆腐煲、紅燒豆腐圓等。
【風味浙江】
舌尖上的江南詩意與煙火
文|胡雪怡
長江奔騰東去,勢吞山河。而長卷的東端,是一幅江南水鄉(xiāng)的煙火詩畫。小橋流水邊,有美景,更有美食佳釀。
浙菜之韻,盡在一個“鮮”字,不著濃墨重彩,清新婉約,以最本真的滋味留味人間。
浙菜“頂流大腕”西湖醋魚,精選優(yōu)質草魚,在大廚的妙手之下,身著紅亮的“華服”,似柔波般使酸甜清香蕩漾在舌尖,每一口都訴說著西湖的千年風雅。鮮嫩的蝦仁邂逅清幽的龍井,于是“龍井蝦仁”便在唇齒間上演了一場翠意與鮮美的協(xié)奏。東坡肉則是浙江肉類菜肴中的“扛把子”,一方方小巧的肉塊,披著薄如蟬翼的皮,裹著嫩若凝脂的肉,引人入口。恰到好處的肥膩,如同江南的春雨,滋潤心田卻絲毫不覺黏膩。
12月3日,浙江省紹興市魯迅中路,眾多游客前來打卡。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傅聰 攝
小吃仿若繁星點點,散落在浙江的市井巷陌,照亮了平凡的日子。“吳山酥油餅”以層層疊疊的酥皮,折疊著光陰的故事。咬上一口玲瓏圓潤的杭州小籠包,鮮咸交融的湯汁悉數流進了嘴里,慢嚼,面皮與肉餡嫩彈而不失筋道。嘉興粽子、紹興臭豆腐、金華火腿等特產小吃,都是當地人觸手可及的“小確幸”。
至于酒,紹興黃酒無疑是浙江美食江湖里的“溫柔一刀”。其色若琥珀,溫潤而內斂,可比擬江南文人的儒雅氣質。淺酌一口,甘冽中帶著絲絲綿柔,瞬間暖意襲身。它常與浙菜相伴,為食客們奏響一曲詩意與味覺的交響樂。
【食在有趣】
十四過元宵,十六過中秋
文|徐迅
元宵過十四?中秋過十六?在浙江,一些地方節(jié)日飲食習俗與眾不同。
正月十五是元宵,但正月十四,是寧海傳統(tǒng)的元宵節(jié),也是古臺州的元宵節(jié)。主要食物是湯包、米筒、糅、團。當天,桑洲、一市等地每家每戶都歡迎外人來品嘗“糅”。據說來吃的人越多,這戶人家越會人丁興旺、事事順利。
“立秋西瓜祓祓秋,八月十六度中秋”,這是浙江寧波人的一句方言。而臺州人同樣有八月十六過中秋的習俗。
唐末,佛教為統(tǒng)治階級所不容。五代期間,北方政權先后禁佛。彼時,臺州所屬地吳越國國王卻是虔誠的居士。因此,大量北方僧人南遷,江南佛教興盛,佛家教義的影響也深入民間。初一、十五吃素無形中成了慣例,久之,老百姓在節(jié)日中不覺間避開初一、十五;中秋節(jié)滯后一天,也成了共識。
元朝末年,朝廷腐敗,臺州人方國珍起兵反元割據臺州。臺州百姓原先中秋節(jié)吃葷腥月餅,而方國珍的母親信佛,方國珍因此把自家的中秋節(jié)定在了八月十六。這份孝心感動了百姓,于是大家把中秋也改在了十六。
明朝時期,溫州人過中秋節(jié)的習俗獨特,且相當盛行。歷史上溫州的月餅分“大月”“三錦”“空心餅”三種,“大月”沒餡,一尺圓徑,專用于祭月賞月;“三錦”是內含飴糖、瓜子等物的香酥餅;“空心餅”是中空的外面稍裹些芝麻的白色小餅。此外,還有一種“賞月食”是專為兒童制作的,模壓成動物形狀的實心甜餅。20世紀50年代初期,這四種節(jié)令食物都還有,后來空心餅和賞月食就不大看到了。
此外,“送節(jié)”也是溫州過中秋所獨有的:女婿給丈人送鴨、肉、豆糕等,丈人以“三錦”、粉干、梨等做回禮。
(作者系中國烹飪大師、浙江工匠,現(xiàn)擔任杭州市廚藝協(xié)會會長)
責編:胡雪怡
一審:胡雪怡
二審:易禹琳
三審:楊又華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