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2024-12-19 11:15:06
作者 :宮岳霖
1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zhuǎn)頭空......”
《三國演義》在雄渾悲壯的開篇格調(diào)中彌漫與滲透著的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傳承不息,博大精深的璀璨文化和悠久厚重的史韻古風。
每次讀罷,都會給我?guī)硇碌钠肺队鋹偱c人生感悟。
2
《三國演義》全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簡稱《三國演義》。它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亦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成熟的長篇小說。
故事是作者根據(jù)當時所流行的話本改寫而成,起自黃巾起義,歸于西晉統(tǒng)一。
書中人物眾多,上至帝王將相,下到黎民百姓,涉獵廣泛。
中國清初文學批評家毛宗崗,在點評三國時說道:“ 古史甚多,而人獨貪看《三國志》,以古今人才之聚未有盛于三國者也!”。
而《三國演義》是以正史《三國志》為藍本的,同樣令人愛不釋手,有觀止之嘆。
3
說起這部廣為流傳、膾炙人口的長篇小說,就不得不提起寫它的作者——中國章回小說的鼻祖羅貫中。
羅貫中名本字貫中,山東東平縣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說家、戲曲家。他一生著作頗豐,除了《三國演義》以外,還著有《殘?zhí)莆宕费萘x》、《隋唐兩朝志傳》及雜劇《粉妝樓》、《趙太祖龍虎風云會》等杰出的文學作品。
羅貫中的所有作品,以《三國演義》這部小說的成就最高,影響最大。
4
全書“文不甚深,言不甚俗” 。語言簡潔明快而又生動,它把歷史和文學自然結(jié)合,有現(xiàn)實的描繪,又充滿了浪漫主義的傳奇色彩。
《三國演義》分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群雄逐鹿、三國鼎立、三國歸晉五大部分。
作者將兵法三十六計融入字里行間,既有情節(jié)也有謀略。
在遠逝的歷史天空,在廣闊的神州大地,在雄壯的遠古戰(zhàn)場,上演了一幕幕硝煙四起、氣勢磅礴的群雄逐鹿風云;演繹了一場場驚心動魄、鉤心斗角和扣人心弦的三國戰(zhàn)爭故事。
書中共描繪了大大小小四十多場戰(zhàn)役,而最著名的堪稱三大戰(zhàn)役--—官渡之戰(zhàn)、赤壁之戰(zhàn)、夷陵之戰(zhàn)。
赤壁之戰(zhàn)大家都知曉,這里,我主要講解一下官渡之戰(zhàn)和夷陵之戰(zhàn)。
5
說到官渡之戰(zhàn),先介紹一下當時的背景。
東漢末年,腐朽不堪的東漢政權(quán)分崩離析,名存實亡。建安三年(198年),袁紹擊敗公孫瓚,占有青、幽、冀、并四州之地。 而當時的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取得政治上的優(yōu)勢,后以“奉天子以令不臣”為名滅袁術(shù)、除呂布,勢力西達關(guān)中,東到兗、豫、徐州,控制了黃河以南,淮漢以北大部分地區(qū),從而與袁紹形成沿黃河下游南北對峙的局面。
建安五年(200年)正月,曹操軍與袁紹軍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在此展開戰(zhàn)略決戰(zhàn)。
當時袁紹兵多糧足,擁兵10萬 ; 而曹操兵少糧缺,不足2萬。
由于雙方兵力懸殊,曹操采納了謀士荀彧 “出奇制勝” 之策略,派兵襲燒袁軍糧車。
緊接著他又親率精銳5000,奔襲袁軍烏巢(今河南封丘西)糧倉。
正當戰(zhàn)斗激烈之時,袁紹援兵趕到,形勢突變,勝敗只在一念之間。曹操的部下開始慌亂,急言他分兵抵擋。 不料曹操勃然大怒,厲言喝道:“賊在背后,乃白 ! ”。
意思是敵人到了背后再說。由于主帥意志堅定,身先士卒,不前則亡的信念立即昭示部眾。
全軍死心拼戰(zhàn),以一當十,終將烏巢攻破,盡殲守軍并燒毀全部囤糧。消息傳來,袁紹所部軍心動搖,紛紛潰散投降。曹操乘機全線出擊,以摧枯拉朽之勢打得袁軍人仰馬翻、落花流水。
只見尸橫遍野,血流成河,戰(zhàn)馬哀鳴,場面極其慘烈!此役殲敵7萬,袁紹父子僅率800余騎北逃。 官渡之戰(zhàn)奠定了曹操統(tǒng)一北方的基礎(chǔ),袁紹則從此一蹶不振。
此戰(zhàn)曹操善擇良策,攻守相濟,屢出奇兵,巧施火攻焚燒袁軍糧草,對獲取勝利起到重大作用。
反觀袁紹,驕傲輕敵,剛愎自用,以致糧草被燒,軍心動搖,乃至全軍潰敗。
官渡之戰(zhàn)集中體現(xiàn)了曹操卓越的用兵謀略和指揮才能,它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zhàn)例。
6
再說夷陵之戰(zhàn),作者花了四回的篇目進行描述。
夷陵之戰(zhàn),又稱彝陵之戰(zhàn)、猇亭之戰(zhàn),是三國時期劉備對東吳發(fā)動的大規(guī)模戰(zhàn)役,是中國古代戰(zhàn)爭史上一次著名的積極防御的成功戰(zhàn)例,也是三國三大戰(zhàn)役的最后一場。 章武元年七月,也就是劉備稱帝三個月后,他以替關(guān)羽報仇為由,親自統(tǒng)兵60萬眾,水陸并進,東征伐吳。
一路上,蜀軍氣勢強勁,連克數(shù)城,大有不可一世之感。
孫權(quán)求和不成后,決定一面向曹魏示好,避免兩線作戰(zhàn) ; 一面派陸遜率軍應戰(zhàn)。
簡單介紹一下,陸遜字伯言,江蘇蘇州人。他生于世宦之家,精通韜略,深諳兵法,是繼周瑜、魯肅、呂蒙之后東吳又一位才華橫溢的年輕儒將。 陸遜沉著冷靜,用“以逸待勞”的方法阻擋了劉備的凌厲攻勢。
此后,他為等待戰(zhàn)機一直避劉備之鋒芒,忍辱負重。任憑蜀軍恁地羞辱叫陣,始終做到堅守不出。
7
章武二年八月,雙方在夷陵一帶成對峙之勢。
然局勢對劉備越來越不利。蜀軍遠征,補給困難,又不能速戰(zhàn)速決,加上入夏以后天氣炎熱,以致銳氣漸失,士氣低落。
劉備為舒緩軍士酷熱之苦,命蜀軍在山林中安營扎寨以避暑熱。
由于他的疏忽大意與不察地形,讓對方鉆了一個天大的“空子“。
當陸遜看到劉備犯兵家大忌,將所有營寨安扎于草木茂盛之處并浩浩蕩蕩連營七百里之時,心中不由狂喜:好不容易等待已久的戰(zhàn)機終于到來,對蜀軍雷霆一擊就在此役!
陸遜激動之余,隨即集結(jié)三軍,下令集中優(yōu)勢兵力對蜀漢軍隊進行全線反擊。
他命令士兵每人帶一把茅草,到達蜀軍營壘時邊放火邊猛攻。蜀軍營寨的木柵和周圍的林木均為易燃之物,火勢迅速在各營蔓延。
陸遜成功地采用“火攻”戰(zhàn)術(shù),一夜之間燒了劉備的七百里連營。
當時場面之“壯觀”,令人觸目驚心:吳軍個個順風放火,人人奮勇殺敵,蜀營頃刻之間化為一片火海。
蜀兵四處奔竄逃散,死傷不計其數(shù);吳軍一鼓作氣連拔蜀營40余座,蜀軍無還手之力,全線崩潰。
陸遜將“積極防御,后發(fā)制人”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運用得淋漓盡致,出神入化。
此役,蜀漢軍慘敗,劉備率領(lǐng)殘兵敗將退守永安,從此一病不起直至駕崩。
夷陵之戰(zhàn),使蜀漢的國力大為動搖,致使在以后與魏吳的爭斗中始終處于劣勢直至滅亡。
8
《三國演義》分一百二十回,里面故事精彩紛呈,優(yōu)秀的片段很多。
如第八回“王司徒巧使連環(huán)計,董太師大鬧鳳儀亭”中選段,故事情節(jié)波瀾起伏,人物性格鮮明。董卓的驕橫跋扈,王允的深謀不漏,呂布的反復無常,貂蟬的傾國傾城,均令人過目不忘。 貂蟬雖然是虛構(gòu)的人物,但是仍然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很能彰顯作者敘述故事的能力和塑造人物的功力。
書中杜撰的貂蟬乃王司徒家中歌妓,長得美艷動人且知書達理,是離間董卓和呂布的關(guān)鍵人物。
因她而衍生的這一段故事亦是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八回的點睛之筆,讓人贊嘆。
貂蟬作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以拜月聞名遐邇。作者在寫她之前,先不惜筆墨描述了董卓殘暴、呂布助兇及群臣束手無策,徒嘆奈何之情形。
王司徒眼看董卓將篡奪大漢天下,回府流淚不止,嘆息連連。
于是貂蟬登場,一句“妾許大人萬死不辭,望即獻妾與彼,妾自有道理”。
她與王允共商連環(huán)計,先將自己暗地里許配給呂布,然后再明著把她獻與董卓做妾。 之后,命運變了,局勢也變了,直到取信于董卓,迷惑于呂布。
她在自己的特殊戰(zhàn)場上游刃有余,成功地離間二人,于是董卓成了呂布戟下之鬼。
如此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小女子,若是沒有大智大勇,是絕不能巧妙出色地完成使命的。
假使少了貂蟬,誅董的行動也不會如此驚心動魄,跌宕起伏,哪還有后世的津津樂道,傳唱不息呢。
然而大功告成之時,作者卻給了她一個匆匆的退場,一句 “ 呂布至郿塢,先取了貂蟬 ”后便消失了蹤跡。
毛宗崗有兩句評價寫得極好,充分贊揚了她的作用,突出了她的品格形象。
“十八路諸侯不能殺董卓,而一貂蟬足以殺之;劉、關(guān)、張不能戰(zhàn)呂布,而貂蟬一女子能勝之,足見其功”?!?以衽席為戰(zhàn)場,以脂粉為甲胄, 以盼睞為矛戈,以顰笑為弓矢, 女將軍真畏哉!足見其智勇”。 在小說中,作者雖然不把貂蟬作為主要人物來描述,但這驚鴻一現(xiàn),就把一位智勇雙全、大義凜然、靈動鮮活的女子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讓人欽佩!
(未完待續(xù))
責編:龍文泱
一審:龍文泱
二審:易禹琳
三審:楊又華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