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之間美味傳

熊其雨     2024-12-03 18:20:26

文/熊其雨

棲居鬧市,偶有詩意,卻難聞到壇香四溢。

如今,壇子菜似被“養(yǎng)生族”打上了某種烙印或標簽。猶記得年幼時,父母南下打工,將我交由長者帶養(yǎng),喜食素齋的老人,常朝桌上端出精心手作的壇子菜,如青椒炒酸菜、鹽豌豆、貓魚豆腐、辣椒蘿卜條、酸豆角、腌整辣椒、炒榨菜片。每一小份,都用醴陵產(chǎn)蘭花瓷碗裝好,夕陽映照下,食材本身自帶的紅黑黃灰麻色,溫柔交錯,加上臨吃前拌入的土麻油,通體如打了“摩絲”般,舉筷觀之而略有微醺。這真是,淡然煙火氣,誰不念此景?

久而不歸家,何以慰人心?愿為湘北農(nóng)人,遍嘗耕種之苦,摘取素食蔬果?!笆郎嫌腥啵瑩未蜩F磨豆腐”。時下,正是湘北農(nóng)家泡黃豆、打豆腐的季節(jié),尋一秋日暖陽時,選上好本地漲發(fā)黃豆,燒水濾渣熬漿,下石膏點鹵子,將罩子布袋子系緊,上鋪石塊或重物壓干汁水,數(shù)小時后揭掉罩子布,待自然冷卻后,用刀劃出大小均勻的方塊,續(xù)改刀成小麻將塊,移置蘆席上晾曬一天,再和盤托進筲箕或無生水的盆子里,靜待自然發(fā)酵。

一個星期或十余天后,光滑的豆腐表面如約“穿”上毛衣,即可按自家喜歡的口味,加入紅曲等上色類天然色素。我的外婆汪春珍曾是村宴大廚,對調(diào)制食材的色香味極其熟稔,比如她喜歡往里加些姜末、食鹽或剁椒后,再一筷子一筷子地夾進土灰色的陶瓷壇,進過壇子的豆腐,被稱為“貓魚豆腐”,湘北人喊“腐豆腐”。如果不進壇子,可將剁椒與豆腐放在一起搗爛,不用下鍋烹飪,吃前滴入些許麻油即可,鄉(xiāng)里人喊吃“爛豆腐”。

經(jīng)過時間的陳化和菌種的發(fā)酵,到了炎炎夏日,這味壇子菜由于吃的時間較久,加之外部氣溫過高,如果“貓魚豆腐”放少了鹽,會直接化成濃稠的汁水狀,且會散發(fā)出似臭鱖魚般的味道。而對農(nóng)人來講,只要是沒長蟲或變味,就一定會有賞味之人憐惜這道“腐味”,甚至還用調(diào)羹搲著吃。如遇胃口不佳,從壇里夾一坨,一碗飯輕輕松松就到肚里去了,由此,足以見“貓魚腐乳”質地細膩、滋味鮮美、香辣嫩滑。

“貓魚豆腐”煮魚、“貓魚豆腐”煮空心菜……這道壇子菜,在我看來,真正是農(nóng)家清貧生活里的一絲煙火,臭得短暫,香得熱烈,咸得絢爛。比如,搲幾勺腐乳汁炒空心菜,先下熟豬油爆香蒜頭,放入空心菜快炒,臨起鍋前澆上腐乳汁,空心菜別有一番風味;花江狗肉店里,廣式腐乳和花椒粉等交融,變成上好蘸水,大可吃出至鮮味。

長沙的一些路邊小店,也研發(fā)出些諸如“貓魚蒸肉”的菜——選上好的豬五花,放少許鹽和姜末,頂層放辣椒面和腐乳汁水等,蒸十多分鐘后,油脂溢出,腐乳的特有味道和香味沖上頭,非常下飯。難怪《舌尖上的中國》導演陳曉卿來長“覓食”,要拿腐乳油汁拌飯,一餐送飯數(shù)碗,絕不在話下。

有吃家總結,豆腐倘若要好吃,首先得要豆子好,最好是農(nóng)家本地自種圓粒黃豆;其次是要水質好,比如湘北人打豆腐用的就是長江水;接著是做法要傳統(tǒng),最好是用竹架子“七上八下”地將水瀝干,再用純物理方式壓制;最后是無需添加“??怂箍萍肌?,吃的是豆制品原有的鮮香和原味。我深以為然,此乃專家也。

茫忙鬧市苦,不如回家打豆腐。

責編:饒謐

一審:何婷

二審:范焱

三審:丁偉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