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2024-11-28 20:39:03
文 /王升華
11 月 19 日、 20 日,在瀏陽歐陽予倩大劇院演出 紅色題材革命 歷史 劇 —— 祁劇《一擔銀元》 。 該劇講述的是發(fā)生在紅軍長征途中的革命戰(zhàn)爭故事。 1935 年 6 月 8 日,中央紅軍在川康邊境打下天全、蘆山兩座縣城,遵照中革軍委命令,紅軍必須迅速翻過夾金山。在這個緊要關頭,紅三軍團時任軍團長彭德懷當即部署,叮囑軍團供給部長周玉成親自護送賬本和一擔銀元,并送給他一匹棕紅色的馬。為了完成護送任務,在翻越雪山途中,周玉成與其他紅軍戰(zhàn)士歷盡千辛萬苦,戰(zhàn)友們前赴后繼一個個犧牲了。周玉成頂住來自多方的壓力,頂住各種考驗,初心不改,懷揣著賬本,肩挑著沉重的銀元,走出了草地,成功完成任務。
該劇主人公周玉成是湖南祁陽人,祁劇因發(fā)源 于湖南省永州市祁陽縣而得名 , 是湖南省傳統(tǒng)地方戲曲中流行地域最廣、 歷史最悠久的劇種之一,屬于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祁劇《一擔銀元》,從聲腔、表演風格、角色行當?shù)榷颊宫F(xiàn)出祁劇這一傳統(tǒng)文化的深入表現(xiàn)力,比如祁劇唱腔中所包含的高、昆、彈三種聲腔對角色塑造極富作用,老生彭德懷表演者演唱時用沙音凸顯蒼老感非常有感染力。用祁劇這一歷史悠久的劇種演繹家鄉(xiāng)英雄人物的故事,這是對紅色基因的生動傳承,是對紅色文化的深度傳播,是對傳統(tǒng)文化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是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表現(xiàn)形式,是活生生的革命歷史教科書。
我在思考,一擔銀元值現(xiàn)在多少錢?
這里的銀元應該指的就是當時的 “袁大頭”,“袁大頭”作為當時的流通貨幣,具有獨特的財富價值和收藏意義,而如今它已成為珍貴的歷史文物。它在動蕩不安的時局中成為了人們規(guī)避財富風險的一種選擇,據(jù)史料披露 1927 年上海的物價,豬肉 0.28 元 / 斤,鮮雞蛋 0.027 元 / 個,煤油 0.06 元 / 斤,棉花 0.48 元 / 斤,食鹽 0.043 元 / 斤,香煙 0.036 元 / 盒。由此,“袁大頭”換算成人民幣大約在 300 元到 500 元之間。一個筐子可以裝 1000 個銀元,一擔兩筐就是 2000 個銀元,按照上述折算這一擔銀元,相當于當前人民幣 100 萬元,當然其背后所蘊含的革命價值也不能用 100 萬元來衡量(文中的數(shù)字僅作為閱讀參考),對于當時艱苦的戰(zhàn)爭年代來說這簡直就是一個“金庫”,是關乎前線打仗成敗的關鍵,是無價之寶。
從一名普通的紅軍戰(zhàn)士,到一位忠誠的共產主義戰(zhàn)士,再到后來成長為一名共和國的開國將軍,他所經受的各種考驗,和在各種環(huán)境中誓死保衛(wèi)這價值遠超當今 100 萬元人民幣的一擔銀元的故事,整個觀劇過程我都是心生敬畏,心潮澎湃的。
多少名戰(zhàn)友為了保護銀元在長征路上犧牲,他們堅定的理想信念,確保了銀元一塊不少地送達,留下的只有一顆顆紅色五角星帽徽,許多戰(zhàn)士在長征途中為了保護這一擔銀元犧牲后只得就地掩埋,取下五角星帽徽隨著銀元一起回歸組織,這是真實的故事,這種大無畏精神,是偉大的長征精神的一部分。這一可歌可泣的故事對當今社會上的學生群體和公職人員都有著深刻的教育意義。
當今,在我們的公共設施建設中,也存在著揮金如土,肆意浪費國家財政資金的現(xiàn)象。 全國人大常委會于今年 11 月 8 日批準增加 6 萬億元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置換存量隱性債務。近年來政府債務規(guī)模增長速度較快,地方政府過度舉債,有的地方債務規(guī)模較大、風險等級高,存在著極大的風險隱患。當今的一些為官者應當以劇中的周玉成作為榜樣。他這種一心為公,克己奉公的使命精神我們當今時代的公職人員還需要不斷鑄就。
一擔銀元, 或者說 100 萬元人民幣,如果這 100 萬元人民幣現(xiàn)金放在私人手中,即便是錢多不怪的企業(yè)老板,也還有諸多的投資風險;而工資微薄的公職人員,這樣大額的公款很可能被挪用或者貪污。
近年來,在紀檢監(jiān)察部門查處的案件中, “小官大貪”的案例數(shù)據(jù)令人觸目驚心。一個普通干部涉案資金上千萬元,一個科級干部斂財逾億元。從十八大以來發(fā)現(xiàn)和查處的案例來看,有些貪官,雖然職位不高,但貪腐數(shù)額驚人。他們有的身居關鍵崗位,以權謀私,利用工程建設,大肆攬財;有的盯著群眾的補貼款項,雁過拔毛。他們雖然官職不高,卻往往直接損害群眾的切身利益,是最令人痛恨的“碩鼠”。
為此,在周玉成身上所體現(xiàn)的共產黨人的錚錚風骨和革命理想高于天的英雄氣概是極其可貴的,這是共產黨人的崇高品德。
我在感慨,當時的革命戰(zhàn)士是如此的絕對忠誠!
習近平主席的強軍思想,要求部隊必須做到絕對忠誠、絕對純潔、絕對可靠。這是值得每個軍人特別是領導干部捫心自問的:自己對黨的忠誠是否真的做到了 “絕對”,沒有任何的含糊和折扣?“絕對”一詞對于穿過軍裝的人來說,一定是有深刻體會的、一定是刻在骨子里,埋在心里的,穿過軍裝的人一定說過“絕對”不怕死。對于新時期的好干部來說也要一定能信念堅定地做好“絕對”。
細看當時的革命戰(zhàn)士是如何的絕對忠誠?
運輸員李九生,是為了幫周部長挑銀元擔子,而掉入懸崖犧牲的。李九生的犧牲是大無畏的犧牲,他清楚自己是運輸員,這個擔子是他應該挑的,是他的職責所在,是他對革命的信仰,是他這名革命戰(zhàn)士的神圣使命,是紅軍戰(zhàn)士責任重于泰山的高尚情操和忠誠體現(xiàn)。在大雪紛飛、冰凍嚴寒的山中他多次 “強奪”過周玉成部長的銀元擔子,而周部長深知運輸員這一路十分艱辛,作為部長他以身作則,硬是自己挑,關心愛護自己的同志,這是一種同志之間的團結友愛,是忠誠待人的濃濃戰(zhàn)友情,戰(zhàn)友親如兄弟是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萌發(fā)的深厚情誼,是人民軍隊本質的反映,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區(qū)別于其他任何軍隊的重要標志之一。
而當前,領導講的最多的也是各司其職,聯(lián)動協(xié)助,講帶頭履職盡責、帶頭擔當作為、帶頭承擔責任。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的《履行責任踐行擔當》,講了權力就是責任,責任就要擔當。現(xiàn)在我們新時期的執(zhí)政者掌握著黨和人民交給的權利更應該挺膺擔當。
現(xiàn)實中,有的干部不能正確對待權力,有了權就飄飄然,目無黨紀國法、肆意妄為,有的仍然信奉人治思想和長官意識。當人民有訴求,黨有要求的時候,有的干部卻想盡辦法逃避責任,忽悠群眾,把涉及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事視為其私人的事情而不是公家管轄的范疇,把自己置身于高位,脫離群眾。
紅軍過草地時,軍糧已吃盡,周玉成部長和炊事員說把面粉袋子上的面粉洗了,加些野菜煮湯吃了。到了只能吃野菜的地步,那么野菜就是當時的主糧了,作為供給部長周玉成率先垂范,為了讓戰(zhàn)友們能夠識別哪些野菜能吃、哪些不能吃,他采集了野菜自己品嘗,結果因試食毒蘑菇中毒嘔吐,暈迷,差點丟命。周玉成這種心中有同志,面對困難挫折自己擋在前面的態(tài)度。讓我不禁回想起我們抗疫的三年,涌現(xiàn)出了大批的抗疫英雄正是他們這種身先士卒的做法,我們才能最終取得三年抗疫的偉大勝利??挂咧形液臀业耐緜円恢睕_在最前線,我們實現(xiàn)了自己管轄的區(qū)域沒有爆發(fā)疫情的大勝利,到疫情放開我們也是第一個感染的,回想起有些同志畏縮不前,在各種躲避和抗拒中走過。
周玉成部長要炊事員沖洗面粉袋子煮湯充饑,我想我黨的勤儉節(jié)約就是來源于革命年代這優(yōu)良作風。 從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節(jié)糧減損工作,強調要采取綜合措施降低糧食損耗浪費,堅決剎住浪費糧食的不良風氣。中央對黨內生活奢靡、鋪張浪費、貪圖享樂的風氣嚴查。再到近年來頒布的反對食品浪費的法律和國家的糧食節(jié)約行動方案 ...... 就是要增強全民節(jié)約意識,推行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就是要拒絕奢華和浪費,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風尚。
然而死灰復燃的老問題和隱形變異的新表現(xiàn)仍然存在,甚至 “吃食堂”“吃公函”“吃老板”“吃下級”等違規(guī)吃喝問題屢禁不止。甚至追求名煙、名酒、名茶、名牌 ...... 還是一些黨員干部的必備選項。
周玉成部長以身試毒,差點丟命的無私奉獻舉動,居然被沈參謀 “親眼所見”周玉成“中飽私囊”,證據(jù)確鑿,寫檢舉信寄到軍團政治部,導致周玉成被撤銷供給部長的職務,降為后勤管理員。但是護送銀元的重要任務還是周玉成承擔。
相信組織!組織是最堅實的靠山,要對組織付之于忠誠。既然選擇了從政為官,就要守住守牢紀法底線,因為周玉成擰緊了理想信念的 “總開關”,他堅信革命會勝利的一天,他堅信他對黨的忠誠一定會得到組織認可。我們相信組織,組織不是某些人私人的組織,個人不能代表組織,某些人的不純動機,某些人是為了謀取私人一時之利益,急著領取軍需而誣告周玉成,在周玉成護送銀元的道路上設置障礙。
因為他堅信: “石鏡可以照人面,石鏡可以照人心??烧杖诵纳婆c惡,可照人心私與公”。周玉成 他堅信“清者自清”,他的問題總有一天會大白于天下 。他要“計較”的是黨的事業(yè),他“計較”的是大局,因為他深知必須穩(wěn)定軍心大于天!他仍初心不改懷揣著賬本,肩挑著沉重的銀元,爬過雪山,走出草地。
無論是革命戰(zhàn)爭年代的一擔銀元還是如今的 100 萬 元, 1000 萬元的名利誘惑, 它會讓我們不時在紅線周圍徘徊, 我們堅持做到 心不貪物,自在坦然 , 得之坦然,失之淡然,順其自然 。 著名的明代思想家、軍事家王陽明,在第一次參加鄉(xiāng)試中舉后 。 進一步參加考取進士時卻因為有人嫉妒他的才華,因此非議于他,導致他遺憾落榜。 但他并沒有因此而 消沉 ,反而是潛心鉆研教學。 他認為所謂的功名利祿都是些外在的東西,內心和精神得以滿足才是最重要的。
在這個紅塵滾滾的年代,堅持老一輩革命者的基因傳承,永葆初心,面對生活中的種種挑戰(zhàn)和變化時保持豁達的態(tài)度才能走得更長遠。
責編:張德會
一審:寧靜
二審:肖秀芬
三審:張德會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湖湘情懷,黨媒立場,登錄華聲在線官網(wǎng)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戶端,領先一步獲取權威資訊。轉載須注明來源、原標題、著作者名,不得變更核心內容。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