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2024-11-28 10:42:32
孫映
核心提示
數智技術是數字化和智能化的有機融合。借助數智技術賦能高校課程思政教學,在內容方式、實踐創(chuàng)新上不斷突破,切實提升其針對性與吸引力,能為思政課的數字化轉型貢獻智慧和力量。
目前,我國數字經濟蓬勃發(fā)展,數智技術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重塑教育模式,為高等教育高質量發(fā)展、建設教育強國提供了重要支撐,也為高校思政課教學高質量發(fā)展提供了無限可能。數智賦能高校思政課,讓思政課的精準施教更具操作性和可行性,驅動思政課教學朝著更加科學化、精準化和個性化方向發(fā)展。
聚焦學生需求,精準描畫教學對象
及時掌握學生的特點與需求是增強教育成效、培育時代新人的基本前提。當代青年大學生是“數字原住民”群體,高校要發(fā)揮好思政課引領作用,立足新時代,把握新方向,用數智技術為思政課賦能。瞄準痛點,精準把脈。通過對學生“精準畫像”,用多維度立體圖像的分析,精準把握學生在認知水平、興趣愛好、思想觀念、價值傾向、行為特點等不同方面存在的問題,找準學生的痛點。攻堅難點,精準定位。借助人工智能算法的強大功能,對學生學習過程進行“全方位掃描”;通過學情識別和學情研判,了解教學“需求側”,挖掘學生學習情況、思想動態(tài)甚至價值取向;用心、用情、用力解學生的思想之惑、學習之困、發(fā)展之需,推動思政課育人成效取得實質性進展。疏通堵點,精準施策。通過關聯(lián)學習主體的時空軌跡、網絡足跡,結合教師的經驗判斷,分析問題,對學生堵點進行精準疏通,重構教學內容,實現教學內容的靶向供給,回應學生的所想所需,使思政課真正成為學生可親可近、可學可用的課程。
聚焦教學內容,精準供給教學資源
拓寬傳播廣度。數智技術將傳統(tǒng)教學內容創(chuàng)造性轉化為數智化教學資源,打破教學資源獲取的時空限制,擴大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傳播廣度。提升育人效度。數智技術驅動下的思政課能有效拓展和活化教學資源,如依托聲音、圖像、視頻、虛擬仿真等技術,將抽象的文字轉變?yōu)榫唧w鮮活的可視化動態(tài)資源。將“大水漫灌”轉化為“精準滴灌”,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呈現教學內容,講深、講透、講活思政課道理,實現思政課道理的入腦入心,提升育人的效度。強化育人精度。以數智技術監(jiān)測、匯集、剖析學生群體的共同特性和個體特質,精準捕捉其思想動向和關注焦點,構建差異化思政課教學資源庫;借助“5G+AI+XR”技術,實現“云端”閱讀、沉浸式參觀,以分眾化的方式實現教學資源的精準推送,實現面向教育對象的精準供給和智能推薦。
聚焦教學手段,精準掌握教學方法
通過創(chuàng)新多元數字載體,為思政課教師精準推薦教學方法,提升思政課教學的智能化與精細化水平?!靶畔?”理念提升吸引力。依托數智技術賦能在線討論、虛擬實驗等教學環(huán)節(jié),利用“雨課堂”、學習通的彈幕提問、投票、搶答、小組討論等互動性強的教學手段,打破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沉悶氛圍,增強學生的參與感和獲得感。數智實踐提升感染力。探索數智教學實踐,拓展育人場域,為教師的精準教學靶向賦能,打造集科技新度、理論溫度、學生熱度于一體的思政課課堂新形態(tài),實現思政課教學的縱深、內涵式拓展。數字化教學提升親和力。運用在線教育平臺的個性化學習功能,根據學生特點推送合適的學習資料和案例;運用數字媒體,營造逼真的探究情境,讓學生“沉浸式”體驗歷史場景,讓思政課堂“活”起來,讓師生交流“融”進來;運用問題式、專題式、參與式等多種教學方法,使思政課效果“實”起來,實現教學內容與形式的雙重飛躍。
聚焦學生反饋,精準評價教學效果
數智技術能動態(tài)實時記錄教學的相關情況,給思政課教學過程和教學結果精準把脈。優(yōu)化教學評價內容。數智技術下教學評價內容注重教與學的雙向關注,教學評價內容更加多元、綜合和全面。從教學行為、認知、情感等多維度構建“教”的評價內容;從學生反應、學習成果、學習能力、核心素養(yǎng)等方面構建“學”的評價內容,通過解構分層,對教學效果進行評價。強化過程性評價。優(yōu)化評價設計,完善智能評價系統(tǒng),將數智技術融入思政課教、學、管、評各環(huán)節(jié);完善學情追蹤測評系統(tǒng),觀測、研判師生狀態(tài),在科學監(jiān)測、精準分析和反饋提升中激發(fā)教學內生動力,為更好開展思政課提供數據支撐。深化評價結果運用。數智技術使思政課教學評價結果更精準和深入,為教學改進和學生發(fā)展了提供有力支撐。通過數智賦能的智能評價為青年成長“畫像”;實現動態(tài)記錄“教”與“學”的全過程;利用數智技術打造新型智慧校園,實現數據在空間和時間上的貫通,為數智賦能思政課守正創(chuàng)新提供沃土,構筑數字思政新生態(tài)。
【作者單位:湖南信息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本文為2024年度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項目“數智賦能高校思政課高質量發(fā)展的實踐路徑研究”(24D27)階段性成果】
責編:曹茜茜
一審:曹茜茜
二審:易博文
三審:王禮生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