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2024-11-27 19:00:40
文丨卞進波
從攜桶打水的人群中穿過,見著了久慕的西塘老井。在桂花樹密密匝匝的注視下,西塘老井筆直的身板扎根在木魚嶺的斜坡上,就著水源向地底延伸,結實的黃土一路環(huán)護,涌出一汪裹著山野清香的清冽井水。灑水成冰的冬日,井口冒著騰騰熱氣,炎炎酷夏,井水冰冰涼涼,甘洌、清甜,滲透西塘血脈,生生不息。
微涼的秋風掀開了井蓋上的落葉,也掀開了西塘老井的過往,大澤湖街道西塘村23組水井守護人唐俊斌跟我嘮起了水井的故事。
木魚嶺上劉少先夫婦帶著7個孩子住在這里,養(yǎng)著生產隊的三頭牛掙工分,孩子們吃了上頓沒下頓,日子過得苦哈哈的。日常用水要去對門的山腳下挑,離家有2里地,每天一大早,劉少先就要翻過挨著木魚嶺的王家龍山到張家塘挑水,來回要跑好幾趟,才能滿水缸。劉少先腿有殘疾,行走不方便,挑水要走的都是山路,上嶺下坡的,吃力,挑回的水也就精貴,都節(jié)約著用。
雷鋒來了,劉少先每天挑水的義務結束了。1957年秋天,雷鋒跟隨縣委書記張興玉、機關工作人員馮樂群一起到西塘農業(yè)社蹲點,住在劉少先家里。雷鋒習慣早起,心細的他發(fā)現蒙蒙亮的山坡上有一個顛簸的身影在移動,家里住著蹲點的干部,劉少先比以往起得更早,他得給他家的水缸備足水,還要多挑2擔水才夠用,雷鋒快步上前,接過水桶挑到自己的肩上,進屋。
劉少先的媳婦在準備早餐,拿出了自己都舍不得吃的2個雞蛋,打在碗里,用筷子打散蛋黃蛋白,倒入準備好的石灰水,蒸了一碗蒸雞蛋,炒上劉少先剛剛挑水時帶到張家塘洗過的小菜,還特意多放了點油,質樸的劉少先媳婦只想拿出最好的伙食招待同吃同住的張書記、雷鋒等人,還特意安排7個孩子等他們吃完再吃。看得張書記、雷鋒心里不是滋味,細細地問起了劉少先家的情況。張書記當場決定捐錢給他家買豬以增加收入,雷鋒也要湊一份,因他剛工作,工資不高,張書記不讓他捐。可是雷鋒說,別看您工資高,可您家7口人,而我一個人,算起來我工資比您高。
雷鋒用平均論說服了張書記,張書記拗不過他,只好同意了。三個人一共捐了70多塊錢,幫劉少先買了一頭架子豬和三頭小豬,還特意請來西塘農業(yè)社第二社社長、養(yǎng)豬經驗豐富的馮健指導。一年之后,劉少先家里生活得到了明顯改善。
養(yǎng)豬,劉少先家日常用水量還要加大,天晴挑水還好,要是落雨下雪,路滑還溜,挑擔水回家不容易,雷鋒想著在木魚嶺挖井取水,可方便住在木魚嶺和王家龍山的社員。當即雷鋒便把設想跟張興玉書記匯報了,張書記隨即批準。雷鋒又捐了10元錢,請來挖井師傅王三嗲,叫上農業(yè)社的王啟祥、喻德厚一起挖井。在王三嗲的指導下,雷鋒挖土挑泥,一周后挖出的不是泥巴了,而是沙子卵石,王三嗲說成了。地下水滲過沙子卵石向上涌,圓形的井孔酷似一只水汪汪的大眼睛,清澈明亮,感受著劉少先的欣喜,也映出了劉少先媳婦絞水漿洗衣裳的笑臉。安靜的山坡熱鬧了起來,絡繹不絕的取水人圖著這份甘甜,雷鋒也笑了,他靦腆的笑容醉了木魚嶺坡上的桂花樹。
濃郁的桂花香挪開王家龍山,飄向騰飛路、金星路,沁人心脾,新修的高樓托出了老井的年輪,走過了半個多世紀的西塘老井的面龐并沒有被歲月磨出折皺,它依舊是年輕時期的模樣,被守護得好好的。井底淤積三、五年掏一次,唐俊斌自豪地告訴我,他守井30年了,井邊的桂花樹一顆也沒少,還新建了一個水塔,鋪設了水泥地,增設了四個水龍頭供西塘村民日夜取水。這口井水甜,煮飯香,喝著爽,慕名來取水的人多,私下都叫雷鋒井。
品著雷鋒井水沖泡的綠茶,絲絲的茶香里留存著張興玉、馮健和雷鋒的厚重情誼。在學習養(yǎng)豬技術的日子里,長雷鋒3歲的馮健成了雷鋒親愛的健姐姐。1958年馮健留在南方的湖南農學院深造,雷鋒則去了北方遼寧。87歲高齡的馮健奶奶還保留著雷鋒的書信,雷鋒紀念館存著一雙雷鋒穿過的襪子,是雷鋒去遼寧時張書記送的,共打了18個補丁。雷鋒卻捐錢買豬、挖井,西塘人把這事記在心里不忘。
涌出的雷鋒井水一直履職西塘,它細膩的鋪排,木魚嶺、王家龍山社員的飲用水、日常用水,木魚嶺腳下岸子田的農用水,木魚嶺大湖湘粉廠、大湖晾粉場的生產用水,家用的,農用的,工用的,它都不缺席,用心地呵護著西塘,西塘幸福洋溢。
雷鋒井裝扮著西塘,發(fā)展著西塘,自己卻一直保持著樸素的模樣,哪里需要去哪里。
2012年,西塘列入城市規(guī)劃,心系著西塘百姓的雷鋒井水專職履職飲用水,安靜地守著木魚嶺,迎著取水的人。義務守井人唐俊斌也升格為專職守井人,守著雷鋒的情。
詩云:“涌出心泉滋老幼,享成粥飯哺村民?!背溆睦暇贼?,養(yǎng)育著西塘村莊,它是西塘村的靈魂。挨個取水的人們領著老井的情,改稱老井為雷鋒井,喝著老井的水,代代相傳老井情。
責編:廖慧文
一審:廖慧文
二審:易禹琳
三審:楊又華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