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丨湖湘革命文物思政課程開發(fā)何以可為?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2024-11-25 18:45:25

文|劉建平 周子豪 周易凡

革命文物是黨領導人民進行艱苦卓絕的解放事業(yè)、建設事業(yè)的見證者,是中國共產黨人崇高風范與偉大精神的具象化表達,對弘揚革命傳統(tǒng)和革命文化、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激發(fā)愛國熱情、振奮民族精神意義重大。湖湘革命文物則是革命文物的重要一脈,是具有不可再生性的寶貴思政資源,新時代新征程,探賾湖湘革命文物思政課程開發(fā)的現實進路,為“大思政課”建設賦能是應有之義。

1、  湖湘革命文物思政課程開發(fā)何以必要?  

 以湖湘革命文物為主體開發(fā)思政課程,一是因為湖湘革命文物數量繁多。中國共產黨在百年奮斗征程中,在華夏大地留下了無數革命的薪火,譜寫了無數革命的篇章,截止到2021年,全國普查登記的不可移動革命文物達到3.6萬處,可移動革命文物多達100多萬件/套。而在湖湘大地上,“十步之內,必有芳草”、“寸土千滴紅軍血,一步一尊英雄軀”,有不可移動革命文物1700余處,國有可移動革命文物藏品8萬余件,革命文物資源總量和重要革命文物資源數量均位居全國前列。二是因為湖湘革命文物內涵豐富。湖湘革命文物為我們構筑出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生動圖景,秋收起義時工農革命軍使用的長龍鐵炮、農民運動中屢見不鮮的梭鏢、反映紅軍軍制軍備的軍旗、軍服,無不訴說著那個硝煙彌漫的崢嶸歲月。此外,湖湘革命文物的載體和形式極具多樣性,除了紅色遺址、革命器具等家喻戶曉的實物遺存,湖湘革命文物還包括照片、文件、書信、剪報等珍貴的歷史資料,譬如毛澤東1959年回韶山時與韶山學校師生的合影;彭德懷寫給湘潭縣衛(wèi)國人民公社烏石生產大隊總支書記許立仁、大隊長肖怡靜的信;劉少奇探望古稀之年的姐姐劉紹德時的禮品單等??傃灾?,湖湘革命文物以其代表性、歷史價值和文化遺產意義,是研究革命文物融入“大思政課”體系繞不開的對象,理應在愛國主義教育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在提升社會凝聚力、增強地區(qū)歷史認同感、傳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發(fā)揮其特有作用。

2、  湖湘革命文物思政課程開發(fā)何以可能?

在新的歷史節(jié)點,湖湘革命文物思政課程開發(fā)具有相當的現實可行性。

一是頂層設計趨于完善。 中央宣傳部、國家文物局持續(xù)開展革命文物名錄公布工作、“十四五”時期革命文物資源普查工作,為符合資質的革命文物“加冕正名”;國家文物局、財政部通知各級文物、財政部門健全革命文物資源資產管理制度,將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作關進“制度的籠子”;2021年,國家文物局更是印發(fā)《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十四五”專項規(guī)劃》的通知,指明了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作在推進整體保護、深化系統(tǒng)研究、提升展陳質量、強化教育功能、促進融合發(fā)展方面的主要任務。同時,湖南省積極響應國家部署安排,相繼出臺了《湖南省文物保護專項資金管理辦法》、《湖南省省級國有文物資源資產管理實施辦法》、《湖南省歷史文化和文物保護國土空間專項規(guī)劃》等具有較強效力的政策,并加速與國家文物局對接,通過簽訂戰(zhàn)略合作協(xié)議共同推進革命文物保護等工作。在政策先行的條件下,湖南省通過精心設計諸如湖南博物院推出的“芳草之地,紅滿瀟湘”、“青春是用來奮斗的——毛澤東青年時期文物展”等紅色展陳、《中國革命和湘籍開國將帥》《湖南為什么這樣“紅”》《湖南紅色基因文庫》等紅色出版物、民族歌劇《半條紅軍被》等紅色文藝作品,不斷深化革命文物的價值挖掘,積累了湖湘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的寶貴經驗。

二是紅色旅游、紅色研學向好發(fā)展。 在紅色旅游方面,湖南省以“更多采用微改造這種‘繡花’功夫”為指南,對革命文物聚集地及紅色遺址周邊進行適度的旅游開發(fā)以擦亮紅色名片,出品紅星帽、毛主席銅像、印有黨徽和“蔡和森第一次提出中國共產黨名稱”的小夜燈等“出圈”的文創(chuàng)產品以反哺革命文物保護工作,同時完善交通系統(tǒng),推動諸如“韶山——井岡山”紅色旅游專列的常態(tài)化運營,將各個紅色旅游片區(qū)銜接起來,形成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把湖南的紅色資源稟賦,轉化為旅游業(yè)發(fā)展的資源要素,使湖南紅色旅游成為革命文物保護傳承、活化利用的新引擎。毋庸諱言,湖湘革命文物思政課程的開發(fā)離不開一定數額的資金投入,而湖南紅色旅游、紅色研學的良好發(fā)展客觀上為湖湘革命文物思政課程開發(fā)拓展了招募資金的渠道,打下了可觀的財政基礎。

三是現實文化需求召喚。 2024年國慶黃金周期間,包含毛澤東故居和紀念館的韶山景區(qū)共接待46.84萬人次,同比增長90.51%;同年春節(jié),劉少奇故居花明樓景區(qū)日接待游客數量達1.5萬人次以上。此類承載湖湘革命文物的文化場所熱度持續(xù)攀升的事實證明,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有了較大幅度的躍進,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強調的,“人類社會與動物界的最大區(qū)別就是人是有精神需求的,人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時時刻刻都存在”。因此,進一步開發(fā)湖湘革命文物思政課程契合人民群眾日益上升的文化需要,與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緊密相連,是筑牢“四個自信”的必要之舉。

3、  湖湘革命文物思政課程開發(fā)何以可為?

實現湖湘革命文物思政課程教學范式轉換。 開發(fā)革命文物的專屬課程,必須規(guī)避現今革命紀念館博物館所暴露的缺憾,克服以革命文物為核心的思政教育課程在整個思政教育體系中所占篇幅小、所涉種類少、同質化、淺顯化嚴重的現象,避免在幾個老生常談的革命文物里“兜圈子”的惰性思維,而是充分選擇兼具代表性和差異性的能夠精準反映湖南籍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異彩紛呈的人生經歷的革命文物,比如任弼時在閑暇時使用過的小提琴、劉少奇同志最后一次登天安門的請柬等。同時,必須持續(xù)推進湖湘革命文物思政課程的宏觀設計和建構,編撰行之有效的范本,塑造湖湘革命文物思政課程的話語體系,尤其注意述說的層次性,緊緊的圍繞革命文物的過去、現在、未來做文章,以講述革命文物的歷史沿革、介紹革命文物的保護利用現狀、闡釋革命文物的內里精神為基本遵循,充分詮釋湖湘革命文物的價值意蘊。

突破湖湘革命文物思政課程教學傳統(tǒng)界限。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思政課不僅應該在課堂上講,也應該在社會生活中來講。”湖湘革命文物思政課程不應該“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相反,必須肅清思政教育久已有之的“關門主義”,擴充湖湘革命文物思政課程的應用范圍,除了堅守第一課堂主陣地,在大中小學形成嚴密的教學矩陣,還要積極探索讓湖湘革命文物思政課程“走出去”的可行之法。值得注意的是,湖湘革命文物思政課程在社會場景的傳播既要牢牢把握精神內核,不能因教育受眾的文化素養(yǎng)差別閹割其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涵養(yǎng)家國情懷的核心要義,又要因地制宜,切忌把校園小課堂的運行模式照搬到社會大課堂中,其濃烈的說教意味可能為湖湘革命文物思政課程的普及劃上負號。

全面深化湖湘革命文物思政課程教學隊伍建設。 湖湘革命文物思政課程能否全面鋪開,關鍵在于作為教學主體的教師隊伍的業(yè)務能力達標與否。湖湘革命文物思政課程涉及多學科專業(yè)知識,博物館學、歷史學等學科的理論邏輯嵌入肌理,思政課教學的客觀規(guī)律又蘊藏其中,要求教師隊伍深諳融會貫通之道。基于此,應當支持學校和革命場館建立深層次的交流關系,湖南省已有類似“韶山下的思政課”的珠玉在前,各地可以此為范例,組織專家學者與文化場館人員面對面、零距離交流,打破溝通壁壘,促進雙方的資源共享,在互鑒互學中補齊短板,鍛煉一支能夠駕馭湖湘革命文物思政課程教學任務的教師隊伍。 湖湘革命文物思政課程開發(fā)絕不是在湖湘革命文物與思政教育之間做加法,抑或是對二者的簡單拼湊,唯有統(tǒng)一思想,集聚合力,凝練總結業(yè)已挖掘的湖湘革命文物,發(fā)揚調查研究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作風,深入基層錨定最廣大人民群眾關于湖湘革命文物的興奮點,使湖湘革命文物與思政教育高度融合,推出富含時代養(yǎng)分、精神養(yǎng)分的精品課程,才能服務于思政教育立德樹人的中心大局 。

(作者系國家革命文物協(xié)同研究中心湘潭大學主任;湘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

責編:胡孟婷

一審:蔣睿

二審:顏石敦

三審:白培生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