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2024-10-26 09:46:00
作者|胡代松
中國是一個詩詞歌賦歷史悠久、名篇佳作燦若星河的文明古國,屬于楚地的湖南詩風尤盛。自屈賈以還,湖湘之地常為遷謫之所,故此詩文多呈現(xiàn)出士人們在窮達進退中保持精神風骨和高潔操守的人格理想。這些詩詞歌賦如筋脈骨血般熔鑄入湖湘文化和中華民族精神之肌體,時至今日仍雅韻猶存,流風不墜。由洪江市檔案館編纂、岳麓書社點校出版的這套《龍標耆舊詩文聯(lián)集萃》(簡稱《集萃》)即為旁搜龍標文集、遠紹中華詩魂之作。
龍標,為湖南洪江市在唐代時的縣名。唐天寶七年(748年),我國詩史上有“七絕圣手”“詩家夫子”之稱的著名詩人王昌齡左遷龍標尉。其好友李白聞之為其寫下了《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以寄惋惜撫慰之情?!皸罨浔M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的詩句至今被世人廣為傳唱。
王昌齡任“龍標尉”實因被譏讒而左遷,曾經(jīng)戎馬邊關(guān)心縈家國,寫下“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等千古絕唱的他又豈會因左遷而頹廢消沉?更何況其左遷之地乃有著忠貞愛國傳統(tǒng)的屈賈之鄉(xiāng)。
于是我們讀到了他在赴任和在任龍標尉期間寫下的諸多詩篇,有“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桂林寒色在,苦節(jié)知所效”的堅貞自白,有“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xiāng)”“莫道弦歌愁遠謫,青山明月不曾空”的曠達超脫,有“明祠靈響期昭應,天澤俱從此路還”“遠謫唯知望雷雨,明年春水共還鄉(xiāng)”的積極樂觀,還有“盈盈曉氣濕林函,谷轉(zhuǎn)溪回窅蔚藍”“源向春城花幾重,江明深翠引諸峰”的情寄山水和“譴黜同所安,風土任所適”的勤政自適。從這些詩句里,我們既可以讀到如三閭大夫屈原“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般的不悔忠貞,亦可讀到如王昌齡心折之五柳先生陶淵明“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應盡便須盡,無復獨多慮”般的寧靜曠達。
綜觀王昌齡任龍標尉時所作詩篇,雖也偶流露出“有志不獲聘”的遺憾惆悵,但終不墜其匡時濟世之志。詩如其人,人如其詩。王昌齡在龍標尉任上前后八年(748—756年),為治以寬,政善民安。面對龍標地區(qū)復雜的民族關(guān)系,他推行懷柔安邊的政策,在促進民族團結(jié)和諧、推動民族地區(qū)發(fā)展方面作出了積極貢獻,也在當?shù)亓粝铝酥T如“蠻女乞詩”“蒼頭拾葉”“苗女聽歌”等動人的故事,世人以“王龍標”稱之。人以地名,地益以人名,“龍標”之名,遂播神州。
“芷蘭千載有余芳”,王昌齡之詩文行跡德澤龍標后世,一如芙蓉樓側(cè)至今流淌之湯湯沅水。諸多憑吊詩文聯(lián)句中都可窺見龍標后人對王昌齡之景仰追慕之情,“德澤播遐荒,點點泛沅水”“玉壺千載潔,楚岫片云封”“少伯去千載,芙蓉仍舊樓”“龍標風雅客,少伯古無倫”……后人詩、文、聯(lián)皆遠承少伯文脈,王龍標之詩文教化亦可謂“千載芙蓉花艷放”。
洪江市(黔陽縣)歷代官員重視教育。北宋元豐三年(1080年)初建學官,南宋寶慶元年(1225年)饒敏學建寶山書院,乾隆十二年(1747年)范德灝建牌樓曰“龍標書院”。寶山書院和龍標書院構(gòu)成當?shù)貢何幕髁?,千百年里,無數(shù)進士、舉人、有識之士從曾經(jīng)以龍標為縣名的小城走出。他們博學多才,筆酣墨飽,為這座縣城留下了不計其數(shù)、才思出眾的詩文。
《集萃》把黔陽歷代耆老、文人、地方官吏精耕細作而成且散落于民間的詩詞、楹聯(lián)、重要紀事600多首(副、篇)薈萃一書,涉唐、宋、元、明、清、民國六朝,跨越1200多年時空。于源遠流長、地域?qū)拸V的中華文化、中華文明而言,《龍標耆舊詩文聯(lián)集萃》或不過滄海一粟,但其成書亦歷經(jīng)了較長時間的收集整理,可謂來之不易。洪江市社科聯(lián)、洪江市檔案館對文獻資料進行甄選“淘洗”,去粗取精。
《集萃》對黔陽古城乃至洪江歷史人文研究而言是重要的補遺,可讓后人從歷史典故中品味洪江市的傳統(tǒng)文化和歷史文明,也可促進洪江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創(chuàng)造性轉(zhuǎn)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相信展讀此卷,能讓讀者“各以其情而自得”,聆聽到那些雖相隔異代但超越時空,時至今日仍能叩動心扉的思想跫音。
責編:鄧正可
一審:曾衡林
二審:曹輝
三審:楊又華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