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一生最遺憾的事

魏羲之   《文史博覽》   2024-09-27 09:54:05

文/魏羲之

毛澤東說過:“愚于近人,獨服曾文正”;蔣介石臨終前也對他的兒子說:“曾文正公的書,你要終生研究。近代史上,吾獨服曾文正公。”曾國藩被國共兩黨的元首如此欽佩和推崇,可見他的人格魅力多么了得。但是,就是這樣一位在別人眼里幾近完美的人,人生卻有一個終生的遺憾。

這個遺憾并不是像有些史學(xué)家們所說的,沒有在打敗洪秀全的太平天國之后稱帝。其實,曾國藩一生最遺憾的事情是自己獲得的功名層次太低。

關(guān)于古代科舉功名的層次,這里簡單說明一下。古代科舉最低一級的就是秀才;秀才才有資格參加三年一次的鄉(xiāng)試,考中者被稱為舉人,舉人中的第一名稱為解元;舉人才有資格參加三年一次的京城考試,京城考試第一關(guān)會試,考中者才有資格參加科舉的最高等級考試殿試,第一名叫 ;殿試一般在金鑾殿舉行,由皇帝主持,殿試分為三個等級,也稱三甲:一甲只有三名,第一名叫狀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探花,這三位最杰出的學(xué)子一般叫進士及第;二甲大概幾十名,叫賜進士出身,第一名叫傳臚;三甲一兩百人,叫賜同進士出身。一、二、三甲統(tǒng)稱進士??既∵M士稱為甲榜。凡通過乙榜中了舉人,又通過甲榜中了進士的,就稱作“兩榜出身”。兩榜出身是古代讀書人的驕傲。按照慣例,一般一甲的三名進士放榜后就可以立即授予官職,狀元可以授予六品的翰林院修撰,榜眼和探花授予翰林院編修。而其他二甲、三甲的進士則還要參加朝廷組織的考試,合格者任命為翰林院庶吉士、六部主事、內(nèi)閣中書、 、知州、知縣等官職,因此,直接進入翰林院就成為多年寒窗苦讀的舉子們的最高理想。

曾國藩是一個完美主義者,每一樣都要成為最好,特別在科舉上,他更是希望自己能夠獨占鰲頭。但是人的愿望總跟現(xiàn)實有些出入。

曾國藩23歲入縣學(xué),列第17名;24歲中舉人,列第36名;28歲中進士,殿試三甲第42名,得賜同進士出身。曾國藩能夠在28歲就高中進士,已經(jīng)非常難得,但是他還是非常沮喪。他覺得自己考得三甲已經(jīng)非常丟人,而且還是三甲中的42名就更加不可原諒了。發(fā)榜之后,曾國藩看到自己的名次非常懊惱,連朝廷組織的進士考試也不想?yún)⒓恿恕:髞碓谕昂糜压誀c的反復(fù)勸告下才留下來繼續(xù)參加朝廷組織的考試。這次曾國藩非常幸運,進了前10名,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在翰林院一待就是10年。

清朝最后一次科舉考試發(fā)榜

10年翰林院的生涯,為曾國藩積累了充足的人脈,他拜穆彰阿(道光皇帝紅人)為恩師,10年之間就升到了三品侍郎;同時還結(jié)識了咸豐朝紅人、主張重用漢人的鐵血人物肅順。當(dāng)然,雖然曾國藩官運亨通,但是對于三甲賜同進士出身的名分還是一直耿耿于懷。

據(jù)說,曾國藩對于科舉名次的在意源于道光十二年(1832)的秀才考試。這年,21歲的曾國藩又一次參加秀才考試,這是他第5次參加秀才考試。也許是天資確實鈍拙,也許是父親兼老師曾麟書的教育方法有問題,此前的4次考秀才,他都名落孫山。道光十二年這一次,曾國藩考前下了苦功準備,考后也自覺發(fā)揮不錯。結(jié)果發(fā)榜之日,卻被學(xué)臺(即湖南省學(xué)政,相當(dāng)今天的省教育廳廳長)懸牌(發(fā)布公告),責(zé)其“文理太淺”,以佾生注冊(“佾生”是指考秀才雖未入圍但成績尚好者,選取充任孔廟中祭禮樂舞的人員。獲“佾生”資格則下次考試可免縣試、府試,只參加院試即可,故稱“半個秀才”)。

曾國藩手書

在一般人看來,獲得“佾生”資格也算是小有收獲,值得祝賀。曾國藩卻視在大庭廣眾之下被懸牌批責(zé)為奇恥大辱。回到家塾“利見齋”,他閉門不出,咬牙發(fā)憤。曾國藩發(fā)誓一定要獲得優(yōu)異的成績來洗清學(xué)臺責(zé)罵的恥辱。因此,科舉的名次就成了曾國藩最在乎的一件事。

還有個小故事,說明了曾國藩對賜同進士出身的在意。據(jù)說他擔(dān)任 時,有一天,兩個幕僚無聊時對對聯(lián)玩。一個出上聯(lián)“如夫人”,另一個就對“同進士”;一個又把上聯(lián)加為“如夫人洗腳”,另一個就對“同進士出身”;一個再加“替如夫人洗腳”,另一個再對“賜同進士出身”……兩人正對得高興,突聽屋子里一聲爆響,接著就見總督大人鐵青著臉從里面出來,拂袖而去。兩個幕僚莫名其妙,去問老幕僚。老幕僚一聽,忙說:“你們二人趕緊收拾行李走人吧。哪壺不開提哪壺——你們不知曾大人就是‘賜同進士出身’?”二人一聽,馬上收拾家當(dāng)逃之夭夭——他們做夢也沒有想到,這權(quán)傾天下的曾大人居然也就是一個“同進士”!這個故事在徐珂的《清稗類鈔》也有記載。

摘自《文史博覽》

責(zé)編:羅嘉凌

一審:黃帝子

二審:蘇露鋒

三審:黃柏禹

來源:《文史博覽》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