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新域 | 士人風骨何處尋——讀蘇露鋒《士人風骨》有感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2024-09-25 10:18:46


余孟孟

中國古代長期都是“士農工商”組成的“四民社會”。士人居“四民”之首,對整個國家的政治生態(tài)、社會發(fā)展、民族性格、世俗風尚等都有引領和塑造的作用。因此,士人的成長、出路和命運,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之一。唐浩明先生當初選擇曾國藩、楊度和張之洞這三位晚清人物來創(chuàng)作歷史小說,就是以文學的形式展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士人的三種人生命運和生存狀態(tài)。曾國藩是走“修齊治平”之路的成功典范;楊度是壯志未酬身先死的失敗代表;而張之洞,介于曾國藩與楊度之間,是兼具守正持重和趨時尋變的另一種類型。

中國傳統(tǒng)士人,不論屬于哪種類型,也不論選擇的是何種道路,身上或多或少都存在著一種氣質。這種氣質,孔子說:“志于道。”孟子說:“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钡搅宋簳x時期,這種氣質有了一個力與美兼具、理與詩兼容的名稱,叫“風骨”。士人風骨,就是士人的魂魄,士人的骨氣,士人的精神底色。那么,士人風骨何處尋?士人風骨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是如何體現(xiàn)的?不同的士人面對不同的境遇是如何展現(xiàn)其風骨的?

近期,蘇露鋒先生出版了一部歷史文化隨筆《士人風骨》(北岳文藝出版社)。這部書由80余篇文章組成,每篇文章有千余字,內容涉及中國歷史上不同時期不同士人的生命故事。作者披覽史料,抽剝細節(jié),挖掘真相,點撥智慧,以現(xiàn)代立場對接歷史境遇,以古人遭遇折射今人現(xiàn)狀,以簡短敘事譜寫源遠傳統(tǒng)。他將古代士人的風骨拆解為骨氣、擔當、堅守、不屈、求真、超脫、淡泊等具體行為操守,并將其不顯山、不露水地融化在每一個篇章當中,讓讀者在一篇一篇的閱讀中,不知不覺地領會士人的精神,感悟歷史的啟思。

在《士人風骨》里,有寧拙毋巧、不慕榮華的傅山,有獨立思考、勇于批評的李贄,有執(zhí)著求真、秉筆直書的司馬遷,有堅守正義、不懼生死的方孝孺,當然還有知名士人蘇東坡、王國維、陳寅恪等人。在作者筆下,這些歷史人物的出場,沒有既定的順序,也沒有一定的規(guī)范,更沒有所謂的類型劃分,冷不丁一個人物就跳進你的眼里,非但不覺得突兀,反而覺得是意料之外的驚喜,有點像今人在手機平臺上刷短視頻,下一個新穎的內容永遠在等著你。

閱讀《士人風骨》,會有一種明顯的感受,那就是:零碎但不凌亂,簡潔但不簡單。書中所有文章的排列,表面上看沒有一定章法,內在卻有一條士人生存狀態(tài)與精神追尋的主線,這條主線會讓人看到歷史的豐富性。比如,《棄儒與繼儒》《錢謙益的隱痛》《袁宏道的解脫》《俠骨紅顏的隔代知音》,這幾篇文章是連在一起的,表面上看,各篇的主人公陳繼儒、錢謙益、袁宏道、陳寅恪之間是沒有一定關聯(lián)的,但內在展現(xiàn)的,是他們在面對人生困境時相似的生命選擇。

《士人風骨》中的文章,每一篇都很簡潔,敘事、評論、抒情都有節(jié)有度,點到為止,卻給讀者的思考留下了廣闊的空間,值得反復回味。比如,《曇花一現(xiàn)的臺閣體書家》一文中寫明初臺閣體著名書法家沈度。一個臣子的個人字體何以會升格為朝廷的“標準字體”?字體與個人升遷之間形成了怎樣的關系?士人的出路與寫字之間是一種怎樣的關聯(lián)?這些問題,作者在書中只是簡要地點出來了,便可以引發(fā)讀者更廣闊、更深入的思考。

《士人風骨》還有一個亮點值得稱道,標題簡短、新穎又富有韻味。比如《李贄的三把剃刀》《顧炎武的警告》《讀書人的辮子》《“三字經”成就蘇東坡》《紅巾軍有兩套口號》《李斯的“老鼠哲學”》《臥榻之側的“怪獸”》等等。這些標題中的“剃刀”“警告”“辮子”“老鼠”等成為每篇文章極好的切入口,也成為我們認識這些歷史人物極好的“憑證”和“道具”。由此,也可看出作者在文字背后所下的閱讀史料、研究歷史和感悟人物的功夫??梢哉f,讀者讀到的是每一篇文章僅有的千把字,但作者背后過眼、過手、過腦的文字可能有幾十個千把字。

歷史事實遠比歷史小說更精彩,歷史真相也遠比人們的想象更復雜?!妒咳孙L骨》作為一部以古代士人為中心的歷史文化隨筆集,它觸及和呈現(xiàn)的不只是士人的風骨,還有與士人關系密切的政治的風云、官場的風波、權力的風險以及社會的風習。

(作者系《新課程評論》雜志執(zhí)行主編,副編審,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訪問學者)

責編:曹茜茜

一審:曹茜茜

二審:易博文

三審:王禮生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