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湘江

陳先樞     2024-08-30 17:03:35

文/陳先樞

湘江,又稱湘水,湖南四大水系之首,是長江中游的重要支流之一,有“湖南母親河”之稱,湘省、湘州、湘城皆因湘江而得名。湖南省因之簡稱“湘”。

說文解字,湘,從水、從目、從木,為“相水”之意。南朝宋庾仲雍《湘中記》云:“湘水至清,雖深五六丈,見底了了,石子如樗蒲矢,五色鮮明,白沙如霜雪,赤崖如朝霞?!?/span>

湘江長沙段   陳先樞攝

湘江之源

后魏酈道元 載:“湘水出零陵始安縣陽海山,即陽朔山也?!标査飞揭酁閺V西漓江之源,故有學(xué)者說“湘漓同源”。清錢邦芑《湘水考》亦載:“湘水,源出廣西桂林府興安縣海陽山,山居靈川、興安之界上,多奇峰絕壑,泉水之始出也,其流僅可濫觴。”

其源頭今有4種說法:一是南源,廣西壯族自治區(qū) 靈川縣 海洋山龍門界;二是東源,為廣西壯族自治區(qū) 興安縣 白石鄉(xiāng)的石梯,河源為 海洋河 ,北流至興安縣分水塘與靈渠匯合稱湘江;三是廣西興安縣南部白石鄉(xiāng)境內(nèi)海洋山脈的近峰嶺,河源稱上桂河(白石河),往東流至 西波江 口稱湘江;四是湖南省 永州市 藍(lán)山縣 紫良瑤族鄉(xiāng) 藍(lán)山國家森林公園的野狗嶺,河源為 瀟水 ,在永州市的 萍島 匯合廣西來水稱湘江。

學(xué)界較流行的說法是 發(fā)源于廣西靈川縣海洋山西麓的海洋坪,自西向東北蜿蜒而下,流經(jīng)廣西興安、全州兩縣,在叉江入湖南東安縣下江圩。湘江斜貫湖南省境,經(jīng)永州、冷水灘、祁陽、祁東、常寧、衡南、衡陽、衡東、衡山、株洲、湘潭、長沙等縣市,從湘陰縣蘆林潭入洞庭湖。干流全長848公里,主要一級支流有瀟水、祁水、舂陵水、蒸水、耒水、洣水、淥水、涓水、漣水、靳江、溈水、瀏陽河、撈刀河 等。 流域總面積94721平方公里。

湘江的水文特征

湘江 是洞庭四水中流域面積最大、產(chǎn)水最多的河流。 徑流主要來源于降雨。據(jù)出口控制站湘潭站監(jiān)測,湘江多年平均徑流量為791.6億立方米,其中湖南境內(nèi)696億立方米,占全流域水資源量的88%。年平均流量2050立方米/秒,歷史最大流量20800立方米/秒(1994年6月18日),最小流量100立方米/秒(1966年10月6日)。從時間分布看,3~7月徑流量占全年的66.6%,其中5月占全年的17.3%;8月至翌年2月徑流量占全年的33.4%,其中1月僅占全年流量的3.3%。

湘江流域水系發(fā)達(dá),有三個主要特點。

一是河網(wǎng)密布。5千米以上的大小支流有2157條,其中一級支流124條,流域面積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主要支流16條,其中瀟水、耒水、洣水的流域面積大于1萬平方公里,最大的為瀟水,流域面積1.2萬平方公里。

二是左右岸水系不對稱。右岸支流發(fā)達(dá),瀟水、舂陵水、耒水、洣水、淥水、瀏陽河和撈刀河等大支流均來自南面與東面山區(qū),流域面積約占全流域面積的2/3;左岸支流有祁水、蒸水、涓水、漣水和溈水等,均源于衡邵丘陵區(qū),除漣水流域面積較大外,其余多短小,水量也不及右岸支流豐富,從而使得湘江發(fā)育成為一個不對稱的樹枝狀水系。

三是支流水庫眾多。湘江支流共已建成控制性樞紐工程十多座,包括涔天河、雙牌、歐陽海、洮水、東江、青山垅、酒埠江、水府廟、株樹橋、官莊和黃材等大型水庫,庫容均在1億立方米以上。其中最大的是位于資興市耒水支流的東江湖,總庫容達(dá)91.5億立方米,水庫集水面積之和達(dá)2.6萬平方公里。其次為位于 江華縣瀟水支流的 涔天河水庫,庫容15.1億立方米。

湘江流域?qū)偬窖蠹撅L(fēng)濕潤氣候,光、熱、水資源豐富,冬季濕潤寒冷,夏季潮濕酷熱,春夏多雨,秋冬干旱。在全球氣候變暖大背景下,湘江流域氣候也隨之發(fā)生變化:冬、春、秋三季氣溫明顯升高;降水強(qiáng)度和密度增強(qiáng);日照、風(fēng)速、濕度明顯減小,并對湘江流域水文條件帶來了明顯影響。年平均降雨量在1200~1700毫米。

湘江自古為中原進(jìn)入嶺南的水運(yùn)要道。秦始皇帝三十三年(前214)派史祿在今興安開鑿靈渠,將湘水引入漓江,溝通長江水系與珠江水系,自此該江成為中原與嶺南經(jīng)濟(jì)、軍事、文化交流的主要航道。但自民國時期長潭、湘桂等公路通車,特別是粵漢、湘桂鐵路通車后,其航運(yùn)逐漸衰落。

湘江流域漁業(yè)資源極其豐富,共有魚類110多種,屬11目,23科,67屬,以鯉科魚類為主體,常見魚類有40多種,主要經(jīng)濟(jì)魚類有青、草、鰱、鳙、鯉、鯽、鳊、鳡、鱖、鯰、鱭、鲌等20余種。 湘江兩岸漁家有“漲水魚,退水蝦,不漲不退捕毛花”和“七上、八下九歸窩”之諺,即七月以前捕上水魚,八月以后捕下水魚。唐齊己《游橘洲》詩就有“漁家好生計,檐底系扁舟”之句。

湘江流域是湖南省人口最稠密、城市化水平最高、社會經(jīng)濟(jì)文化教育最發(fā)達(dá)的區(qū)域。也是歷史文化資源最豐富的區(qū)域,僅長沙就有3處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即湘江河畔的西漢王陵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唐代銅官窯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和湘江支流溈水之畔的炭河里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湘江流域還是水稻種作的發(fā)源之地,永州道縣玉蟾巖新石器時代早期遺址出土了世界上最早、距今1萬年前的人工栽培稻標(biāo)本。歷史常有驚人的巧合,當(dāng)代“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科研基地又在長沙東湖街道湘江支流瀏陽河之濱。

“瀟湘”與“三湘”

因湘江的源頭之一為瀟水,故湖南又有“瀟湘”之雅稱。據(jù)考證,“瀟湘”一詞始于漢代?!渡胶=?jīng)·中山經(jīng)》言湘水“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于江淵。澧沅之風(fēng),交瀟湘之淵”。到唐代中期,“瀟湘”不單指瀟水與湘水的匯合之處,也不單指湘江,而是被詩人們衍化為地域名稱。

而自宋代以來,人們還多以“三湘”代指湖南。究竟何謂“三湘”,有一種說法是:湘水發(fā)源與漓水合流后稱漓湘,中游與瀟水合流后稱瀟湘,下游與蒸水合流后稱蒸湘,故名“三湘”。廣西陽朔山立有一塊“湘漓分派”大石碑,湘水向東北流去,漓水向西北流去,這是湘漓二水的分水嶺,人們通稱“漓湘”。湘水蜿蜒流入湖南永州,與發(fā)源于九嶷山的瀟水匯合后向北奔流,這一段為湘水中游,稱“瀟湘”。湘水流到衡陽,與蒸水合流,為湘水的下游,稱蒸湘。從而將“漓湘”“瀟湘”“蒸湘”統(tǒng)稱“三湘”。

另說“三湘”為瀟湘、蒸湘、沅湘。如清初學(xué)者王文清《湘水記》云:“瀟湘、蒸湘、沅湘,三水皆緯流,而經(jīng)之者湘水也。湘源出陽朔,至永州,瀟水入焉,曰瀟湘;至衡州,蒸水來會,曰蒸湘;卒與沅水合于沅江,曰沅湘。此三湘之所由名也?!钡酵硖疲盀t湘”一詞廣泛出現(xiàn)在詩文中,如晚唐杜荀鶴《冬末同友人泛瀟湘》詩云:

殘臘泛舟何處好,

最多吟興是瀟湘。

就船買得魚偏美,

踏雪沽來酒倍香。

猿到夜深啼岳麓,

雁知春近別 衡陽 。

與君剩采江山景,

裁取新詩入帝鄉(xiāng)。

宋人將瀟湘美景概括為“瀟湘八景”,引來無數(shù)文人墨客題詩繪畫,使湘江名播宇內(nèi)。瀟湘八景主要為湘江流域的勝景,始名于宋沈括 。筆談曰:“度支員外郎宋迪工畫,尤善為平遠(yuǎn)山水,其得意者有平沙落雁、遠(yuǎn)浦歸帆、山市晴嵐、江天暮雪、洞庭秋月、瀟湘夜雨、煙寺晚鐘、漁村夕照,謂之八景。好事者多傳之。”八景除漁村夕照在桃源縣外,其他七景都在湘江流域。

長沙湘江風(fēng)光帶上的“瀟湘八景”銅浮雕   陳先樞攝

宋嘉祐年間(1056—1063),長沙驛步門(今大西門)外湘江之濱建起了一座八景臺,上摩畫宋迪“瀟湘八景圖”。淳熙十五年(1188),南宋永嘉學(xué)派的代表人物陳傅良講學(xué)岳麓,又在八景臺旁建有二亭,登臨觀景者日多。加之眾多名家紛紛為八景臺題詩、撰文、作畫,八景臺遂名噪海內(nèi)。僅以“瀟湘八景圖”而言,除宋迪外,北宋李成、南宋牟熙等眾多丹青妙手皆繪有其圖。可惜大多失散,只有牟熙的《眺望瀟湘八景圖》被日寇掠走,今藏東京博物館。元代八景臺仍是登臨景觀的勝地。曾主編宋、遼、金三史的翰林學(xué)士歐陽玄返鄉(xiāng)省親時就登過此臺,留下《登八景臺》詩:

山幾重兮水幾重,

晴嵐夕照有歸鴻。

瀟湘八景丹青畫,

都在高臺指顧中。

北宋著名書畫家、文學(xué)家米芾描繪瀟湘漪麗之風(fēng)光說:“洞庭南來,浩淼沉碧,迭嶂層巖,綿衍千里,際以天宇之虛碧,雜以煙霞之吞吐,風(fēng)帆沙烏,出沒往來,水竹云林,映帶左右,朝昏之氣不同,四時之候不一,此則瀟湘之大觀也?!鼻逵赫?、乾隆兩朝重臣孫嘉淦南游長沙時慨嘆:“湘江之水清而文?!庇∽C唐劉禹錫所言“瀟湘間無土山,無濁水,民乘是氣,往往清慧而文”確非虛言。

湘江流域的地形地貌

整個湘江流域,東以湘贛邊境幕阜山脈——羅霄山脈與鄱陽湖水系分界;南自江華以湘江、珠江分水嶺與廣西相接;西隔衡山山脈與資水毗鄰;北接洞庭湖。區(qū)內(nèi)地貌類型復(fù)雜多樣,以山地、丘陵為主。在地質(zhì)構(gòu)造和地貌上,湘江流域是一個長條形盆地,南高北低,地勢起伏不平,由南向北逐漸傾斜呈馬蹄形,向北呈傾注之勢。從源頭到入湖口高差在450米左右。

傳統(tǒng)上習(xí)慣把湘江分上、中、下游和尾閭四段,各河段地形迥異,水勢多變。永州萍島(瀟水河口)以上為上游。源區(qū)海洋坪海拔高度約500米,河寬110~400米。兩岸為中、低山地貌,河床多巖石,灘多流急。河水穿切巖層而過,形成峽谷,地下水豐富,具有山區(qū)河流的典型特性。

瀟水入湘江口   陳先樞攝

萍島至衡陽段為中游,山頂海拔100~500米,河寬250~630米。沿岸丘陵起伏,盆地錯落其間,亦有峽谷。河谷開闊,灘多水淺,具有丘陵地區(qū)河流的特性。 瀟湘八景的第一景“瀟湘夜雨”就在 島上。

萍島   陳先樞攝

衡陽至喬口段為下游,兩岸丘崗、平原、盆地相間。河道蜿蜒曲折,河谷寬闊,地形平坦,河寬500~1000米。河床多砂礫,間有部分礁石,淺灘較多,呈典型的河流堆積地貌。湘江右岸,南岳衡山從衡陽回雁峰一直延綿至長沙岳麓山,號稱七十二峰,最高峰祝融峰海拔1300.2米。衡山山神是民間崇拜的火神祝融,被尊稱為 南岳圣帝 瀟湘八景中有二景在 衡山 ,即回雁峰的“平沙落雁”和金紫峰的“煙寺晚鐘”。南岳衡山、長沙岳麓山與湘江三者的聯(lián)系,可用清末詩人黃道讓《重登岳麓》中一句詩來概括:“西南云氣來衡岳,日夜江聲下洞庭”。南岳區(qū)衡山核心景區(qū)和長沙岳麓山都是國家五A級景區(qū)。

喬口至湘陰蘆林潭段為尾閭,屬洞庭湖平原,海拔50米以下,地勢平坦,河水平穩(wěn),港汊縱橫,平疇萬頃,沿河沙洲斷續(xù)可見。部分河段與洞庭湖融為一體,具有“高水湖相,低水河相;水浸皆湖,水落為洲”的特征。

湘江在湖南境內(nèi)的流向與支流

永州市 境內(nèi),西源自 東安縣 淥埠頭入境,匯集紫水、石期河、瀟水、應(yīng)水、白水等,流經(jīng)零陵、冷水灘,到祁陽納祁水,最后由祁陽唐家?guī)X的九洲流向常寧市。 自河源至永州老埠頭,兩岸層巒疊嶂,蒼山如畫。著名的羆嶺峽谷,最窄處約250米。位于祁陽市浯溪鎮(zhèn)(今浯溪街道)湘江之濱的浯溪碑林保存了唐、宋、元、明、清以至民國歷代名人書畫詩詞題刻507塊,具有很高的歷史和文化藝術(shù)價值。最有價值的當(dāng)數(shù)唐代詩人元結(jié)的《大唐中興頌》《浯溪銘》《痦廎銘》等碑刻。廣德元年(763)任道州(今湖南永州市道縣)刺史的元結(jié)作有 《欸乃曲五首》,其一 云:

零陵郡北湘水東,

浯溪形勝滿湘中。

溪口石顛堪自逸,

誰能相伴作漁翁。

祁東 到衡山間,江水蜿蜓折轉(zhuǎn)于衡陽盆地中,盆地寬達(dá)5公里以上。在這一段先后有舂陵水、蒸水、耒水和洣水等支流匯入,徑流量大增。蒸水、耒水在衡陽石鼓山匯合注入湘江。三江口風(fēng)景極佳,建有合江亭,合江亭下有宋代四大書院之一石鼓書院。南宋咸淳九年(1273),文天祥被起用為湖南提點刑獄使時登上合江亭,作《合江亭》詩曰:

天上名鶉尾,

人間說虎頭。

春風(fēng)千萬岫,

合水兩三洲。

客晚驚黃葉,

官閑笑白鷗。

雙江日東下,

我欲賦扁舟。

蒸水、耒水匯合注入湘江之“三江口”   陳先樞攝

衡陽市 境內(nèi),湘江依次流經(jīng)祁東縣、衡南縣、常寧市、衡陽市區(qū)、衡陽縣、衡山縣和衡東縣,從衡東和平村出境進(jìn)入株洲市。境內(nèi)長226公里,占湘江在湖南境內(nèi)里程的39.7%。在 衡南縣 ,自栗江區(qū)卿云鄉(xiāng)湘江村曾家坪入境,由西而東,沿蒸市、江栗江、松柏流至黃獅,再向北流,經(jīng)石塘、向陽、云市等鄉(xiāng)鎮(zhèn)。至車江鎮(zhèn)文昌村木廠邊流出。 衡南縣 境流長78公里。

然后,江水穿過雷溪和昭陵等峽谷狀水口,流經(jīng)湘潭縣馬家堰鎮(zhèn)湘河村,于湘潭市與株洲市交界處入株洲市淥口區(qū)龍船鎮(zhèn)王十萬村,有多條河溪匯入。 在株州市境內(nèi),湘江干流全長89.6公里,占湘江總長的10.46%。市域內(nèi)湘江一級支流較大的有洣水、淥水;湘江二級支流長度在100公里以上的有洮水、攸水、澄潭江、鐵水等。

湘江支流淥水清末大石橋 [德]柏石曼攝

湘江株洲市區(qū)段由天元區(qū)群豐鎮(zhèn)湘濱村湘勝排漬站入境, 流經(jīng)天元區(qū)、石峰區(qū) ,由馬家河出境,長27.7公里,占湘江株洲段總長的31.8%。沿途接納了楓溪港、建寧港、白石港幾條小支流及位于河西開發(fā)區(qū)的徐家港、易家港、陳埠港等小支流。 株洲湘江兩岸有許多名勝古跡,如石峰、朱亭、淥口、 花石戍、 空靈岸等。 《水經(jīng)注》載:“湘水又北徑建寧縣(株洲古稱),有空泠峽,驚浪雷奔,濬同三峽?!笨浙鰨{即 空靈岸。杜甫《 次空靈岸》詩云:

沄沄逆素浪,

落落展清眺。

幸有舟楫遲,

得盡所歷妙。

空靈霞石峻,

楓栝隱奔峭。

青春猶無私,

白日已偏照。

可使?fàn)I吾居,

終焉托長嘯。

毒瘴未足憂,

兵戈滿邊徼。

向者留遺恨,

恥為達(dá)人誚。

回帆覬賞延,

佳處領(lǐng)其要。

湘江于馬家河古桑洲下游井塘灣進(jìn)入湘潭市區(qū)。 湘潭市 境內(nèi),湘江流經(jīng)市區(qū) 岳塘區(qū) ,入湘潭縣。在 湘潭縣 境內(nèi),湘江經(jīng)衡東、衡山兩縣入縣境,沿縣東側(cè)邊界向北三入三出,形成南、中、北三段。南段從衡東、衡山兩縣邊界流入縣境茶恩寺鄉(xiāng)龍井村三沖子,有多水匯入。東流入 株洲縣 境。該段長14.2公里。中段在株洲縣境內(nèi)由東折西,在縣境上馬鄉(xiāng)赤湖村白沙洲二次入境,成“S”形流向。有紫金河、 涓水 匯入。湘、涓交匯之濱為易俗河鎮(zhèn)。又西稍北2.2公里,西接 漣水 湘潭市 區(qū)。該段長10.6公里。北段經(jīng)湘潭市折向東北,在縣屬和平鄉(xiāng)金井村竹埠港三次入境,納竹埠港水、渣埠港水、板石港水等。該段長17.7公里。 湘江湘潭段止于岳塘區(qū) 昭山。昭山是瀟湘八景之“山市晴嵐”所在地。湘潭之名就源于昭山下的湘水深潭——昭潭。

易家灣昭山“山市晴嵐”   陳先樞攝

長沙:“湘江北去”

湘江過昭山,進(jìn)入長沙市天心區(qū)暮云鎮(zhèn),至白泉村鵝洲進(jìn)入岳麓區(qū)境。在炭塘子,有白泉河自西南注入。至巴溪洲南端,有觀音港自西注入。至坪塘鎮(zhèn)有靳江河自西南注入。至溁灣鎮(zhèn)西納龍王港水。至開福區(qū)北部,相繼有瀏陽河、撈刀河匯入;至西岸三汊磯,湘水自此折向西北流。至回龍洲,西納大澤湖(一名大塞湖)水系。至霞凝港,有沙河從東北方向注入。至望城區(qū)同福垸北端,有馬橋河自西南注入。至新康鎮(zhèn)納溈水和八曲河。至石渚垸有石渚河自東注入。至銅官花果垸,有黃龍河(舊稱罾子港)自東注入。至北境門戶喬口鎮(zhèn),有喬口河自西注入。

湘江支流溈水清末玉潭橋   圖源:芬蘭信義會檔案

湘江流經(jīng)長沙全境74公里,河寬1000~1500米,西接靳江、溈水,東納瀏陽河、撈刀河等大小支流,經(jīng)十五洲,淌十三灘,煙水云天,為湘江的黃金河段。 2015年,銅官窯上游約10公里處修筑了一座攔河大壩, 湘江長沙段儼然成了一個大水庫。 大壩具有調(diào)度過壩船只和長沙以下水流量的功能, 同時強(qiáng)化兩岸的污水凈化,河面呈現(xiàn)波光粼粼、一碧萬頃的景象。

未筑 大壩之前, 夏末秋初常見西水倒灌,水碧如鏡。秋天湘江兩岸芙蓉花盛開,因而有了“ 芙蓉國”之名。 唐詩人譚用之《秋宿湘江遇雨 》詩云:

江上陰云鎖夢魂,

江邊深夜舞 劉琨 。

秋風(fēng)萬里芙蓉國,

暮雨千家薜荔村。

鄉(xiāng)思不堪悲橘柚,

旅游誰肯重王孫。

漁人相見不相問,

長笛一聲歸島門。

湘江長沙段水流平緩,河床寬闊,東西兩岸,支流匯注,下游受洞庭湖水頂托,因而形成綠洲片片。僅長沙市境就有興馬洲、鵝洲、巴溪洲、橘子洲、龍洲、月亮島、香爐洲、蔡家洲等,宛如一串明珠。

興馬洲位于長沙縣暮云鎮(zhèn)西南湘江中,是湘江過昭山進(jìn)入長沙境內(nèi)的第一大洲,面積145公頃。該洲遠(yuǎn)在唐代即已開發(fā),洲上產(chǎn)橘,因而也叫橘洲。五代楚王馬殷踞長沙為國都,下令改名興馬洲,把興馬洲作馬氏王朝興旺發(fā)達(dá)的象征。馬楚前期重視民生,鼓勵通商,發(fā)展榮馬貿(mào)易,確實出現(xiàn)了興旺景象。興馬洲不僅風(fēng)光秀麗,“雙流瀉練,人煙橘柚”,而且興馬洲南望昭山,西隔湘江與湘潭縣相望,控湘江水路之咽喉,形勢極為險要,為長沙天然屏障。清詩人張廷儀《興馬洲懷古》詩云:

湘流如帶浪鱗鱗,

目斷芳洲杜若春。

草色六朝迷北渚,

水聲五代咽南津。

河山久據(jù)分封地,

煙月空存吊古人。

欲問何時歌舞外,

蕭蕭蘆荻舊城闉。

位于長沙市區(qū)湘江中的橘子洲為國家5A級景區(qū),是瀟湘八景之“江天暮雪”所在地。寬40~200米,南北綿延5公里。西晉時,因洲上盛產(chǎn)美橘,即有了橘洲之稱,唐宋時,已成著名風(fēng)景勝地,杜甫、張九齡、宋之問、齊己、戴復(fù)古等著名詩人都有詩吟詠。齊己《謝橘洲人寄橘》詩云:

洞庭栽種似瀟湘,

綠繞人家?guī)﹃枴?/span>

霜裛露蒸千樹熟,

浪圍風(fēng)撼一洲香。

洪崖遺后名何遠(yuǎn),

陸績懷來事更長。

藏貯待客賓客好,

石榴宜稱映丹光。

矗立于橘子洲頭的毛澤東雕塑以1925年青年時期的毛澤東形象為原形,以“肩杠大地”為基本造型,突出表現(xiàn)毛澤東當(dāng)年胸懷大志、風(fēng)華正茂的氣概。雕塑總高度32米,是橘子洲景區(qū)一大亮點。塑像前方聳立毛澤東手書《沁園春·長沙》花崗石巨碑。詞曰: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慈f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

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恰同學(xué)少年,風(fēng)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yáng)文字,糞土當(dāng)年萬戶侯。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橘子洲頭遠(yuǎn)景   陳先樞攝

橘子洲湘江兩岸有著名渡口——朱張渡,東曰“文津”,西曰“道岸”,分別連接著城南書院和岳麓書院。南宋乾道三年(1167),理學(xué)大師朱熹從福建崇安專程來長沙造訪岳麓書院主講張栻。著名的“朱張會講”由此展開。朱、張對理學(xué)中的一系列問題,如“中和”“太極”等分別在岳麓書院和城南書院輪流進(jìn)行討論。岳麓書院與城南書院僅一江之隔,朱、張二人經(jīng)常同舟往返于湘江之中,“朱張渡”由此得名。

長沙望城區(qū)喬口以下屬湘江尾閭,進(jìn)入洞庭湖平原。這里港汊縱橫,有三十六灣,平疇萬頃,一派江南水鄉(xiāng)景象。唐詩人許渾《三十六灣》詩云:

縹緲臨風(fēng)思美人,

荻花楓葉帶離聲。

夜深吹笛移船去,

三十六灣秋月明。

湘江從長沙喬口鎮(zhèn)折向東北流,從東城鄉(xiāng)魚尾洲進(jìn)入湘陰。 湘陰縣 境內(nèi),湘江劈縣境為東、西兩部。干流自沙田鄉(xiāng)觀音閣入境,沿鐵角嘴、窯頭山、躲風(fēng)亭、樟樹港、灣河至濠河口后分東、西2條支流。東支繞城西垸東面,經(jīng)老閘口、三汊河、城關(guān)鎮(zhèn)、黃貓灘、老鼠夾至蘆林潭;西支繞城西垸西面,經(jīng)東港、劉家壩、新泉寺、魏家灣到臨資口(舊名臨泚口)與資水東支匯合,再經(jīng)沅潭、楊雀潭、萬家臺、蛇口子至蘆林潭,進(jìn)入岳陽縣境,注入洞庭湖。 江流經(jīng) 湘陰 縣108.8公里。 瀟湘八景之“遠(yuǎn)浦歸帆”在湘陰境內(nèi)。

湘陰“遠(yuǎn)浦歸帆”   圖源:《老照片中的長沙》

遷客騷人瀟湘情

湘江“南極瀟湘,北通巫峽,遷客騷人多會于此”。最早流寓湘江流域的文化名人是楚國三閭大夫屈原。在 詩篇中,屈原幻想渡過湘水,到九嶷山去向古帝舜陳訴,以求得啟示;離開舜帝后,詩人又駕起玉龍,坐上彩鳳,乘著清風(fēng),向上天進(jìn)發(fā),當(dāng)?shù)诌_(dá)一座神山時已是黃昏了,他不禁又感嘆:“路漫漫其修遠(yuǎn)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湘江還因舜帝二妃娥皇、女英化為湘水之神的傳說而使無數(shù)文人墨客心馳神往?!鞍咧褚恢ηУ螞妗钡纳裨捁适戮桶l(fā)生在零陵。零,涕零也;陵,舜帝陵也。南宋大詞人張孝祥知潭州時,泛游湘江,所賦《水調(diào)歌頭》即以“湘妃起舞”和“三閭文字”為主題,詞曰:

濯足夜灘急,晞發(fā)北風(fēng)涼。吳山楚澤行遍,只欠到瀟湘。買得扁舟歸去,此事天公付我,六月下滄浪。蟬蛻塵埃外  ,蝶夢水云鄉(xiāng)。

制荷衣,紉蘭佩,把瓊芳。湘妃起舞一笑,撫瑟奏清商。喚起九歌忠憤,拂拭三閭文字,還與日爭光。莫遣兒輩覺,此樂未渠央。

唐大歷三年(768)秋天,杜甫在窮困潦倒中從四川來到湖南,漂泊于湘江長沙、湘潭、衡州之間。貧病交加的詩人在湘江流域度過了人生最后兩個年頭。從入湖南,到魂歸湘江,杜甫作詩100余首,與湘江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留下了“夜醉長沙酒,曉行湘水春”“春岸桃花水,云帆楓樹林”等千古名句。在長沙湘江之畔,杜甫巧遇大音樂家李龜年,欣喜之下,寫下了他一生中最后一首七絕:

岐王宅里尋常見,

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fēng)景,

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

唐永貞元年(805)十一月,柳宗元被貶為永州司馬。柳宗元在永州居于今零陵區(qū)南部湘江支流瀟水西岸的一條小街,后人稱之為柳子街。 柳宗元 《愚溪詩序》云:“ ?灌水之陽有溪焉,東流入于瀟水。 ”愚溪就在 柳子街的街尾。

愚溪 陳先樞攝

柳宗元在這里寫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記》《捕蛇者說》和《江雪》等詩篇。他借描寫山水景物來抒發(fā)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悶苦惱。如《江雪》,詩人只用了20個字,就把人們帶到一個幽靜寒冷的境地:

千山鳥飛絕,

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

獨釣寒江雪。

“江”和“雪”這兩個本質(zhì)不同的形象聯(lián)系到一起,給人以空蒙、遙遠(yuǎn)的感覺。 在這里 柳宗元 還寫下了描繪湘水的名篇 ——《湘上漁人》:

漁人夜傍西巖宿,

曉汲清湘燃楚竹。

煙銷日出不見人,

欸乃一聲山水綠。

回看天際下中流,

巖上無心云相逐。

流寓湘江流域的古代名人除文中已提到的外,還有賈誼、張仲景、陶侃、李白、王昌齡、孟浩然、劉長卿、陸羽、戎昱、韓愈、劉禹錫、溫庭筠、羅隱、裴休、李商隱、杜牧、秦觀、王庭堅、惠洪、張祁、陳與義、胡安國、胡宏、楊時、陸游、范成大、楊萬里、辛棄疾、姜夔、真德秀、吳澄、許有壬、馬致遠(yuǎn)、王陽明、徐霞客、袁宏道、袁枚等等。這些人物都收錄到了《遷客騷人瀟湘情》一書中,本文就不一一贅述了。

湘江風(fēng)光帶

今日長沙湘江兩岸建成美麗的沿江風(fēng)光帶。長沙城湘江兩岸數(shù)十公里長堤已建成融防洪、綠化、休閑、娛樂、觀景、旅游于一體的湘江風(fēng)光帶。綠化帶中建有各式園林小品、雕塑和游樂設(shè)施,各段風(fēng)格不同,或古典,或現(xiàn)代,或婉約,或豪放,滿足了不同人群的審美需求。

長沙、株洲、湘潭三市成犄角之勢,而湘江正好環(huán)繞三市而過,形成獨具魅力的“金腰帶”,今建“湘江生態(tài)經(jīng)濟(jì)帶”,成為中國最長的沿江生態(tài)經(jīng)濟(jì)帶。湘江流經(jīng)的長沙、株洲、湘潭交會地帶成為湖南省最美的“綠心”。

責(zé)編:羅嘉凌

一審:黃帝子

二審:蘇露鋒

三審:黃柏禹

版權(quán)作品,未經(jīng)授權(quán)嚴(yán)禁轉(zhuǎn)載。湖湘情懷,黨媒立場,登錄華聲在線官網(wǎng)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戶端,領(lǐng)先一步獲取權(quán)威資訊。轉(zhuǎn)載須注明來源、原標(biāo)題、著作者名,不得變更核心內(nèi)容。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