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寒 2024-08-19 16:14:48
劉禹錫在《送周魯儒序》中說:“瀟湘間無土山,無濁水,民乘是氣,往往清慧而文?!薄扒寤鄱摹奔仁呛嫖幕奶卣?,也是湖南人的性格特征之一。幾上幾下,劉禹錫多次滯留長沙,用獨特的慧眼觀察長沙,用清新雋永的文字吟詠長沙,給長沙留下了無盡的詩意……
插畫/何朝霞
文/曉寒
壹
那年秋天,劉禹錫北上停留長沙,特意涉水登上橘子洲。江水如練,波光若金,似一幅金色的畫卷,不覺詩興大發(fā):“橘洲泛浮金實動,水郭繚繞朱樓鶱,語余百響入天籟,眾奇引步輕翩翻。”
唐憲宗元和十年(815年)春天出任連州刺史,直到元和十四年(819年),劉禹錫因母喪離開連州返回洛陽。連州在今廣東西北,但那時屬湖南觀察使管轄, 劉禹錫在《赴連州途經(jīng)洛陽諸公置酒相送張員外賈以詩見贈率爾酬之》云:“謫在三湘最遠(yuǎn)州, 邊鴻不到水南流。”在連州所作《元日感懷》曰:“振蟄春潛至, 湘南人未歸?!弊鳛檫B州刺史,劉禹錫每隔一段時間就得到長沙向湖南觀察使稟報工作。
“橘樹沙洲暗,松醪酒肆香。”“茅嶺潛相應(yīng),橘洲傍可指?!眲⒂礤a不止一次游覽橘子洲,長沙和橘子洲始終是他人生歷程一個美好的印痕,讓他流連、留念。
“長沙男子?xùn)|林師,閑讀藝經(jīng)工弈棋。有時凝思如入定,暗覆一局誰能知。”幾上幾下,劉禹錫多次滯留長沙,用獨特的慧眼觀察長沙,用清新雋永的文字吟詠長沙,給長沙留下了無盡詩意。
永貞元年(805年)冬季的一天,匆匆南下的劉禹錫來到洞庭湖畔,這是他首次踏上湖南這片陌生的土地。
天色陰沉,樹木褪去了往日的繁華,四周遼闊而蕭索。冰冷的風(fēng)長驅(qū)而至,掠過浩瀚的湖面,卷起層層波濤后殺上岸來,掀起他滿是灰塵的青衫。身心疲憊的他邁著沉重的腳步登上岳陽樓,遠(yuǎn)眺空茫的湖面,內(nèi)心也像眼前的大湖風(fēng)起云涌,驚濤拍岸。
八百里洞庭,莽莽蒼蒼,看不到盡頭。這是遷客的洞庭,孟浩然來過,王昌齡來過,李白來過,杜甫也來過,這更是屈原的洞庭,他曾經(jīng)“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遠(yuǎn)處,仿佛有一葉孤舟緩緩而來,隨著波浪一起一伏。船頭坐著頭戴高冠、身著青色長袍的屈原,他沉默不語,目光滿是悲戚。劉禹錫揉了一下眼睛,《楚辭》中那些充滿想象和哀怨色彩的句子接二連三地跳進他的腦海,“將運舟而下浮兮,上洞庭而下江?!薄榜{飛龍兮北征,邅吾道兮洞庭。”“裊裊兮秋風(fēng),洞庭波兮木葉下?!背錾碣F族主張變法的三閭大夫,一腔熱血,壯志未酬,寫不盡的孤臣血淚,時隔千年,仿佛就在昨天。
寒風(fēng)呼嘯著,利刃般從劉禹錫的臉上刮過,默然佇立的他并未感到寒冷,目光四處巡脧,當(dāng)投向隱隱約約的君山時,突然想起了另一個人——秦始皇。據(jù)《史記·秦始皇本紀(jì)》記載,始皇帝南巡途中,在君山島附近“逢大風(fēng),幾不得渡”。秦始皇遷怒于君山的草木,“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樹”,竟讓碧綠的君山島變得光禿禿的,裸露出赭色的泥土。
歷史荒謬而又真實,幾度夕陽紅,青山依舊在,而“海內(nèi)為一,功齊三代”的秦始皇早已在時間的長河化作了塵土。千秋功名,一旦成空,這世間有什么是永恒的呢?他奔涌的思緒化作了那首著名的《君山懷古》:“屬車八十一,此地阻長風(fēng)。千載威靈盡,赭山寒水中。”
詩的格調(diào)沉郁落寞,從中可以看出,此時的劉禹錫,內(nèi)心充滿幻滅感。這并不難理解,從天子堂淪為左降官,從人生的巔峰跌入命運的谷底,換誰不是這樣呢?
思緒一直像湖水在心中翻騰,往事一一涌上心頭。
他祖籍洛陽,出生在蘇州的一個小官僚家庭中,據(jù)說他的母親曾做過一個夢,夢見他是大禹所贈,因此起名為禹錫,字夢得。他在自傳中說,他的先祖是漢朝中山靖王劉勝,也就是劉備常掛在口上的“我乃中山靖王之后”的那個靖王。
他天資聰穎,自幼喜好詩書,并拜當(dāng)時聲名遠(yuǎn)播的詩僧皎然、靈澈為師。19歲那年,他北上洛陽、長安,開啟了游學(xué)之旅,并很快在士林中嶄露頭角。
三年后,也就是貞元九年(793年),22歲的他迎來了人生第一次科舉考試,一舉考取進士,還在同榜進士中結(jié)識了小他一歲的柳宗元。同年他又參加了博學(xué)鴻辭科的考試,同樣暢通無阻,一考即過。
科舉考試的難度不是一般人能想象到的,素有“三十老明經(jīng),五十少進士”的說法。白居易27歲考取進士,當(dāng)時不乏自鳴得意,“慈因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盡管年輕得志,劉禹錫卻沒有風(fēng)光無限的驕傲,曾寫下《華山歌》,其中有這樣幾句,“高山固無限,如此方為岳。丈夫無特達(dá),雖貴猶碌碌?!敝挥腥A山才稱得上是巍峨之岳,大丈夫若無特別的膽識和才能,即便高位尊貴仍顯得微不足道。在他看來,考取功名無非就是個起點,如何攀上峰頂成就一番事業(yè)才是大丈夫所為。
踏入仕途后他也是一路順風(fēng)順?biāo)瑥奶有龅搅吮O(jiān)察御史。
永貞元年(805年),唐德宗駕崩后,唐順宗李誦即位。初登帝位的唐順宗雄心勃勃,啟用王叔文和王伾,拉開了革除弊政的序幕。也就是在這時,他和柳宗元得到了王叔文和王伾的重用,進入了權(quán)力的核心圈,“時號二王、劉、柳?!毕胂肽菚r是多么的意氣風(fēng)發(fā),幾個志同道合的人重權(quán)在握,懷揣著政治理想,勾勒出一幅壯麗的藍(lán)圖,似乎看到朝野的積弊一掃而空,上下欣欣向榮的局面。
然而好景不長,八月,順宗退位,憲宗登基,僅僅維持了一百多天的“永貞革新”宣告失敗,王叔文首當(dāng)其沖被貶為渝州司戶,王伾被貶為開州司馬,革新派的其他成員也如同驚弓之鳥,唯恐厄運降臨。一個月后,劉禹錫、柳宗元等人在蕭瑟的秋風(fēng)中,踏上了南下的貶謫之路
劉禹錫被貶為連州刺史,南下的路跟他后來在《燕喜亭記》中所記載的一樣:“道途所經(jīng),自藍(lán)田入商洛,涉淅湍,臨漢水,升峴首以望方城;出荊門,下岷江,過洞庭,上湘水,行衡山之下,繇郴逾嶺。”
秋風(fēng)吹渭水,落葉滿長安。他過藍(lán)田,途經(jīng)洛陽的時候,許多朋友擺酒相送,酒后,他寫下《赴連州途經(jīng)洛陽諸公置酒相送張員外賈以詩見贈率爾酬之》:“謫在三鄉(xiāng)最遠(yuǎn)州,邊鴻不到水南流。如今暫記尊前笑,明日辭君步步愁。”這趟行程,他戰(zhàn)戰(zhàn)兢兢,每往前走一步,愁緒就增加一分。
貳
倉皇南下,走過了荊州道,三天后,他到達(dá)了江陵,見到了在御史臺供職的昔日同事韓愈,但命運恰恰相反?!岸醺镄隆眲蓊^正旺時,韓愈因上書被貶陽山縣令;而革新失敗,他卻重新啟用,“量移”江陵,韓與劉禹錫在荊州相遇,韓愈盡管有心結(jié),仍然設(shè)宴招待,詩酒唱和。
跟韓愈在江陵分開后,劉禹錫得到朝廷詔令,改授朗州(常德)司馬,突如其來的消息讓劉禹錫內(nèi)心更加悲戚,刺史好歹是一個州的行政長官,而司馬卻只是個安置貶官的閑職。
劉禹錫正在貶謫途中,不允許長時間逗留,唐玄宗天寶五年(746年)規(guī)定,“左降官量情狀稍重者,日馳十驛以上起任。”唐代一驛為三十里,也就是說每天要走三百里路,這是指罪行較重的,有差官押送。按《新唐書》的說法,正常一天的行程,“乘傳者日四驛,乘驛者六驛”。傳是指驛站用四匹下等馬拉的車,驛是驛站好馬拉的車。不管四驛還是六驛,急著趕路是肯定的。
一切已成定局,再想也沒有用,走吧。劉禹錫這樣寬慰自己。他回過頭來,打量著南邊,那里是長沙,曾經(jīng)有一個他傾慕的人賈誼,只是這次無緣拜謁了。
一路上,他仍在想著他將去的朗州是個什么樣的地方,只是他沒有想到,此后,他會一再經(jīng)過這個湖泊,并在19年后的一個秋夜,在此寫下流傳千古的《望洞庭》。
唐代的湖南,蠻荒偏遠(yuǎn),文化教育落后,是官員的流放之所,因屈原和賈誼流放于此,又被稱為“屈賈之鄉(xiāng)”,這片土地染上了濃重的哀涼色彩,這一點杜甫深有感觸:“湖南清絕地,萬古一長嗟。”加之奇異的山水,又放大了這種情感,陸游說得特別直接:“揮毫當(dāng)?shù)媒街?,不到瀟湘豈有詩?!币粋€落拓的詩人,一旦走進這片土地,便注定會與之擦出靈魂的火花,甚至有可能重塑性格,獲得涅槃,劉禹錫便是其中的典型。
劉禹錫到達(dá)朗州時,已是寒風(fēng)蕭蕭的隆冬。當(dāng)時的朗州是一座偏僻的小城,只管轄武陵、龍陽兩縣,《舊唐書·地理志》記,朗州距長安二千一百余里,天寶間人口僅有四萬三千余人,屬下州。就在當(dāng)年的夏天,洪災(zāi)暴發(fā),沅水漫溢,沖破舊的堤防,四處一片汪洋,無數(shù)房屋毀于一旦,災(zāi)民流離失所。當(dāng)時的情形,董侹在《修陽山廟碑》里有記述:“永貞元年,沅水泛溢,壞及廬舍,幾盈千室。生人禽畜,隨流逝止?!鄙a(chǎn)力落后的年代,災(zāi)后重建是個漫長的過程, 大半年過去了,洪水肆虐之處,仍然是哀鴻遍野,滿目瘡痍。站在寒風(fēng)中極目遠(yuǎn)眺,劉禹錫的心像天氣一樣寒冷,為災(zāi)民,也為自己。
但是他什么也做不了,他只是“朗州司馬員外置同正員”,司馬雖屬正六品上,但員外置等于在編制之外,按朝廷規(guī)定不得干預(yù)政務(wù)。既無公務(wù),也無官舍,不像官員,更像是囚徒。他先得找個地方安頓下來。但年關(guān)在即,一時沒有找到合適的住處,直到年后,州府才為他找到了城南鼓樓旁一處城墻邊的茅舍。他和老母、妻兒,還有從兄從侄等近十口人同擠在這茅屋里。對于這個住所,劉禹錫在后來做過一些描繪,“昔日居鄰招屈亭,楓林橘樹鷓鴣聲。”“若問騷人何處所,門臨寒水落江楓?!薄案F巷唯秋草,高僧獨叩門。”盡管簡陋,又遠(yuǎn)離鬧市,但他對這個住所還是滿意的,面臨沅水,有成片的楓林和橘樹,不時能聽到鷓鴣的叫聲,最關(guān)鍵的是緊靠著招屈亭。自古以來,逐臣喜歡自比屈原,希望從屈原的身上得到一絲慰藉,希望他那種“雖九死其猶未悔”的精神不斷地激勵自己。
安頓下來后,困難就來了。長期生活在京城的他無法適應(yīng)朗州的濕冷,徹骨的冷讓他備受折磨,他后來寫道,“歲中三百日,常苦風(fēng)雨多”。這或許倒在其次,最難的是和當(dāng)?shù)厝苏Z言不通,無法交流?!杜f唐書·劉禹錫傳》里說,“(朗州)地居西南夷,土風(fēng)辟陋,舉目殊俗,無可語言者。”人在某些時候會愛上孤獨,但再怎么熱愛孤獨,也無法生活在真空中,他急于找一個粗通文墨、能說上話的人。
劉禹錫最先與刺史宇文宿成了朋友,隨后結(jié)識了荊南節(jié)度使幕僚董颋,又通過董颋結(jié)識了“能道古語可與言者”的顧彖,交流的問題解決了。這時,劉禹錫仍在幻想著自己被大赦,因為很快就要改年號,一般這種情況朝廷都會大赦天下。
元和元年(806年),憲宗皇帝大赦天下,許多流官被征召回京,劉禹錫似乎看到了希望。然而很快,希望之火就被一瓢冷水澆滅。八月,憲宗下詔:“左降官柳宗元、劉禹錫等八人,縱逢恩赦,不在量移之限?!边@意味著,這些人的命運已經(jīng)定格。
劉禹錫南下時帶著一把佩刀,但因為南方雨水淋漓,天氣潮濕,導(dǎo)致刀生銹拔不出來,最后只能破鞘拔刀。拔出來后,刀已銹跡斑斑,慘不忍睹,有客人送給他一塊磨刀石,才使生銹的佩刀重現(xiàn)鋒芒。于是,他寫下了《砥石賦》,其中有這樣的句子:“即賦形而終用,一蒙垢焉何恥?感利鈍之有時兮,寄雄心于瞪視。”既然寶刀可以恢復(fù)原來的樣子而最終被人所用,那么一時蒙上污垢又怎能算是恥辱呢?我深感刀的利鈍變化有一定的時機啊,便把施展抱負(fù)的雄心寄托在瞪眼注視的時機上。
這件事給了他啟示,在劉禹錫看來,他被貶謫的不幸就如同這寶刀蒙垢,不足掛齒,要振作精神,砥礪進取。他調(diào)整了心態(tài),既然回不去,那就好好活,不能辜負(fù)自己。從此,他嘗試著融入當(dāng)?shù)氐纳?,在山水之間尋求精神寄托。
他吊屈子,尋古跡,賞孤峰,游桃花源,聽洞庭漁唱,筆觸伸向山川、古跡、風(fēng)土人情、生產(chǎn)勞動,為一方土地放歌。他寫陽山廟,“荊巫脈脈傳神語,野老娑娑啟醉顏”;寫漢壽城,“漢壽城邊野草春,荒祠古墓對荊榛”;寫競渡,“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將浮彩舟”;寫采菱,“爭多逐勝紛相向,時轉(zhuǎn)蘭橈破輕浪”;寫畬田,“何處好畬田,團團縵山腹。鉆龜?shù)糜曦裕仙綗P木”……既有思古之幽情、興廢之感嘆,又有撲面而來的生活氣息。
叁
劉禹錫經(jīng)常在郊外看見青年們“聯(lián)歌竹枝,吹短笛,擊鼓以赴節(jié)”,那些民歌帶著水淋淋的山野氣息,盡管唱詞雜亂,但旋律婉轉(zhuǎn),清脆動聽。
劉禹錫嫌歌詞鄙陋,聯(lián)想到屈原以楚地風(fēng)俗作《九歌》,就改編它的曲調(diào)和歌詞,作《竹枝詞》新調(diào)九章,“教里中兒歌之”,一時間,朗州地方的溪邊、山野等地所唱的夷歌俚曲,“率多禹錫之辭也”。它還傳播到洛陽、長安等地,《竹枝詞》也成為唐教坊曲名。
這期間,他去得最多的是桃花源。桃花源因陶淵明的《桃花源記》聞名于世,天寶七年(748年)朝廷頒詔,明確桃花源的大小范圍,并且免除20戶農(nóng)戶的賦稅。王昌齡被貶龍標(biāo)途中曾到這里游覽,寫下《武陵開元觀黃煉師院三首》,其中第二首寫道:“先賢盛說桃花源,塵忝何堪武陵郡。聞道秦時避地人,至今不與人通問?!?br> 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氣節(jié),讓劉禹錫深為折服。他多次出游桃花源,寫下了一系列詩文,如《桃源行》《傷桃源薛道士》《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還寫下了一生中最長的一首詩《游桃源一百韻》。與桃花源的山水結(jié)下了不解的緣分,算得上是桃花源早期的代言人。
“塵中見月心亦閑,況是清秋仙府間。凝光悠悠寒露墜,此時立在最高山。碧虛無云風(fēng)不起,山上長松山下水。群動翛然一顧中,天高地平千萬里?!边@是出自《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中的詩句,月光似露,天高地闊。全詩營造了幽靜的意境,由景生情,氣象開闊。
時間奔跑之快,如風(fēng)卷殘云。隨著一天天過去,劉禹錫的足跡遍及朗州的山山水水,朗州的山川草木給了他心靈的慰藉,讓他在這片土地上獲得了靈魂的救贖,重塑了自我,賦予了他永不妥協(xié)的桀驁和步月登云的豪氣。
元和八年(813年),在朗州陪伴他8年的妻子薛氏撒手人寰。劉禹錫含淚寫下《謫居悼往二首》。其一曰:“悒悒何悒悒,長沙地卑濕。樓上見春多,花前恨風(fēng)急。猿愁腸斷叫,鶴病翹趾立。牛衣獨自眠,誰哀仲卿泣?”字字帶淚,深情溢于言表。
喪妻之痛并沒有擊倒這個真正的漢子,其時,董颋和顧彖相繼去世,宇文宿也已于頭年冬天去異地赴任。竇常擔(dān)任朗州太守后,順從民情,率領(lǐng)百姓疏浚河道,高筑堤防,“是歲大穰”,老百姓安居樂業(yè)。于是,竇常組織閑余勞力,重修郡北的一座短亭,于九月九日竣工,并請劉禹錫寫下《武陵北亭記》。
也就在這段時間的某天,劉禹錫面對絢爛的秋色,寫下了著名的《秋詞二首》:“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边@是其中的第一首,開篇便不同凡響,直抒胸臆,一掃文人墨客悲愁的落寞,繼而筆鋒陡轉(zhuǎn),氣象愈加開闊,一鶴凌云,遨游碧霄。那鶴是孤傲的,有壓倒萬物的氣勢。那鶴已不是單純意義上的鶴,而是詩人自己,如同鯤鵬展翅,把一腔豪情灑向高天白云。同樣被貶,同樣寫秋,不像白居易被貶江州寫秋月的滿腹惆悵,“臨風(fēng)一嘆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更不像柳宗元在永州時的悲悲切切,“海畔尖山似劍铓,秋來處處割愁腸”。正是因為這種雄渾壯麗,這種進取、樂觀與豁達(dá),使這首秋詞成了千古絕唱。
元和九年(814年)十二月,寒風(fēng)凜冽。劉禹錫接到了回京的詔書,他匆匆踏上行程,回望這片土地,不由百感交集。他想起了十年前的冬天,同樣的寒風(fēng)嗖嗖,十個年頭,三千多個日日夜夜,他與這片地結(jié)下了難以磨滅的深情。留下了161首詩,正如他自己所言:“謫居沅湘間,為江山風(fēng)物所蕩,往往指事成詩歌。”劉禹錫成了朗州的一張文化名片,朗州迎來了劉禹錫,是朗州之幸。而走進朗州,是劉禹錫的幸運,這片土地,鍛造了他堅韌豪放的性格,重塑了他的靈魂。
劉禹錫一路北上,走到汨羅江畔時,見到了柳宗元。一別十年,恍然如夢,彼此之間有很多話想說,一時竟不知從何說起。望著江上翻滾的波濤,豪氣在劉禹錫的心中升騰,他朗然吟道:“莫道讒言如浪深,莫言遷客似沙沉。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贝藭r的柳宗元,不再像在永州時那樣驚恐萬狀,愁腸百結(jié),當(dāng)年的抱負(fù)又開始重上心頭,隨即吟出一首《汨羅遇風(fēng)》:“南來不作楚臣悲,重入修門自有期。為報春風(fēng)汨羅道,莫將波浪枉明時?!?br> 劉禹錫和柳宗元回到長安時,已是春天。農(nóng)歷二月,桃花初開,正是賞花的時節(jié)。劉禹錫與柳宗元、白居易、元稹等人相約去玄都觀賞花,玄都觀始建于后周,那里的桃花十分有名。
桃花灼灼,人流如潮,劉禹錫觸景生情,揮筆寫下《元和十年自朗州召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觀里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后栽?!边@首詩看似平淡,卻充滿了不屑和辛辣的諷刺,剛一傳開,便刺痛了當(dāng)權(quán)者敏感的神經(jīng)。
元和十年(815年)三月,唐憲宗再次下旨,以柳宗元為柳州刺史、劉禹錫為播州(遵義)刺史。柳宗元在接到圣旨后向宰相裴度求情:“夢得有八十老母在堂,今日一去,便是生離死別。人活一世,忠孝不能兩失。請您稟告圣上,我愿拿柳州換播州。”裴度聽罷很是動情,如實上奏。憲宗對裴度一番責(zé)備,“那些做人家兒子的人,做每件事時特別需要謹(jǐn)慎,常常要擔(dān)心留給父母親的憂慮?!彪S后又緩和了臉色,同意讓劉禹錫改授連州,柳宗元繼續(xù)出任柳州。
苦等十年,回到京城屁股還沒坐熱,又一次踏上南下之路。劉禹錫和柳宗元,一路南下,再次經(jīng)過湘江,原以為可以在京城一展抱負(fù),沒想到,剛過一個月,再次和湘江相遇了。槳聲咿呀,孤舟溯江而上,像穿行在一場夢中,柳宗元雖沒有了在永州時的惶恐,仍忍不住悲從中來,“好在湘江水,今朝又上來。不知從此去,更遣幾時回?”
肆
到達(dá)長沙,看到了長沙驛站前的南樓。一下子勾起了柳宗元的回憶,他13歲時曾隨父親到過這里,30年后,再次見到這所南樓,怎能不感慨,寫下了《長沙驛前南樓感舊》:“海鶴一為別,存亡三十秋。今來數(shù)行淚,獨上驛南樓。”
這一次,劉禹錫終于踏上了長沙這片司馬遷口中的“卑濕之地”。這一次是出任刺史,不再像上次去朗州那樣行色匆匆,他決定去拜謁心中傾慕已久的賈太傅。
劉禹錫穿過街市,尋常巷陌,來到靠近湘水的賈誼故宅,青磚黛瓦,綠樹扶疏,古老依舊,滄桑依舊。他跨過大門,在屋子里徘徊,在古井邊佇立,同為逐臣,同為洛陽人,隔著九百多年的時空,仿佛有一種無形的力量,瞬間把他們的心境打通。時值晚春,天氣依然寒冷,他站在冷冷的穿堂風(fēng)中,思緒萬千。他想到過時空的變換,想到過自身的命運,也許想起了杜甫《清明其二》中的句子,“不見定王城舊處,長懷賈傅井依然”,還有劉長卿那首《長沙過賈誼宅》:“三年謫宦此棲遲,萬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獨尋人去后,寒林空見日斜時。漢文有道恩猶薄,湘水無情吊豈知?寂寂江山搖落處,憐君何事到天涯?!被蛘哌€想過要寫下一點什么,也許什么也沒寫,也許當(dāng)時確實寫下過什么,只是已遺失在時間的長河中,這一點,已經(jīng)成了永遠(yuǎn)的謎。
此時的劉禹錫,經(jīng)過在朗州的十年磨礪,心境日趨平和,平和中又保持著一種桀驁,對于命運的起伏能夠坦然面對,這從他在長沙留下的兩首詩中可以看出。
一首是《贈長沙贊頭陀》:“外道邪山千萬重,真言一發(fā)盡摧峰。有時明月無人夜,獨向昭潭制惡龍”這是一首寫給僧人的詩,惡龍即毒龍,王維有句“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應(yīng)該是借用了王詩的意象。昭潭是地名,在長沙縣南昭山下,相傳周昭王南征不復(fù),殉于此潭,故名。全詩的意思是那些不合正道的謬論如同高山一樣重重疊疊,正確的言論一經(jīng)發(fā)表就將那山巒般的謬論全部摧毀,希望某個明月高懸的夜晚,我獨自前往昭潭制服邪惡的勢力。
一樣的豪氣,一樣的不妥協(xié)的勁頭,一樣的在表達(dá)自己的勇氣和決心。
另一首是《長沙贈衡岳祝融峰般若禪師》:“般若公,般若公,負(fù)缽何時下祝融。歸路卻看飛鳥外,禪房空掩白云中。桂花寥寥閑自落,流水無心西復(fù)東?!蓖瑯邮且皇讓懡o僧人的詩,詩中般若僧到底是誰,不得而知。禪房靜掩在茫茫白云之中,芬芳的桂花在自開自落,潺潺的流水無拘無束地流淌。全詩營造了令人心馳神往的意境,恬靜,美好,心無半點塵埃,沒有一點頹廢和怨艾的氣息,哪像出自遷客之手?
寶歷二年(826年),劉禹錫奉詔返回洛陽,在揚州遇見同樣回洛陽赴任的白居易。好朋友相見,酒是自然要喝的,而且要敞開來喝,幾番推杯換盞,各自都有了醉意,白居易隨口吟誦出《醉贈二十八使君》:“為我引杯添酒飲,與君把箸擊盤歌。詩稱國手徒為爾,命壓人頭不奈何。舉眼風(fēng)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這首詩真誠坦蕩,飽蘸深情,為劉禹錫鳴不平,末尾喟然長嘆:你的才名太高了,按理說遭受點挫折也正常,但是遭遇二十三年的曲折,這磨難也太多了啊。劉禹錫聞之,深為感動,以《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作答,“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睂τ?3年的宦海浮沉,劉禹錫表現(xiàn)得十分樂觀與豁達(dá),對未來依然充滿了信心,今天聽了你為我吟誦的詩篇,暫且借這一杯美酒振奮精神。
晚年,劉禹錫很少和人往來,專門吟詩自得其樂。但他常和白居易交往,酬和頗多。劉“善詩精絕”,白居易贊揚他的詩:“劉君詩在處,有神物護持。”推劉禹錫為“詩豪”。
太和二年(828年)三月,春光正濃,在京城擔(dān)任主客郎中的劉禹錫又一次去了玄都觀,他念念不忘的地方,此時的玄都觀已今非昔比,桃花蕩然無存,連一棵樹也沒有了,到處長著青苔,只有兔葵和燕麥在春風(fēng)中兀自搖曳,14年過去,人是物非,撫今追昔,萬般感慨,劉禹錫揮筆寫下了《再游玄都觀》:“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凈盡菜花開。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這首詩可算是《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的續(xù)篇。當(dāng)年種桃樹的道士身去哪兒了呢?曾經(jīng)在這里賞花的劉禹錫今天又來了,內(nèi)心的桀驁展露無遺,在湖湘這片土地上造就的豪氣與桀驁,已經(jīng)深入他的骨髓。
劉禹錫在《送周魯儒序》中說:“瀟湘間無土山,無濁水,民乘是氣,往往清慧而文?!薄扒寤鄱摹奔仁呛嫖幕奶卣鳎彩呛先说男愿裉卣髦?。湖南人的性格倔強、傲岸、堅忍、剛健,至近代,湖南人創(chuàng)造了“中興將相,什九湖湘”,“半部中國近代史由湘人寫就”。這種傲骨錚錚的湖湘精神,與劉禹錫的影響不無關(guān)系。
摘自《長沙晚報》
責(zé)編:羅嘉凌
一審:黃帝子
二審:蘇露鋒
三審:黃柏禹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