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境內(nèi)最早的道觀,始于晉朝

廖艷霞     2024-08-02 16:19:27

資料圖(記者 羅韜 攝)

彭何村里彭何觀

文/廖艷霞

道教是我國的主要宗教之一,其廟宇為觀。湘潭道教文化歷史悠久,道觀有數(shù)十座,其中聞名遐邇的當屬彭何觀,這也是湘潭市境內(nèi)最早的道觀。我們來到湘潭縣分水鄉(xiāng)彭何村彭何觀遺址,探尋這顆曾灑落在這里的道教文化遺珠。

彭何觀原名棲真觀,傳說是晉時彭何二道人修真煉丹之所。彭何二仙羽化后,繼承者緬懷二仙功德,將棲真觀改為彭何觀。光緒《湘潭縣志》記載:“彭何者,皆晉時道人也,失其名,嘗煉藥棲真觀,后仙去,因即二姓以號觀,故曰彭何觀”。

明朝萬歷年間,道觀毀壞,當?shù)厥考澇茁?lián)絡(luò)四十九廟之道眾重修彭何觀。此舉還有一段神話在村民口中代代相傳:道觀選址前,有九只神鳥抬起玉皇大帝塑像降落此地,一班堪輿者稱這是大福地——五龍捧圣。還有一口大鐘也是神鳥送來落在后山頂上,觀址遂確定下來,建成后取名“圣跡山”。

“九鳥圣跡山”道觀附近還有仙靈觀、長生觀、雷鋒觀,彭何觀何以獨為人們所傳頌呢?當?shù)卮迕癖硎?,就是因為有玉帝金像之故,而且直到解放初尚完好無損。觀內(nèi)有一名觀祝,專事香火、油燈事務(wù),并為前來燒香許愿、祈福還愿、求簽問卦的香主和信人服務(wù)。

道觀殿宇雄偉、莊嚴肅穆。分前后兩殿、偏殿和龕樓,前殿正門上有橫額,書“圣跡山”金字,門的兩旁有一副對聯(lián),上聯(lián)“圣不可知也”,下聯(lián)“民不能名焉”。進門為正殿,由花崗石砌成。玉皇大帝金色塑像端坐臺上,神態(tài)慈祥,栩栩如生。

附近湘鄉(xiāng)梅橋鎮(zhèn)的茶佩村與本縣本都的昌山每年都要耍一次龍燈,龍燈隊伍都要到彭何觀來朝玉帝。尤其是每年6月19日前或后兩日要唱3天木偶戲,3年之內(nèi)打一次清醮。清醮歷時4天,4天之內(nèi)四十九廟區(qū)域的民眾不能殺牲、不能結(jié)婚,所有人一律吃齋。廟首下到客戶捐寫香錢,請上十名道士做法事。每次醮會結(jié)束之前,要選出下一屆經(jīng)管,每屆經(jīng)管交卸時,都要跪到菩薩前設(shè)咒發(fā)誓,表明在任期內(nèi),沒有損公肥私、吞嚼公款等行為。

遺憾的是,彭何觀被毀于破四舊立四新的浪潮中。幾十年后,我們在現(xiàn)場看到,彭何觀遺址被一所大門緊閉、破敗不堪的老學校房所替代,只剩下斷壁頹垣,遺石殘柱,灑落在荒草叢生之中。

當?shù)厝苏f,彭何觀將在附近結(jié)合文化旅游項目移址重建?;蛟S,我們不必等待太久,就會重睹其芳容。

摘自湘譚日報“湖湘源”公眾號

責編:羅嘉凌

一審:黃帝子

二審:蘇露鋒

三審:黃柏禹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