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文聯(lián) 2024-07-03 10:45:49
點評:陳善君
飯碗端在手,今朝米更香——常德絲弦《米·香》說唱新時代的“食天下”
文丨陳善君
湖南常德年輕編劇姚琴,新近創(chuàng)作了一個絲弦作品《米·香》。它以洞庭大米為表現(xiàn)題材,圍繞“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到哪里去”三個問題布局謀篇,以自敘的口吻,驕傲地唱出“我是洞庭優(yōu)質(zhì)米”;以“家鄉(xiāng)人”的視角,自豪地宣布“洞庭好水出好米”;以“無限制”的敘事,客觀地說出“洞庭大米用處多”。作品把第一、二個問題位置互換,跳進(jìn)跳出,顯得親切活潑。
作品以小見大,既“盡精微”、又“致廣大”,格局氣勢非凡。“米”中見人,再現(xiàn)了今日洞庭“種田人”的本色精神;“米”中見事,再現(xiàn)了今日洞庭“種田人”的科技賦能;“米”中見史,反映了今昔洞庭“種田人”的境遇變遷;“米”中見情,反映了作者對今天洞庭人民貫徹落實“守護(hù)好一江碧水”和“將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殷殷囑托,所取得的歷史性成就而欣喜不已。
小小一粒米,鏡照大時代。作品是新時代“民以食為天”的生動詮釋和藝術(shù)表達(dá)。作品中大量排比、疊詞的貼切運用,既彰顯絲弦的文體特征,又為文本的表現(xiàn)力加了分。此外,作品結(jié)構(gòu)嚴(yán)謹(jǐn)、條理清晰、含蓄蘊(yùn)藉、信息量大??傊且患H見原創(chuàng)功底、不可多得的絲弦佳作。
原創(chuàng):姚琴
【常德絲弦】米香
文丨姚琴
(唱)洞庭湖畔是家鄉(xiāng),
山清水秀好地方。
風(fēng)吹稻穗千重浪,
魚米之鄉(xiāng)美名揚(yáng)。
田野里唱起絲弦調(diào),
喜看那鄉(xiāng)村振興忙。
(唱)小姐姐開起收割機(jī)
車輪滾滾,車輪滾滾翻金浪。
農(nóng)大哥的卡車排成行,
一路歡歌奔工廠。
小伢兒望著打米機(jī),
(嘩啦啦)脫掉了金色的花衣裳。
只剩那圓圓滾滾、白白胖胖、晶晶亮亮的大米喲——
滿屋飄香!
(眾唱)滿屋飄香啊依兒喲。
(唱)莫看這小小一粒米,
天地精華肚里裝。
泥土生,山泉養(yǎng),
汗水澆灌我成長。
怕什么害蟲侵?jǐn)_,
說什么四季漫長。
人間煙火將我煉,
天地風(fēng)雨我能扛。
(唱)洗一洗,
洗盡塵埃留本色,
清清白白坦蕩蕩;
浸一浸,
浸走浮華和名利,
晶瑩剔透亮堂堂。
碾一碾,
千萬重力壓在身,
本味不改化米漿。
打一打,
越捶越打越粘黏,
千錘百煉更糯香;
蒸一蒸,
簡單一碗白米飯,
千百年來是主糧。
(插白)人是鐵,飯是鋼,
一頓不吃餓得慌喲。
(唱)煎一煎,
高溫?zé)嵊蜐L燙燙,
煎成米餅脆爽爽。
熬一熬,
細(xì)火慢熬莫心焦,
熬過苦澀得米糖。
釀一釀,
一壺米酒惹人醉,
笑看沉浮與滄桑。
(白)還有那:炒的、炸的、煮的、燜的、搗的、拌的、煎的、圓的、扁的、大的、小的、米糕、米醋、米餅、米面、米粉、米糊、米團(tuán)、米花、米干、米泡、米粥、米腸——
(唱)小米粒吃出了大花樣。
小米粒飽含著大營養(yǎng)。
小米粒蘊(yùn)藏著大智慧,
小米粒能有大用場。
粥去飯來光陰過,
你看那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三餐四季戀米香!
(眾唱)三餐四季戀米香啊依兒喲。
(唱)米香悠悠韻味長,
中華大地米飄香。
米由人創(chuàng)造,
人由米來養(yǎng)。
人人戀米香,
米香人更香。
人勤地不懶,
科技賦能量。
咱中國的人飯碗扎扎實實、牢牢靠靠、穩(wěn)穩(wěn)當(dāng)當(dāng)端在咱自己手上,
米香萬年長。
來源丨《曲藝》2024年06期
責(zé)編:周聽聽
一審:周聽聽
二審:張馬良
三審:熊佳斌
來源:湖南文聯(lián)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