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正書正人亦正

馮建武     2024-06-17 17:15:47

文/馮建武

有幼時在湘江之畔的書堂山練筆的功力和謙虛謹慎之人格,“勵志哥”歐陽詢的楷書才能峻于古人,獨創(chuàng)一體。歐陽詢這一生像他寫的正字,堂,堂正也,楷,楷正也,書堂山是正,楷書是正,自然人亦正。反之,人正則筆正,筆正則書正,書正則山正。

望城銅官鎮(zhèn)有一座海拔近200米的“高山”,說它高,相較周邊極目可見的地方而言,它是出類拔萃、鶴立雞群的。站在山頂,西可觀煙波浩渺的湘江,東與黑麋峰遙遙相望;到了夜晚,南可遠眺長沙滿城燈火,北和銅官古鎮(zhèn)光影連成一線。

夏日的山里,林木蔥蘢,松柏楓樹相映,時不時有銀雀與斑鳩對歌互答,更增添一份幽靜恬愉。

此山便是書堂山。原來叫石渚山,因臨石渚湖(銅官古鎮(zhèn)之址)而得名。唐朝大歷四年(769年)春,杜甫從岳陽到長沙,曾在楚國鑄錢的銅官山下石渚湖避風,對燒窯的大火深感震撼,吟曰:“不夜楚帆落,避風湘渚間。水耕先浸草,春火更燒山?!?/span>

入夜,石渚湖上霧氣飄飄,燈光映照彩色倒影,有如昨日之斑駁,又似今日之絢麗。如果說石渚湖是件光亮照人的瓷器,那么,湖上的水秀表演就是釉下流動的彩繪,忽而就讓人進入了唐朝繁茂的“瓷都”銅官。

那是唐朝貞觀八年(635年),一位老者回到了石渚山。石渚山是他的故土,自從13歲離開后,65年再也未曾踏足。雖說故鄉(xiāng)已沒有一個親人,可這里畢竟是他的祖籍地,是他前后生活了多年的老家。不是他不想回,只是一直在長安(西安)為書為官,路途遙遠,每每思起故鄉(xiāng),卻只能望南興嘆,仰月夢鄉(xiāng)。

離開時翩翩少年,而今卻已是雪鬢霜鬟。他坐在半山腰一處破敗不堪的亭臺思慮良久,然后又到一個泉水池邊長時間捋須佇立。泉水池上方一巨大而又刀劈般平整的麻石引起了他的注意,隨從見狀趕緊拿出筆墨伺候。日暮西斜,石渚湖上金光閃耀,只見他緩緩走近石塊,用最擅長的楷書,提筆寫下“洗筆泉池”四個蒼勁有力的大字。剛寫完,似想起什么,又蘸墨提筆,遲疑了一會兒,還是沒有動筆,而是躬身在池中嫻熟地將筆洗凈,頭也不回地走了。

這個人是誰?他還想寫什么字?為什么只是題寫“洗筆泉池”四個字?

他就是1300多年來被稱為“南歐北王”的“楷圣”歐陽詢。這是歐陽詢唯一一次“衣錦還鄉(xiāng)”,既未邀約文朋詩友吟詩作賦,也未有書界名流同臺潑墨,悄悄地來,不聲不響地走。書于石渚山上的字,以及在此創(chuàng)作的《投老帖》,是幾年后臨湘(長沙)縣令從民間聽說后,專程到山上觀摩,并于歐陽家族府邸殘垣斷壁的墻上看到,趕緊命匠人刻印才得以保存。

歐陽詢《投老帖》,凡10行,計120字。帖中,他以年近八旬的經(jīng)歷告誡世人:“見善從善如登,見惡行惡如崩?!蓖瑫r,哪怕年老了,還“必須筞(策)怠惰,勤精進”!晚年的歐陽詢并不滿足已取得的成就,依然讀碑臨帖,精益求精。

感動于歐陽詢謙虛謹慎之人格,縣令會商石渚山遠近秀才,遂改石渚山為書堂山。慮其歐陽詢家世,為避諱忌,縣令特上報朝廷,當朝皇帝感于歐陽詢的聲望,批準奏折。自此,山因書而名,書堂山之名沿用至今,也算是故鄉(xiāng)人對心正筆正的書法家奉上的由衷敬意。

歐陽詢題寫的“洗筆泉池”,是他小時候習字臨帖洗筆之池。不得不說,恰因幼時在書堂山練筆的功力,歐陽詢的楷書才能尤其精到,峻于古人,形勢俊勁,獨創(chuàng)一體。

那時,歐陽詢的父親歐陽紇正擔任南北朝時期南陳廣州刺史,父親看幼小的歐陽詢對寫字神情專注,遂在石渚山腰建一書亭,供其專心讀書習字。南陳太建元年(569年),歐陽紇不滿朝政,拒征為左衛(wèi)將軍,引起朝廷猜忌,派兵征討。一介地方官吏,哪是朝廷對手?大股大股的軍隊從四面八方開向廣州,沒幾日,歐陽紇便戰(zhàn)敗被誅,家口籍沒。遠在潭州(長沙)石渚山老家13歲的歐陽詢被歐陽紇摯友尚書令江總救走,總算留下了歐陽家族一根獨苗。

養(yǎng)尊處優(yōu)、無憂無慮的歐陽詢,仿佛一下跌落到了谷底。其實,朝廷已派官兵追殺到了石渚山,歐陽詢鼻梁上的刀痕和臉腮的傷疤,就是官兵抄斬時亂刀留下的,幸虧他還算機智,逃過了一劫??蛇@對一個孩子而言,該是多大的傷害呀。歐陽詢卻能從這悲慘的命運中走出來,毅然投入他所鐘愛的書法藝術,不能不說,這是書法的幸運,歷史的幸運。

當然,歐陽紇的好友江總功不可沒。深得南陳后主陳叔寶寵愛的江總是文豪和書法家,書風頗有王羲之的遺韻。他將歐陽詢帶至都城建業(yè)(南京),一邊安慰,一邊鼓勵其繼續(xù)讀書習字?!缎绿茣W陽詢傳》曰:“總教以書記,每讀輒數(shù)行同盡,遂博經(jīng)史?!闭f的就是歐陽詢在江總教導下,其穎悟超絕常人,一目十行,過目成誦。更重要的是,江總還授其書法,要求歐陽詢先臨摹“二王(王義之父子)”,后兼練八體(大篆、小篆、隸書等八種書體)。不知不覺,王羲之書法作品中的“險”和“勁”的行書風范,似流水般融入到了歐陽詢的筆法。

家庭的劇變讓一個不諳世事的少年提前進入了人生的摔打階段,或許就因這次變故,使歐陽詢鑄就了低調、正直和不諂媚的人生態(tài)度,不僅辦事有板有眼、十分謹慎,而且就連寫字也是一橫一豎,一絲不茍?;氐焦枢l(xiāng),他在題寫“洗筆泉池”四字時,本想加上自己名字和年月,卻因為低調的性格,使他時時處處警醒自己,最終后人無法看到他的簽名而落憾。南陳太建十四年(582年),歐陽詢因赦獲得了自由之身。這一年,江總迎來了人生巔峰,官拜尚書令,統(tǒng)攬朝政大權。在江總的保薦下,歐陽詢進入仕途,先是封為東閣祭酒,繼封為五禮學士,開啟了全新的官宦人生。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本拖窭畎仔r候在溪邊遇到過磨鐵杵的老婆婆,每一個成功人士的背后,似乎都有勵志故事,歐陽詢又怎能例外?

明代詩人曹廷用曾詩云書堂山“洗筆池”:“洗筆跡存人去遠,墨云浮水尚依然。臨池欲寫當年事,碧草萋萋鎖暮煙?!边@里的“墨云浮水”不就是“泉水盡黑”嗎?且還是復制了王羲之的“池水盡黑”,敢情“書圣”王羲之和“楷圣”歐陽詢都是苦練出來的,這世上哪有什么捷徑可走?韓愈說“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果真誠不欺人?。?/span>

孟子說:“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薄皠钪靖纭睔W陽詢一生都在練習、鉆研書法,不管什么時候,習字練筆,從不要人督促。

在書堂山民間,現(xiàn)在還流傳歐陽詢朱筆點泥蛙等眾多故事與傳奇。說是歐陽詢少年時,每天從府邸步行至石渚山中讀書亭讀書習字。無論冬夏,也不舍晴雨。一次,他忘了帶鎮(zhèn)紙,每翻好書頁如不用手按住就會被風吹亂。說也奇怪,正在他不知如何是好時,兩只泥蛙跳到書上幫忙按住了書頁,他得以全心臨帖習字。后來,只要是歐陽詢沒帶鎮(zhèn)紙,兩只泥蛙就會過來幫忙。為了表達感激,他在兩只泥蛙的頭頂用紅筆分別點了一個朱印?,F(xiàn)在,書堂山一帶的泥蛙頭頂都有紅點,鄉(xiāng)民從不宰食,奉這個小精靈為“蛙神”。

還有就是“手生老繭筆成山”。歐陽詢小小年紀,練習書法手指頭磨出了鐵石般老繭,而用廢的筆頭在石渚山讀書臺和洗筆池附近堆成了一座小山。如今,人們走近這兩處景點,還隱約可見一小山包,便是傳說中的”筆頭山”。

是的,整天忙于采集的蜜蜂,哪有時間在人前去高談闊論?歐陽詢在南陳的官職不大不小,這正好可以讓他潛心書法,沒日沒夜地練習書法。似乎成功的人都有過廢寢忘食的履歷,唐朝書法家孫過庭說:“任筆為體,聚墨成形;心昏擬效之方,手迷揮運之理,求其妍妙,不亦謬哉!”練習書法如果長期處在“舒適”狀態(tài),是不可能有所獲的,相反,練習過程越是“痛苦”“枯燥”,越是會在這種環(huán)境中逆襲、飛躍。

不過,成功除了苦練,還必須有“慧根”。這個通俗的說法就是悟性,若是只有勤奮,頂多相當于中醫(yī)說的胃強脾弱,最終也脫離不了俗套,難能從重復的勞動中得到悟化、升華。

不知道歐陽詢是否真的天賦異稟?不過,《新唐書·儒學傳》里說,歐陽詢“敏悟絕人”。絕頂聰明啊,“慧根”了得!

有一天,歐陽詢在南京歸善寺前北市的街邊攤上閑逛,看到一本《指歸圖》的書法秘本。他捧起《《指歸圖》》翻看很久,甚為歡喜,遂花重金購得。原來,這本書是王羲之所創(chuàng),圖里畫的是有關書法用筆的指法細節(jié),亦是王羲之傳給其子王獻之的“傳家寶”。

書法主要以用腕為主,以腕帶臂,以腕帶指運動形成獨特的線條藝術。歐陽詢如獲至寶,日夜研讀、揣摹《指歸圖》,漸漸悟化:“初學王字,筆力總是險峻過之;今讀《指歸圖》,始知筆至險峻而繞過的緣故了?!?/span>

《新唐書·歐陽詢傳》里記載了歐陽詢“悟書”的故事。一日,歐陽詢和江總騎馬外出,在路旁發(fā)現(xiàn)了一塊晉代書法家索靖書寫的石碑,瞬間,他像身體觸了電,被石碑上穿越時光的文字所震撼。歐陽詢停住馬觀摩了一陣,眼見江總已走遠,只好打馬追去??勺吡藥撞剑X得對索靖的書法沒有看過癮,便折返回來,翻身下馬仔細端詳,還不過癮,于是,鋪上氈子,端坐在石碑前反復研磨。誰知這一坐,癡勁兒上來了,“至宿其傍,三日乃得去”。

書堂山歐陽詢文化公園里聳立一尊“觀索碑”雕塑,栩栩如生地再現(xiàn)了歐陽詢“悟書”的細節(jié),那神情,絕了。

歐陽詢對書法“犯癡兒”不只這一次,而是無數(shù)次,多到就連《新唐書·歐陽詢傳》也不想再羅列了,用“其所嗜類此”概括。

隋開皇元年(581年),南陳亡,歐陽詢入隋,成為襲封唐國公李淵的賓客,與其交往甚深,“高祖微時,數(shù)與游”。一次,李淵又邀約歐陽詢相游,可歐陽詢深感自己地位低下,不敢前往。誰知,李淵非但沒有責怪,還提著歐陽詢喜歡吃的狗肉和酒上門拜訪……

李淵之所以對歐陽詢如此敬重,除歐陽詢寫得一手好字外,主要還是認可歐陽詢的人品。在李淵眼里,歐陽詢就是那種屬于身正、心正之人,樂意關愛,與之交往。

唐武德元年(618年),隋煬帝楊廣在江都被殺,李淵在李世民的幫助下強力逼迫楊侑禪讓于己,建立了唐朝。這個時候,李淵沒有忘記歐陽詢,多次提拔、重用歐陽詢,封他為給事中,兼弘文館學士,銀青光祿大夫。

雖然有了李淵這頂超級“保護傘”,但歐陽詢依舊鐘情于他的書法,從不顯山露水、驕橫奢侈。俗話說:“性格決定成就?!痹?jīng)坎坷的經(jīng)歷,塑造了歐陽詢頑強剛毅的性格,且這種性格較好地融入到了他“于平正中見險勁”的書法風格中。

武德四年(621年),為整治混亂的幣制,李淵廢隋錢,效仿西漢五銖錢的嚴格規(guī)范,開鑄“開元通寶”。用誰的字來鑄造錢幣?李淵立馬想到了歐陽詢,《舊唐書·食貨志》云:“開元錢之文,給事中歐陽詢制詞并書?!?/span>

夏日時晴時雨,走進書堂山歐陽詢文化公園,映入眼簾的首先是兩枚巨大的“開元通寶”錢幣。歐陽詢所書“開元錢之文”,開創(chuàng)了中國錢幣史上名人書寫錢文的歷史,其鑄錢制式一直沿用至清朝末年的“光緒元寶”。

“開元通寶”錢文,含八分及隸體(帶有明顯波磔的隸書)。錢幣學家唐石父說:“書法端莊,雍容嫻雅,樹后世‘周元通寶’‘漢元通寶’‘宋元通寶’之楷模,影響所及,日本之‘和同開珎’‘神功開寶’等錢,亦無不襲其衣缽。其錢其書,并是錢幣史、書法史之瑰寶?!?/span>

“開元通寶”影響日本鑄錢,歐陽詢的書法作品深受日本、韓國等漢文化影響區(qū)域的人們喜愛,紛紛視其為珍寶。還是在唐朝時,日本皇室就藏有歐陽詢的書法屏風。749年,日本圣武天皇駕崩后,家人將宮中珍寶600余件獻給東大寺,藏于正倉院,并寫有《國家珍寶賬》清單,這其中就包括歐陽詢的書法屏風。只可惜,歲月流轉,歐陽詢書法屏風早已被海風吹得無了影蹤。然而,日本三大綜合性報紙之一的《朝日新聞》報頭,就是取自歐陽詢的書法作品,他們精心地從歐陽詢寫的文章并隸書《大唐宗圣觀記》中找出“朝”“日”“聞”三字,然后將“親”和“析”兩字拆分組成“新”字,沿用至今。

大唐威武,四方來朝。一次,朝鮮半島的高句麗使者來長安朝覲,猛夸了一通大唐威力無邊,直把李淵樂得拈須微笑,正在興頭上,李淵詢問高句麗使者需要什么賞賜?誰知,高句麗使者什么都不要,單單只是索要歐陽詢的墨寶。見此,李淵的臉色都變了,《舊唐書·歐陽詢傳》說,李淵感嘆道:“他們觀詢墨跡,一定以為其形體高大魁梧吧!”

俗話說:“字如其人?!边@是從性格和處事態(tài)度上說的,但字和容貌似乎無法對等。

歐陽詢字體圓正,形貌卻并不魁梧。不僅不魁梧,且還是地地道道的“矮挫丑”,“貌甚寢侻”。歐陽詢到底有多丑?查閱古代名人傳記,好像“貌甚寢侻”成了描述歐陽詢外貌的專用詞匯。

李世民時代,國舅長孫無忌擔任宰相,也許是出于嫉妒,愛出風頭的長孫無忌看不慣歐陽詢的外貌,當眾賦詩嘲諷曰:“聳膊成山字,埋肩未出頭,誰家麟閣上,畫此一獼猴?!遍L孫無忌長得肥頭長耳,大腹便便。歐陽詢哪受得了這等污辱,毫不客氣地反唇相譏:“索頭連背暖,漫襠畏肚寒,祇緣心溷溷,所以面團團?!边@個是說,長孫無忌的相貌似也不俊朗,只因內心骯臟污濁,才會腦滿腸肥。

長孫無忌這個氣啊,好長時間都悶悶不樂,其門客為討主子歡心,便寫出了《補江總白猿傳》,杜撰歐陽詢母親被白猿人所擄,因白猿人好酒且喜吃犬肉,其父歐陽紇乃提兩斛美酒,十條肉狗,幾十斤麻繩設局砍殺,才將其母救出??赡赣H已然懷上了白猿人的孩子,這孩子就是歐陽詢??梢姡艘粺o恥,什么事情都做得出來,長孫無忌的門客杜撰的故事也太沒底線了。

連傳名也不忘挖苦,“補江總”三字,意謂江總為歐陽紇好友,又曾收養(yǎng)歐陽詢,故備知其事,唯未作傳述其實,所以補之。魯迅《中國小說史略》云:“紇后為陳武帝所殺,子詢以江總收養(yǎng)成人,入唐有盛名,而貌類獼猴,忌者因此作傳,云以補江總,是知假小說以施誣蔑之風,其由來亦頗古矣?!?/span>

李淵就是李淵,不會因外貌取人,見高句麗使者態(tài)度如此誠懇,轉而高興地說:“想不到歐陽詢的書法,遠播夷狄,實乃我大唐之幸!”

李世民也不會因外貌取人。貞觀六年(632年)盛夏,李世民來到九成宮避暑,發(fā)現(xiàn)西城北面樓閣下有泉水涌出,嘗了嘗,水味甘甜如醴酒。立即命人在泉水下邊砌上石檻,賜名“醴泉”,并當場命魏征作賦刻碑以紀念。賦文完成后,李世民對魏征的字體不敢恭維,便找來歐陽詢,讓他重抄一遍,然后刻碑。

這個時候,歐陽詢可謂人書俱老,爐火純青。李世民對歐陽詢的書法十分滿意,這便有了名滿天下、震爍古今的“天下第一楷書”或“天下第一正書”《九成宮醴泉銘》。

《九成宮醴泉銘》透露出儒雅、靜穆之氣,其字瘦硬、清秀、溫潤。書法講求筆力,筆力通過“骨”來實現(xiàn)。太肥容易無骨,太瘦骨易“折斷”,肥瘦適中、骨肉勻稱對于表現(xiàn)筆力較為適合。如果說瘦硬指《九成宮醴泉銘》的陽剛之美,那么,清秀則是形容它的陰柔之美,這幅碑刻作品每個字都給人婉轉秀美、剛柔相濟的美感。

《九成宮醴泉銘》的溫潤是溫厚且潤。溫厚是圓筆或藏鋒造成的藝術效果,潤是指墨法。晉唐基本用濃墨,黑白對比強烈,實用性最強。墨太濃則筆滯,按筆處易現(xiàn)臃腫,要加適量的水,造成濃而潤的效果——既不臃腫,也不漫漶?,F(xiàn)見到的《九成宮醴泉銘》一般都是拓本,黑底白字,其實看不出用墨的濃淡燥潤,但根據(jù)歐陽詢當時的用墨情況,再加上欣賞者的想象活動,點畫的濃潤很容易讓人感受得到。

除了《九成宮醴泉銘》,《化度寺碑》也是歐陽詢的楷書力作。此碑瘦勁剛猛,結體內斂,法度森嚴,號稱“歐楷第二”!王世貞贊曰:“化度寺精緊,深合體方筆圓之妙。”現(xiàn)在,歐陽詢存世碑刻還有《皇甫誕碑》《房彥謙碑》《溫大雅墓銘》《虞恭公溫彥博碑》《西林道場碑》等34通。墨跡有《仲尼夢奠帖》《卜商帖》《申屠嘉帖》《張翰帖》《庾亮帖》《數(shù)日不拜帖》《道失帖》等66帙。這些碑刻和墨跡,無一不是后人學習書法的典范楷模!

文化需要傳承,就像生命需要繁衍一樣。

漢字獨有的書法歷史上,第一個觀察、思考、總結這門看易實難之藝術的人是歐陽詢。他曾作《八訣》《結字三十六法》,非常系統(tǒng)地閱述了從握筆到點畫,從謀篇到布局的所有書法秘訣。像他這樣把一項技藝在那個時代毫無保留地和盤托出,不說絕后,但至少是空前的。他的無私和創(chuàng)舉,用現(xiàn)在的話說就是,應該得到眾人的點贊。

《八訣》是:“點”如高峰之墜石;“臥鉤”似長空之初月;“橫”若千里之陣云;“豎”如萬歲之枯藤;“戈鉤”勁松倒折,落掛石崖;“折”如萬鈞之弩發(fā);“撇”利劍截斷犀象之角牙;“捺”一波常三過。

《結字三十六法》從排疊避就一直到褊、相管領,把書法的精要以36個方面羅列。譬如最后的相管領,基本含義是上管下,前領后。為了彼此顧盼,達到不失位置,一字的結體規(guī)則,故然上邊覆蓋下面,下部承載上部,左右向背之間,亦須相互揖讓。同樣,相管領的意義,還可以引申到全篇的章法布局,《書譜》說“一點成一字之規(guī),一字乃終篇之準”,即是這個道理。

《結字三十六法》里所謂欹正、俯仰、輕重、動靜、向背、偏側,何嘗不是“遂博經(jīng)史”的歐陽詢人生思想的濃縮?在他的書法世界,生命與筆畫進入了靜若幽蘭之境界,那靜是“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安,安而后能靜,靜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和“靜言思之,寤辟有摽”的領悟。

歐陽詢說的“每秉筆必在圓正,氣力縱橫輕重,凝神靜慮”,其實正是他處世哲學精神的折射和釋放?,F(xiàn)在的人初學書法,均把《八訣》和《結字三十六法》視為基礎。

至于書寫時“澄神靜慮,端己正容,秉筆思生,臨池志逸。虛拳直腕,指齊掌空,意在筆前,文向思后。分間布白,勿令偏側。墨淡則傷神彩絕,濃必滯鋒毫。肥則為鈍,瘦則露骨,勿使傷于軟弱,不須怒降為奇。四面停勻,八邊具備,短長合度,粗細折中。心眼準程,疏密欹正。筋骨精神,隨其大小。不可頭輕尾重,無令左短右長,斜正如人,上稱下載,東映西帶,氣宇融和,精神灑落。省此微言,孰為不可也?!备亲肿种榄^,直擊書法之要領,后世學人莫不愛不釋手,捧為書法“圣經(jīng)”。

貞觀十五年(641年),歐陽詢卒于長安,享年85歲,衣冠歸葬于書堂山山頂“太子圍圩”。歐陽詢這一生就像他寫的圓字,從故鄉(xiāng)出發(fā)再回到故鄉(xiāng),清清白白地離開,堂堂正正地回來。歐陽詢這一生更像他寫的正字,堂,堂正也,楷,楷正也,書堂山是正,楷書是正,自然人亦正。反之,人正則筆正,筆正則書正,書正則山正——這似乎也像是他寫的那個圓字,圓善、圓滿。

歐陽詢直接的學生,或者說他的書法法度最先受益的是其78歲時所生的幼子歐陽通。幼年失怙的歐陽通在母親的鞭策和指引下,朝夕臨摹父親筆帖,研讀其習字理論,盡得父法,書法一天比一天長進,而且承襲了險峻勁銳的面貌,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至后來,書法造詣幾乎與其父親齊名。

最為值得一書的就是,歐陽通不但承繼了父親的“書正”,還承繼了父親的“人正”。天授初年(690年),歐陽通轉為司禮卿、判納言事。次年,任輔政大臣(國相),因反對張嘉福奏請立武則天侄子武承嗣為太子,被逆賊來俊臣誣告而將其殺害,直到中宗神龍初年(705年)才獲平反,追復官爵。

從長沙書堂山走出的“大小歐陽”和書法“歐體”,極大地影響了后代書法藝術家。顏真卿、柳公權、趙孟頫、蘇東坡,無不是以歐陽詢楷書為啟蒙,得《八訣》和《結字三十六法》之精髄,然后自成規(guī)范,各領風騷,成為書法史上一座座豐碑。

不過,收益最大的還是“家長沙”的懷素。正當酷愛書法的懷素不得要領而徘徊猶豫時,一個偶然的機會,顏真卿、張旭等多代書法弟子分別送給他歐陽詢的《八訣》和《結字三十六法》,囑他依此苦練,定可脫胎換骨,修成正果。懷素如獲至寶,每日研讀揣度,終于在歐陽詢楷書的基礎之上獨創(chuàng)狂草,成為書法史上的“狂草圣人”。

“江村入夏多雷雨,曉作狂霖晚又晴?!蔽以谙挠曛衼淼綍蒙?,走在鎮(zhèn)南將軍井到歐陽閣的柏油馬路上時,正巧碰到一批來自江西的歐陽詢后裔前來這座“高山”慕賢祭奠。宋代文豪歐陽修曾撰文認“貌甚寢侻”的歐陽詢?yōu)樽?,足見歐陽詢的人品和書品影響是何等深遠!

歐陽詢靈動的書法,就像擁有陽光的森林,擁有晴空的飛鳥,擁有星月的夜晚,千百年都“活”在塵世。這是漢字獨有的魅力,那里有高峰墜石,勁松倒掛;有壁立千仞之險峻,海納百川的氣度;有長河落日之曠遠,柳岸春溪的恬美;有烏云翻滾之變化,風吹光照之無形……

“玉座息歐陽,萬卷書香傳宇宙;名山藏太子,千秋堂構鎮(zhèn)乾坤?!边@是書堂山歐陽詢文化公園之歐陽閣的一副對聯(lián)。人居山而始學,山因人和書而揚名。書堂山于歐陽詢而言,是靠山,是福山,是靈山;歐陽詢于書堂山而言,是先賢,是儒貴,是楷圣!

摘自《長沙晚報》 

責編:羅嘉凌

一審:黃帝子

二審:蘇露鋒

三審:黃柏禹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