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院炊煙

  新湖南客戶端   2024-04-30 09:59:32

前些日子被“朋友圈”的鄉(xiāng)村美景所吸引,一個叫胡家大院的院落,古樹傍溪邊,木樓映青山,那份純凈祥和之美令人怦然心動。美景離綏寧縣城11公里,距寧靖高速綏寧出口6公里,是走楓香大道進黃桑景區(qū)的必經(jīng)之地。

一個有陽光的周末與一群文友前往采風。

從村口的露營基地開啟一趟“美麗鄉(xiāng)村行”。五六個白色翹角帳篷散落在枯黃的草地上,有長長的桌子板凳,燒烤用的灶臺。溪邊有圓木搭建的露營平臺,憑欄遠眺,田野平鋪至遠處的群山;低頭是潺潺溪水,魚游水東,魚游水西,清晰可見。試想在明月清輝下,靜臥溪邊,聽百蟲齊鳴,細數(shù)繁星點點,任涼風拂去一身疲憊,該是多么浪漫又愜意的事。

溪流上有供人步行的連心網(wǎng)紅橋,有小車通行的同心花橋。游人更喜歡溪中那一排跳墩,人行墩上難以抗拒清亮溪水的逗引,伸手撩撥至同行者身上,童心煥發(fā),一場水仗隨時發(fā)生,笑聲跌落溪水之上。清亮亮的溪水像一匹匹綢緞從墩子間隙緩緩流過,流經(jīng)稍有落差的四級魚鱗壩,變成了一匹匹白嘩嘩的水馬,嬉笑顏開地奔跑過魚鱗壩,稍后又似溫柔恬靜的少女緩緩前行。

對岸種植了大片黛子草。高及人肩的黛子草挺著纖細的身桿擠擠挨挨站在田野中,云霧狀的花穗似發(fā)絲從基部長出,遠遠望去,宛如一襲輕紗隨風搖曳。黛子草經(jīng)歷了春的生長,夏的茂盛,秋的孕育,在冬陽撫摸下著裝焦糖色,營造出浪漫溫馨的氛圍,讓人仿佛置身于夢幻般的童話世界,溫柔了時光。遠處輕盈的蘆葦花、遒勁的古樹、墨綠的青山迭次鋪陳開去,繪就出一幅靈動的田園山水畫。黛子草的花語是“等待”,等待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來光顧,等待一份甜蜜的感情生發(fā)。

遇見一小片倒伏的黛子草,似給大地鋪上了絨毯。我躺著,用手指纏住草莖,用一種不露鋒芒的力量拉,聽見斷裂的聲音。這種聲音只有拔草的人自己才能聽得見。放嘴里輕咬,有一絲絲淡淡的清香。望見天上的白云一朵一朵飄過,童年的往事在腦海里復活。

黑綢緞似的炒砂路自溪邊延伸至村莊,在山腳像一根藤蔓結(jié)出一棟棟房舍。榫卯結(jié)構(gòu)的雙層木樓三三兩兩依地勢而建,不執(zhí)意于朝一個方向排列,似從泥土里自由生長出來。清漆油刷過的木樓在陽光下黃燦燦的,寬大的人字屋檐從上往下疊放著魚鱗似的黛青色瓦,瓦背上長出煙囪,鋁合金玻璃推窗,質(zhì)樸中攜帶著現(xiàn)代氣息的少數(shù)民族建筑。每一棟房舍都收拾的干凈整潔。有的在房前種了花草。有的在屋側(cè)風口處裝上串串彩色的風車。雞鴨圈養(yǎng)在屋旁的果木地里。土狗忠誠地靜臥在門廊下。二十來戶人家就有好幾家民宿?!懊鞲顼埖辍彼凄徏倚「绨阌H切,“清楓拾”似等故舊知音歸來……

在大院里游走,隨處可見思想教化內(nèi)容。胡氏先賢廉政故事墻,農(nóng)耕文化廣場,立家規(guī),樹家風,傳家訓,“勤為本,誠立生,孝當先,和為貴”等理念深植人心。院內(nèi)至今都傳頌著胡家先祖保護古樹的故事。相傳三百多年前,胡家大院多姓氏雜居,一日樹主欲砍緊傍院落的大樹,胡氏先祖苦勸未果,因無銀兩,最后以兩擔谷子買下十幾棵樹。而今那古楓樹,樹干筆直,腰粗三圍,冠頂挑著眾多光禿禿的疏枝,像刀,像劍,也像戟;那樟樹,樹皮皴裂,蒼枝屈虬,綠葉如蓋,風過,樹梢卷過濤聲,葉間閃著粼粼的波。古樹蔚然成景,人們把秋千、石桌、板凳安置在樹下,成了談天說地的好去處,正所謂“前人栽樹后人乘涼”。

臨近正午時分,村民開始生火做飯。我貪戀那裊裊炊煙,有著濃濃的人間煙火氣息。為了欣賞久違的炊煙,我攀上胡家大院后山的塞馬洞公園。蜿蜒蛇形的步道在林間迂回,鳥在枝頭跳躍,啾啾鳴叫。天空高遠,胡家大院的炊煙似聽到了出發(fā)的號令,爭先恐后從黛青色的瓦背上裊裊升起,乳白柔軟的,稀薄輕飄的,灰青濃密的……各自在屋頂上逗留片刻,最后忍不住相互追逐,似云朵裙邊的流蘇,一起飄過山梁,幻化成片片白云……

母親曾告訴我,炊煙是鄉(xiāng)村生活的信使,煙不騙人。

那又白又輕柔的炊煙是勤勞又講究的人家。野生茶樹、貓耳朵柴、羊角柴等雜木柴因生長周期長,外形七扭八拐的,韌性強,耐燃燒,砍伐要耗費更多的力氣。雜木柴在風干水分后是最佳燃料,干柴烈火,亮黃黃的火苗,火力勁道,散發(fā)出一種草木清香,燃燒后的灰又白又細,這樣的柴火炒出來的菜香噴噴的。

那又黑又濃密的炊煙不用說是懶散而疲沓的人家。黛粒子柴燒的火是黑心火,火力不足;樅木柴燃燒時濃煙滾滾,煙熏子黑黑的;板栗柴更是見煙不見火;未斷生的柴水分重,燃燒時斷斷續(xù)續(xù),煙濃火小......這些速生柴隨處可見,只有懶散的人圖方便快捷才砍回家。

炊煙準時升起的是家境殷實的人家,炒三五個菜,葷的,素的,辣的,鮮的,色香味俱全。炊煙稀疏不定時的一般是條件較差的人家,菜的品種自然就講究不起來。炊煙飄得久的人家,人丁旺盛。村中五保戶吳大爺家炊煙總是短暫而疲軟,他總說多炒菜既麻煩,又浪費柴火。如果哪天哪一家屋頂上的炊煙持久或頻繁,不用說,要么是客人來了,要么是家有喜事。農(nóng)村里流傳著一句俗語“客進旺家門”。

炊煙更是鄉(xiāng)村母親對孩子的召喚。在外玩耍的孩子,看見自家屋檐上升起縷縷炊煙,知道是母親在做飯了,等炊煙變得越來越輕時,跑回家剛好趕上冒著熱氣的香噴噴的菜擺上桌.....如今母親早隨我們進城住上了樓房,做飯菜用液化氣,炊煙成了難以擁有的奢望。

中餐如愿吃上久違的柴火飯菜。湯汁鮮香的雞肉,香噴噴的血漿鴨,黑紅透亮的臘肉,綠油油的時蔬,香脆爽口的灌辣椒,一道道舌尖上的美味讓人回味無窮。

胡家大院景色怡人,那一院炊煙更讓人迷戀。

(作者系綏寧縣文聯(lián)副主席吳清榮)

責編:張笛

一審:張笛

二審:王珊

三審:熊佳斌

來源:新湖南客戶端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