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屈原墓的千古疑案

彭仁滿     2024-04-10 16:06:32

文/彭仁滿

屈原是戰(zhàn)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和政治家,他的出生地一說楚國丹陽秭歸,二說江陵郢都,他少年時受過良好的教育,博聞強(qiáng)識,志向遠(yuǎn)大。在楚懷王時期,他曾任左徒、三閭大夫,負(fù)責(zé)管理內(nèi)政外交事務(wù),堅定“聯(lián)齊抗秦”,一心期望國家強(qiáng)盛。然而,由于遭受貴族排擠和誹謗,他先被楚懷王疏遠(yuǎn)、降職,后被頃襄王“怒遷”,來到磊石山、玉笥山上隱居,作《天問》《九歌》《思美人》《悲回風(fēng)》《哀郢》,等待頃襄王招他回都。

苦苦等待的十一年中,不敢越江夏,歷沅湘。七十歲時,回朝無望,涉江就重華舜帝,兩年后回到“屈潭”之左鳳凰玉笥山作《離騷》《懷沙》《惜往日》。公元前278年,楚國郢都被秦軍攻破,屈原受到巨大打擊,在無盡的絕望中,他選擇端午磊石山祭龍之日,寫下《懷沙》《惜往日》,自沉河泊潭汨羅淵,以死明志,以身殉國。

然而屈原沉江后,尸體到底有沒有打撈上來,有沒有屈原墓,由于先秦、漢代和南北朝時期的歷史文獻(xiàn)中均無具體信息,只在唐代的文獻(xiàn)和詩人的詩句中,見到屈原墓的身影。從而屈原墓就成了千古疑案,撲朔迷離。

屈原墓的源起

《湘陰縣圖志》記載最早是傳說宋玉到汨羅淵為屈原招魂,并在汨羅淵北立屈原墓、屈原塔、招屈亭而來。

《水經(jīng)注》中最早記載“淵北有屈原廟,廟前有碑又有漢南太守程堅碑”,沒有說明是廟碑還是墓碑。

唐杜佑(735年至812年)《通典》載:“羅江有屈原冢,今有石碑,文為楚放臣屈大夫之碑,其余字滅?!碧拼你枇_就是汨羅淵,江是羅江,汨羅江名始于宋代,《方輿覽勝》記:“沉沙處曰汨羅江?!辈⒂洔Y北有忠潔侯屈原廟。李吉甫(758年至于814年)《元和郡縣圖志》記:“屈原冢,在縣北七十一里。”考湘陰隋唐縣城地距正在河泊潭川(春)江嘴處。唐清江(806年前)《湘州懷古》云:“瀟湘連汨羅(指淵),復(fù)對九疑河。浪勢屈原冢,竹聲漁父歌?!闭f明屈原墓離汨羅淵不遠(yuǎn)。唐太和二年(828年),蔣妨認(rèn)為:“靈歸于泉,尸歸于墳,魂歸于祠為其實(shí)”,寫下《汨羅碑記》:“屈碑立兮,讒人泣兮”,唐代的汨羅為汨羅淵,《湘陰縣圖志》考此碑為屈原墓碑。

宋《岳陽風(fēng)土志》記,汨羅淵北有忠潔侯屈原廟;宋《汨羅廟記》則詳細(xì)說明“其右為廟,其左為冢”,指出它位于汨羅廟的東邊。宋祝穆撰《方輿勝覽·卷二十三》記:“屈潭在湘陰縣六十里,酈道元水經(jīng)云汨水西經(jīng)玉笥山又西為屈潭,即羅潭也。屈原漁父篇,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曰:寧赴湘流,葬于江魚腹中,乃作懷沙之賦,自投汨羅而死。圖經(jīng)今有屈原冢,在江側(cè),或謂楚人招魂葬焉,又有屈大夫碑而字滅無跡矣,賈誼渡湘為賦以吊原,史遷亦嘗經(jīng)此水?!泵鞔_記載淵北有“楚人招魂葬”的屈原墓。此地雖然是汨羅江文獻(xiàn)中出現(xiàn)的第一屈原墓,是不是衣冠冢,還要對古汨羅山進(jìn)行全面考古(此地汨羅廟及亭、隋玉州治遺址均有考古價值)。

《明志》記載:“屈原墓在汨羅山上?!奔尉浮断骊幙h志》也記載:“汨羅山即屈原墓?!?/span>

清代乾隆版《湘陰縣志》亦載:“汨羅山在縣北七十里,汨羅江出其下,上有屈原墓。”《湖廣通志》:“汨羅江在縣北七十里。”可知,汨羅山在此均稱的汨羅淵北汨羅山。

汨羅山疑案

民國前對汨羅的定位即楚羅淵、屈潭,漢汨羅淵、宋明清汨羅江、清河泊潭的統(tǒng)一名稱。均以屈潭的位置作定論?!肚G州記》定位“去縣(羅城)三十里。”宋《畫幔記》定位“去龍渥(磊石龍窩)十里許。”具體地點(diǎn)均指向河泊潭川江嘴。

《長沙府志山川考》:“汨羅江在縣北七十里,源出豫章,流經(jīng)湘陰縣,分二水,一南流為汨水,一經(jīng)古羅城,曰羅水。至屈潭合,曰汨羅,西流入湘。”《一統(tǒng)志》:“汨水、羅水復(fù)合屈潭,故曰汨羅。”所以屈潭就是汨羅,即河泊潭川江嘴是無誤的。

屈潭汨羅淵北名汨羅山、屈潭之左名玉笥山、羅水之北名羅山均是天經(jīng)地義的。但到今天隨著地名的變更和遷移,清光緒《湘陰縣圖志》圖標(biāo)汨羅山在羅山上,汨羅山到底在哪又變成了疑案。

清《讀史方輿紀(jì)要》卷八十湖廣六記載:“玉笥山,在縣北七十里(今玉笥山地距、方位均不合),汨水西流經(jīng)其下,有屈潭,亦曰羅淵,屈原放逐自投于此。隋置玉州,蓋以山名。其相連者曰汨羅山,以下臨汨羅江也。又磊石山……”玉笥山、屈潭、汨羅山、汨羅江、磊石山,從南到北非常清楚地載明了具體地點(diǎn)。玉笥山與汨羅山相連。汨羅山、玉笥山正是今天鳳凰山鳳凰臺南的兩個山頭,兩山全長大約六里長。所以宋《重修汨羅廟記》云“兩山(汨羅山、磊石山)對峙,一水縈回,是謂汨羅?!?/span>

由此可知今天的玉笥山和汨羅山均在羅水之北,舊為羅山是天經(jīng)地義的。所以羅山之上的屈原墓并不是文獻(xiàn)記載的屈原墓,是民間傳說的屈原墓,所以稱之為十二疑冢。

羅山十二疑冢

羅山因位于羅水之北而名。屈原墓與屈原投江的歷史事件緊密相連。據(jù)河市和楚塘傳說,汨水倒流三十里,屈原投江后十日在河市曬尸墩才被打撈上來,人們發(fā)現(xiàn)他的頭部被大魚咬去了一半。為了讓他擁有全尸安葬,他的女兒女媭用金子為他配上了半個頭,將其安葬在了汨羅山上。在傳說中,女媭為了保護(hù)屈原的墳?zāi)共皇鼙I墓,曾用羅裙在楚塘兜土趕筑疑冢。這一舉動感動了周圍的百姓,他們紛紛前來相助,一夜之間便修起了形似小山的12座疑冢,這就是今天所見的“十二疑?!薄?/span>

疑冢說,從文獻(xiàn)資料上看,產(chǎn)生于明嘉靖年間。清張廷玉所編《明史》卷四十四記載:“屈原墓,即汨羅江(指淵)畔。有碑曰三閭大夫墓。王莊有詩:孤墳云寒猿叫斷,荒祠日暮鶴飛回?!峨x騷》三復(fù)情何限,謾采蘋花奠一杯?!薄耙哨#谇嗖莩菛|。王莊詩:疑冢何勞苦用心,沒堆青草獨(dú)相尋。屈原只葬江魚腹,留得香風(fēng)直到今?!泵骷尉浮断骊幙h志》互見。這是史料中發(fā)現(xiàn)清前寫屈原墓為疑冢的第一也是唯一的一首詩。青草城指的是古羅城。疑冢在羅城東北方位基本也是對的。說明王莊先到了汨羅淵屈原墓,又到了疑冢,否定了疑冢的存在。

另一個否定十二疑冢的是清代的黃世宗?!断骊幙h圖志》記載:同治六年(1867年),黃世崇《重立楚三閭大夫墓碑記》記載:“《通志》及《明一統(tǒng)志》記載甚詳,汨羅山為今烈女嶺,亦非解地,歷二千余年并無疑冢之說,不足辨也?!贝蜷_《通志》《明一統(tǒng)志》,都將玉笥山、屈原墓、屈原潭記錄在“縣北七十里”一個位置上。說明黃世崇的石碑立在了汨羅淵北的汨羅山上,而不是今天的汨羅山(實(shí)羅山)。

烏龜山屈原疑墓

1981年9月9日,楚塘烏龜山上發(fā)現(xiàn)一座個人的楚墓。之后有研究人員到實(shí)地十二疑??疾旌?,結(jié)合有關(guān)史料的記載進(jìn)行考證,認(rèn)為此地不是屈原的墓地,而屈原墓當(dāng)是獨(dú)人墓地的烏龜山楚墓。他以宋《汨羅廟記》“其右為廟,其左為?!绷⒄?,卻又以乾隆屈子祠當(dāng)宋代汨羅廟(實(shí)在汨羅淵北),寫《汨羅山屈原墓地辨析》,認(rèn)為清乾隆《湘陰縣志》等記載的“汨羅山”要比屈原十二疑冢的“汨羅山”要遠(yuǎn)五、六里,屈原墓地應(yīng)在今玉笥山。玉笥山與清乾隆《湘陰縣志》記載的“汨羅山在縣北七十里,汨羅江出其下,上有屈原墓”相吻合。其實(shí)此句中的汨羅江不是今天的汨羅江,是汨羅淵。此文還認(rèn)為,玉笥山在汨羅江畔,古時亦稱汨羅山,屈原投江處的羅淵、屈原祠均在此,也符合“魂歸于泉,尸歸于墳,靈歸于祠”的民間說法。因?yàn)榱_淵屈原潭是“三十里”定論千古鎖定了的。所以汨羅山、羅淵到今天的玉笥山處,并不是歷史事實(shí)。他又說今玉笥山北一里的烏龜山頂有一座戰(zhàn)國大墓,封土堆底徑25米,高約6米,其位置恰好與唐《元和郡縣志》記載相吻合。又說,清乾隆以前,屈原墓并無十二疑冢之說。由于汨羅廟、汨羅淵事實(shí)上并不在此,所論與歷史文獻(xiàn)依據(jù)不符。但是,如果通過以后考古考定汨羅淵屈原墓為衣冠冢、十二疑冢無屈原墓,此地楚墓就是屈原墓的最佳定位。因?yàn)槠鋵γ婢褪呛邮械臅袷眨▊髡f中的屈原尸體出現(xiàn)地),符合就近安葬的原理。

汨羅專家針對此文觀點(diǎn)寫《屈原墓位置何在》考辨,同樣以宋代汨羅廟“右廟左冢”立論,從宋汨羅廟和汨羅山位置考證、屈原投江地點(diǎn)考證、屈原歸葬汨羅山的必然性、屈原墓十二疑冢傳說的由來等四個方面進(jìn)行了論述,認(rèn)為屈原墓地在今天的汨羅山(實(shí)羅山),而不在烏龜山。同樣此文證明不了宋汨羅廟、汨羅淵在南陽渡,證明不了“浪勢屈原冢”,十二疑冢與南陽寺舊址隔河而望,還相隔十多公里,“右廟左冢”成天方夜譚。但十二疑冢內(nèi)有沒有屈原墓,這要等待戰(zhàn)國古墓的全面考證才能得出真相,此文所說的必然性還是有一定的道理。

總的來說屈原墓立在汨羅淵北才合“魂歸于泉,尸歸于墳,靈歸于祠”的歷史真相。屈原墓立在河泊潭汨羅淵北汨羅山的歷史清晰地長達(dá)近2000年。比十二疑冢的說法要早2000年。所以文獻(xiàn)中的屈原墓并不是十二疑冢的屈原墓。

摘自《岳陽日報》

責(zé)編:羅嘉凌

一審:胡晴

二審:蘇露鋒

三審:黃柏禹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