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隨杜甫游洞庭|臨湘:敢違漁父問,從此更南征

潘剛強     2024-03-22 10:23:31

文/潘剛強

唐大歷四年(公元769年)初春,杜甫與友人重登岳陽樓。冬去春來,他的心境完全不同。洞庭湖上舟帆過往,湖洲濕地候鳥群集。雪梅春草,詩興正濃,杜甫企望像候鳥一樣返飛故鄉(xiāng)。然而兵戈不止,北歸暫且無望,看來只能學(xué)詩兄李白追隨屈原行蹤,繼續(xù)完成南征之旅。杜甫《陪裴使君登岳陽樓》:

湖闊兼云霧,樓孤屬晚晴。

禮加徐孺子,詩接謝宣城。

雪岸叢梅發(fā),春泥百草生。

敢違漁父問,從此更南征。

“禮加徐孺子,詩接謝宣城。”裴使君何許人也?《后漢書·徐穉傳》:徐穉,字孺子,家貧,常自耕稼,非其力不食。恭儉義讓,所居服其德,屢辟公府,不起。太守陳蕃敬重其德,以禮請署公曹。徐穉不好推辭,應(yīng)約只去見過一次面。陳蕃在郡不接賓客,唯穉來特設(shè)一榻,去則懸之?!昂熂嬖旗F,樓孤屬晚晴?!倍鸥Ω兄x裴使君以禮相待,又借著名詩人、宣城太守謝朓來答謝詩友宴請。在唐代,稱殿中侍御史、監(jiān)察侍御為侍御,使君亦是對州郡長官的尊稱。詩中既然連用陳蕃、謝朓說事,據(jù)此,裴使君必是岳州太守級要員。

唐朝著名詩人張說,因功封燕國公,人稱張燕公。開元三年(公元715年)四月貶岳州刺史,五年二月離開岳陽任荊州長史。他重修岳陽樓,留下《岳陽樓守歲》三首,《岳州觀競渡》是岳陽乃至全國端午節(jié)“龍舟競渡,紀(jì)念屈原”的濫觴之作。為紀(jì)念他的功德,后人在岳陽樓附近修過燕公樓。張說曾有一首《同鄒侍御江上早春》,此詩又題《同趙侍御巴陵早春作》,侍御、巴陵之異暫且不論,他講的就是長江岳陽段臨湘鴨欄磯。

江上春來早可觀,巧將春物妒馀寒。

水苔共繞留鳥石,花鳥爭開斗鴨欄。

佩勝芳辰日漸暖,然燈美夜月初圓。

意隨北雁云飛去,直待南州蕙草殘。

臨湘古屬荊江域,春秋戰(zhàn)國屬楚,秦屬長沙郡地,漢屬下雋縣地,蜀漢屬巴陵縣地,西晉太康元年(公元280年)至唐代末年屬巴陵縣轄域。晉初,荊江主泓道南移至岳陽附近,與湘江匯合而成今日之長江,巴陵成為交通要道和軍事重鎮(zhèn)。自城陵磯起,長江南岸橫亙百里的紅色崖壁,俗稱赤壁,三國赤壁之戰(zhàn)因此而名,如今旅游廣推湖北蒲圻赤壁古戰(zhàn)場。其實,周瑜、魯肅、陶侃、陸遜、黃蓋諸人,經(jīng)營戰(zhàn)守多在湘邑境內(nèi)。湖以人名,城以姓著,巴陵古城、岳陽樓以及陸城、黃蓋湖等古跡,留下許多三國故事。

清康熙《臨湘縣志》載:“大江在縣西二里,自城陵磯入縣界,東到高家墩入湖北嘉魚縣界。湘水南來,迤城西北入于江。縣之名以此?!标懗枪沛?zhèn)作為臨湘縣治,歷時長達九百四十年。沿長江南岸行程,云溪驛在縣南三十里,由驛南六十里至巴陵縣岳陽驛,由驛北六十里至長安驛,長安驛再往北六十里至湖北蒲圻縣港口驛。鴨欄司八十名、快船五只,城陵司百名、快船五只,長江水驛舟楫飛馳。

鴨欄驛離陸城東北十五里,先有斗鴨欄,后有鴨欄磯。三國爭霸孫權(quán)稱帝,吳國建都武昌。黃武七年(公元228年),孫權(quán)賜封年僅十六歲的次子孫慮為建昌侯,食邑就在此地。為了威震敵虜,撫慰將士,黃龍二年(公元230年),孫權(quán)又任命孫慮為鎮(zhèn)軍大將軍。孫少將軍不負(fù)使命,遵奉法度,敬納師友,內(nèi)修文德,外經(jīng)武訓(xùn)。孫慮特在此地修建養(yǎng)鴨欄,作為斗鴨玩樂場地,借以體驗指揮訓(xùn)練水師。

沿長江南岸從云溪區(qū)大磯頭抵達儒磯臨湘塔,恰逢夕照時分,一江碧水光波映彩,萬里長空群雁歸來,白馬磯飲馬長江的雄偉英姿鋪展開來,驚艷“湖南封面”的千古詩畫。借夕陽波光,綠林掩映處,我們尋訪白馬磯,聽風(fēng)濤聲浪遠(yuǎn)逝。李白《至鴨欄驛上白馬磯訪裴侍御》:

側(cè)疊萬古石,橫為白馬磯。

亂流若電轉(zhuǎn),舉棹揚珠輝。

臨驛卷緹幕,升堂接繡衣。

情親不避馬,為我解霜威。

大清《一統(tǒng)志》載:“唐裴隱,字逸人,臨湘人,居白馬磯。與李白相友善。官侍御,掛冠歸。與岫道人鼓琴自娛。李白亦嘗至其處,相與倡和宴游?!崩畎讖镍啓隗A登岸,步行里許就是白馬磯,好友裴侍御隱居寓所。有趣之巧,康熙《全唐詩》稱李白“集三十卷,今編詩二十五卷”,偏是沒有此詩。康熙《臨湘縣志·藝文志》,李白詩選獨收《至鴨欄登白馬磯訪裴侍御》,或許為了彌補康熙《全唐詩》遺缺?

現(xiàn)在我們回過頭來細(xì)讀杜甫《陪裴使君登岳陽樓》,全詩只有首句略及湖景,其余皆言別情別景?!妒酚洝で袀鳌罚骸扒劣诮瓰I,被發(fā)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夫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歟?何故至此?’屈原曰:‘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薄冻o·離騷》:“濟沅湘以南征兮,就重華而陳詞。”屈原答漁父問,本是歷代遷客騷人登岳陽樓的必修之課?!把┌秴裁钒l(fā),春泥百草生?!倍鸥θツ甓┲猎乐?,本欲濟沅湘以南征。因陪裴使君登樓,遂順使君意:湖上春光如此美妙,敢違與世推移之勸,而去此乎?

讀者不難看出,杜甫此詩與李白的《與夏十二登岳陽樓》有異曲同工之妙:

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

雁引歸心去,山銜好月來。

云間逢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涼風(fēng)起,吹人舞袖回。

李白說:“云間逢下榻,天上接行杯?!倍鸥φf:“禮加徐孺子,詩接謝宣城?!倍鸥Σ捎门c李白相同的答友典故,這位杜甫陪登岳陽樓的裴使君,與李白至白馬磯拜訪的裴侍御,他會是同一個人嗎?前后時間相隔約十年,這種推測十分可信。

李白游黃鶴樓,他早收到裴侍御的邀請書信。李白《答裴侍御先行至石頭驛以書見招,期月滿泛洞庭》:

君至石頭驛,寄書黃鶴樓。

開緘識遠(yuǎn)意,速此南行舟。

風(fēng)水無定準(zhǔn),湍波或滯留。

憶昨新月生,西檐若瓊鉤。

今來何所似,破鏡懸清秋。

恨不三五明,平湖泛澄流。

此歡竟莫遂,枉殺王子猷。

巴陵定遙遠(yuǎn),持贈解人憂。

詩中說:“君至石頭驛,寄書黃鶴樓。開緘識遠(yuǎn)意,速此南行舟?!焙糜褤?dān)心他“風(fēng)水無定準(zhǔn),湍波或滯留”,特意早早地發(fā)來信函,李白果然加快行程,趕往巴陵與裴侍御見面。

康熙《全唐詩》中,李白另有《夜泛洞庭,尋裴侍御清酌》:

日晚湘水綠,孤舟無端倪。

明湖漲秋月,獨泛巴陵西。

過憩裴逸人,巖居陵丹梯。

抱琴出深竹,為我彈鹍雞。

曲盡酒亦傾,北窗醉如泥。

人生且行樂,何必組與珪?

“明湖漲秋月,獨泛巴陵西。過憩裴逸人,巖居陵丹梯?!迸嵋萑穗[居石頭磯丹梯,從憩室抱琴走出深竹,為我彈奏古鹍雞曲。丹梯指山高處。謝朓詩:“即此陵丹梯?!憋怠肚儋x》:“鹍雞游弦?!焙糜严喾?,琴曲伴歌,對月飲酒,何等放浪:“曲盡酒亦傾,北窗醉如泥。人生且行樂,何必組與珪?”組珪指組帶及玉制符信,古代貴官的服飾器物。人生幾何,離闊如此。

杜甫還真的到過白馬磯,夜宿裴使君家。杜甫《登白馬潭》:

水生春纜沒,日出野船開。

宿鳥行猶去,叢花笑不來,

人人傷白首,處處接金杯,

莫道新知要,南征且未回。

白馬潭在白馬磯下,杜甫登白馬潭,夜宿白馬磯,除了拜訪隱居此地的使君裴侍御,應(yīng)當(dāng)再無他人。“人人傷白首,處處接金杯。”如果我們對照《陪裴使君登岳陽樓》,就會發(fā)現(xiàn)詩中又一次借用了李白的“云間逢下榻,天上接行杯”。這樣連續(xù)借用同一詩典,在杜甫詩作中極為罕見。李白為什么會頻繁出現(xiàn)呢?

杜甫現(xiàn)存一千四百四十余首詩中,和李白有關(guān)的將近二十首,其中專門寄贈或懷念李白的有十首?;驊?,或憶,或夢,或不見。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李白長流夜郎遇赦,漫游放歌岳陽。杜甫流寓秦州,不知李白遇赦?!叭诡l夢君,情深見君意?!倍鸥懴隆秹衾畎锥住?。此后他又寫下《天末懷李白》:

涼風(fēng)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

應(yīng)共冤魂語,投詩贈汨羅。

“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彪m說書信不知可否寄達,但他堅信李白會追隨屈原行跡,學(xué)賈生作賦憑吊屈原。杜甫又有《寄李十二白二十韻》:“昔年有狂客,號爾謫仙人。筆落驚風(fēng)雨,詩成泣鬼神?!倍鸥Υ舜卧狸栔?,正是老病孤舟?!澳佬轮?,南征且未回。”李白于上元二年(公元762年)去世,不難推測,杜裴詩友相逢,談?wù)摦?dāng)然少不了謫仙李白?!案疫`漁父問,從此更南征。”《登白發(fā)潭》又題《發(fā)白馬潭》,我相信杜甫繼續(xù)南征就是從白馬潭的夜談早行開始。

湘水南來,迤城北去。后唐清泰元年(公元934年),馬殷以茶糧輸納不便,在巴陵縣東北部的陸城設(shè)立王朝場。宋淳化五年(公元994年)升王朝場為縣,屬岳州岳陽軍,隸荊湖北道。至道二年(公元996年),正式更名為臨湘縣。今日臨湘建置,通常以此為始。其實不然,《臨湘縣志原修凡例》說得分明:“臨湘乃漢長沙縣名,宋襲用之。”秦統(tǒng)一中國實行郡縣志,將長沙郡的治所定名為湘縣,即后來的長沙縣。漢初,置長沙國,封吳芮為長沙王,將都城湘縣改名臨湘縣。隋文帝取“昭潭無底”意,改長沙郡為潭州。隋煬帝大業(yè)三年(公元607年),將臨湘縣改名為長沙縣。長沙的臨湘,長沙郡治、長沙國都,雖與今邑?zé)o涉,但這個中國最早的縣名,曾經(jīng)收藏于國庫,塵封三百余年。

今日臨湘市憑借長江天險山水形勝,始終保持“湖南封面、湘北門戶”的地理特征。

摘自《岳陽日報》

責(zé)編:羅嘉凌

一審:胡晴

二審:蘇露鋒

三審:黃柏禹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