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聲中一歲除

劉正初     2024-02-05 11:08:46

文/劉正初

時而是一張張笑臉,時而是一朵朵鮮花,新春佳節(jié),全國乃至世界各地上空“盛開”的絢爛煙花,讓人們歡欣鼓舞,更添喜慶氣氛。那么,你是否知道這些煙花大多出自“中國花炮之鄉(xiāng)”瀏陽?

“爆竹一響,黃金萬兩!”“煙花一放,心情舒暢!”花炮似是早已融入長沙人的血脈之中。爆竹聲聲,煙花綻放,就在這花炮的轟鳴和燦爛之中,長沙人身姿矯健地邁開大步,走進春天……

過小年那天,瀏陽“小城無處不飛花”。煙花爆竹燃放了一天,伴隨著那驚天動地的爆竹聲和漫天飛舞的煙花,歡樂傳遍全城。是的,春來了,年來了,在這樣的時刻,“中國花炮之鄉(xiāng)”瀏陽,又怎么能夠少得了燃放煙花爆竹?萬響鞭炮、“加特林”煙花……一個字:上!

呵呵,羨慕了吧?

長沙人愛熱鬧,瀏陽人也一樣,似乎唯有噼噼啪啪的爆竹之聲才能除舊迎新。哪怕就是過小年,也要炸得響,玩得嗨!

作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項目,無疑,瀏陽花炮的傳衍經(jīng)過了幾代,甚至幾十代人的反復(fù)生產(chǎn)和實踐。當(dāng)你在即將到來的除夕之夜吃團圓飯時點響一掛鞭炮,是否會想到爆竹初始的模樣?

說到爆竹,首先要說到火。如果人類沒有發(fā)現(xiàn)火,斷然不可能有爆竹的。你可能有過燒柴火的經(jīng)歷,不知道注意沒有,當(dāng)柴火旺燒到熾烈,就會發(fā)出啪啪響之聲。你沒注意也不要緊,但古人早就觀察到了,《詩經(jīng)·小雅》云:“有兔斯首,爆之燔之?!薄吨芏Y·春官》曰:“九祭三日爆祭?!辈还苁恰氨边€是“爆祭”,都是柴火燃燒時發(fā)出的聲音,但這并非最原始的爆竹,卻是爆竹最樸素的原理。

應(yīng)該是有些久遠的事情了,可能那時的人們還靠漁獵采集來生存吧。某天,一群人正在圍著一堆篝火炙烤食物,肉質(zhì)肥美,散發(fā)出強烈的香味兒,幾頭兇猛的野獸在注視著,垂涎欲滴。忽然,火堆里發(fā)出畢剝一響,野獸嚇得四散而逃。原來,畢剝之響是竹子燃燒時爆裂發(fā)出的聲音,在這之后,每當(dāng)有猛獸趨近人類生活場所時,人們就用燃燒竹子爆裂的方式驅(qū)趕,這是爆竹最原始也是最直接的功能。

即便到了今天,人們還常用這種方法驅(qū)逐野物。瀏陽、寧鄉(xiāng)等丘陵山區(qū)植被繁密,經(jīng)常有野豬等出來禍害莊稼。野豬屬于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捕不得,打不得,怎么辦?當(dāng)然,現(xiàn)在不會燃燒竹子了,只需點燃一小掛鞭炮,野豬就會被嚇得沒了影蹤。

既然燃燒竹子可以驚跑野獸,自然也就可以驅(qū)除鬼魅邪怪。西漢東方朔《神異經(jīng)》載:“西方深山中有人焉,其長尺余,性不畏人,犯之令人寒熱,名曰山魈。以竹著火掛熚,而山魈驚憚?!边@是爆竹起源最早的記載,似是一個神話故事。不過,模仿《山海經(jīng)》的《神異經(jīng)》本身就是神話志怪小說集,魯迅《中國小說史略》云:“然略于山川道里而詳于異物?!?/span>

南北朝時期宗懔《荊楚歲時記》云:“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謂之端月。雞鳴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惡鬼?!蹦菚r,人們新年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爆竹。隋朝杜公瞻注解時說:“俗人以為爆竹燃草起于庭燎?!边@里的“俗人”似是謙稱,類似如“鄙人”。杜公瞻認為爆竹起源于古代的“庭燎”禮儀,何謂“庭燎”?《詩經(jīng)·小雅》云:“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薄巴チ恰本褪窃谕ブ袩鸾o主、客照明、暖身?!巴チ恰北厥侨紵窕?,而南方多竹,燃竹就會發(fā)出爆響,這是歡喜的表達,也是迎接賓客的最高禮節(jié),更是驅(qū)除“山魈”“山臊”最為有效的方法。宋代袁文《甕牖閑評》卷三云:“歲旦燎竹于庭。所謂燎竹者,爆竹也”。袁文證實了杜公瞻的說法,同時也說明“爆竹”禮儀要比“庭燎”禮儀效果更好。

《論語·述而》曰:“子不語怪力亂神?!痹缭诖呵飸?zhàn)國時期,孔子就不相信“怪力亂神”。這世上哪有什么妖魔鬼怪?“山魈”“山臊”應(yīng)當(dāng)只是模樣怪異的野獸,可能古人對這些野獸還沒有完全認識,因驚懼惶恐,故將之當(dāng)作了妖魔、“惡鬼”。

趕走了妖魔、“惡鬼”,人間清吉,似陽光灑在春天的小花之上,每一瓣都洋溢著生機與希望。如此美好,誰不向往?人們發(fā)現(xiàn)竹子爆裂之聲,不僅可以驅(qū)邪辟祟,還能表達喜慶,兆示吉祥。于是,相沿成習(xí),將“以火著竹畢剝有聲”謂之“爆竹”。

火藥是中國四大發(fā)明之一,改變了人類的戰(zhàn)爭,也改變了“爆竹”??咳紵褡影l(fā)出聲響,這是真的“爆”竹;火藥出現(xiàn)后,人們將硝石、硫磺和木炭等填充在竹筒內(nèi)燃燒,產(chǎn)生了“爆仗”或者“炮仗”“炮竹”。宋人施宿《會稽志》卷十三說:“除夕爆竹相聞,亦或以硫磺作爆藥,聲尤震厲,謂之爆仗?!?/span>

我小時候頑皮,除了鞭炮又沒有什么可玩,喜歡玩用鞭炮“趕鬼”的游戲。有一天,我按照書上說的方法制作“爆竹”。先是找一個小竹筒,把買來的鞭炮拆開,將火藥灌進竹筒里,壓實,再接上引線,最后用黃泥封住開口,好了,一個大“爆竹”做成了!當(dāng)給這個大“爆竹”點火時,我特意叫圍觀的小伙伴們散開,以防炸傷人。引線被點著了,冒著小股青煙,開心的時刻就要到了,我和小伙伴們都捂住了耳朵……砰!我心里默念著,可什么動靜也沒有,敢情造了一枚啞炮!

我不死心,又鼓搗了一陣,再次點火時膽子也大了,人沒跑開。砰的一響,大“爆竹”炸了,幸好,炸裂的竹片飛開了,只是黑色粉末噴了我一臉,直把小伙伴們逗得哈哈傻笑,其中一個說:“你這是趕的什么鬼?看看你自己,都成鬼了!”有了這么一次經(jīng)歷,我才明白制作和燃放爆竹必須要注意安全,不按規(guī)矩胡來,定有危險。

宋代周密《武林舊事》卷三《歲除》記載了連續(xù)的爆竹——鞭炮:“至于爆竹……內(nèi)藏藥線,一爇連百余不絕。”人們用紙筒和麻莖裹火藥編成串,便有了“編炮”(鞭炮)?!锻ㄋ拙幣艃?yōu)》載:“古時爆竹。皆以真竹著火爆之,故唐人詩亦稱爆竿。后人卷紙為之,稱曰爆竹?!睆娜紵褡拥街谱鳌氨瘛保俚健熬幣凇?,這一衍變過程,清晰可見。

《中國實業(yè)志》記載:“湘省爆竹制造,始于唐代,發(fā)達于宋末?!彼未詠?,瀏陽就是煙花爆竹的主產(chǎn)區(qū),特別是南鄉(xiāng)大瑤鎮(zhèn)一帶,可謂“十家九爆”,幾乎家家戶戶都以做花炮為業(yè)。我的老家大瑤鎮(zhèn)楊花村,就因花炮產(chǎn)業(yè)而興,因花炮而得名。

清朝康熙年間(1662年-1722年),這里還叫“楊家灣”。也許是出于對花炮的熱愛,或是為了招徠生意,楊家灣人在賣出去的爆竹招紙上,特意寫了一個地址,即“瀏陽縣大瑤鋪楊花灣”。時間一長,“楊家灣”因生產(chǎn)花炮而改名為楊花灣、楊花村?;?,就是花炮的花,楊花村,多么貼切。

七十二行,行行出狀元。同時,七十二行,行行有祖師,這不奇怪,每一行都會有“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魯迅說:“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很令人佩服的,不是勇士誰敢去吃它呢?”

發(fā)明爆竹,不僅僅需要“第一個吃螃蟹”的勇氣,而且還要有造火箭的智慧??梢哉f,李畋每一次“爆竹”,必然隱含了一個繁花滿天的奇思妙想。一次次試驗,一次次失敗,一次次推倒重來……都只為了炸出響動和絢麗天空,使這個世界不再冰冷而單調(diào)。

瀏陽人認為,花炮行業(yè)“第一個吃螃蟹”的勇士是李畋。與瀏陽其他地方的花炮作坊和企業(yè)一樣,楊花村每個花炮作坊和企業(yè)的神龕上,都供奉著“爆竹祖師”李畋。每年農(nóng)歷四月十八,是李畋祖師生日。這一天,做爆竹的、賣煙花的、造紙的、熬硝的、印招紙的、槌黃泥的……凡是與花炮產(chǎn)業(yè)有關(guān)的楊花村人,都要聚到一起,殺豬宰羊祭拜李畋祖師。

《異聞錄》載:“鄰人仲叟為山魎所祟。畋命旦夕于庭中用真竹著火爆之,鬼乃驚遁。”這是李畋的最早記載。不過,瀏陽人更相信一個美妙的故事,這也是爆竹起源的“瀏陽版本”。

說是李世民寵臣魏征深得玉皇大帝信任,有一天,玉皇大帝命令魏征去斬殺作惡多端的涇河龍王。魏征得令追殺惡龍,跑了九九八十一里,時值盛夏,累得不行,靠在路旁的一棵大樹上睡著了。睡夢中,魏征還在與惡龍纏斗,已是滿頭大汗。剛好,李世民微服私訪路過此地,見狀,李世民趕緊給魏征搖了一扇,不想,就是這一扇,助了魏征一臂之力,涇河龍王迅被腰斬。

李世民君臣共斬涇河龍王,可涇河龍王的兄弟不高興了啊,于是,常在夜間來皇宮尋釁作祟,鬧騰得李世民寢食難安。宮廷御醫(yī)除了嘆氣,束手無策。無奈,朝廷只得廣貼皇榜,到民間訪醫(yī)求藥。瀏陽人李畋毅然揭下皇榜,帶上自制的爆竹急赴長安。走了七七四十九天,方才到達。稍作休息,李畋在宮中尋找到一合適的位置安放好爆竹,只待涇河龍王兄弟來犯。入夜,涇河龍王兄弟果然又來興風(fēng)作浪,李畋立即點燃爆竹,啪啦啪啦一響,涇河龍王兄弟嚇得連滾帶爬地逃回到了老巢,從此潛入涇河水中,不敢再冒頭。聞到爆竹清香的李世民,霍然為之一振,神清氣爽,遂敕封李畋為“爆竹祖師”,專門從事爆竹研制,造福蒼生。

李畋這個爆竹治病有點“神”,不說,爆竹還真是一味中藥。首先,火藥里就有“藥”,南朝鮑照《松柏篇》序云:“呼吸乏喘,舉目悲矣,火藥間缺而擬之?!辈槔顣r珍《本草綱目》“木部”,可見“爆竹”條目。李畋用爆竹為李世民治病,似乎有幾分道理。

李畋到底是怎么樣一個人呢?查了很多文獻典籍,他的籍貫、身份、生卒都不詳。有人說他是一個獵人,因為《廣韻》說“畋,取禽獸也”;也有人說他是一個農(nóng)夫,因為《說文》說“畋,平田也”;還有人說他是一個官員,因為曾得到過李世民的封賞……李畋像是活在神奇美妙的故事里,活在煙花爆竹的璀璨和爆響之中。可能就是由于這些原因,湘贛邊界好幾個煙花爆竹產(chǎn)地都在爭搶李畋,萬載說他是萬載人,上栗說他是上栗人,醴陵說他是醴陵人……話又說回來,像李畋這樣的“爆竹祖師”不搶,去搶誰?這種爭搶,可以理解。

好在瀏陽搶得了先機!

《湖南省經(jīng)濟調(diào)查叢刊》記載:“湖南省爆竹制造,始于唐代,發(fā)達于宋末……”而“湖南鞭、炮之生產(chǎn),最初發(fā)源于瀏陽,后隨該業(yè)發(fā)達,產(chǎn)地逐漸推廣于鄰縣。”本來,瀏陽就拔得頭籌,作為中國花炮文化發(fā)祥地的地位難以撼動。

瀏陽縣志上說,早在宋代,瀏陽就有“祖師廟”供奉李畋,只可惜這座廟后來被毀?,F(xiàn)在,重修的祖師廟坐落在瀏陽大瑤鎮(zhèn),正殿中央供奉著爆竹祖師李畋,左右兩邊分別供奉的是造紙祖師蔡倫、火藥祖師孫思邈。中國古代四大發(fā)明有其二為瀏陽花炮的輝煌打下了基礎(chǔ),瀏陽花炮人怎么會忘記?

敬祖尊師是中國人的傳統(tǒng)美德,瀏陽花炮人用虔誠的祭拜,表達了對李畋祖師的敬仰,這無疑是對花炮的執(zhí)著、熱愛,也是對工匠精神極好的傳承。不說,煙花爆竹成為瀏陽一個主導(dǎo)產(chǎn)業(yè)一直延續(xù)至今,還真得虧李畋和他的后人。

當(dāng)年,李畋把花炮制作的絕技傳給了他的后人,正是李畋的后人將花炮制作技術(shù)無私地傳授給了瀏陽人,瀏陽花炮才會“發(fā)達于宋末”。不過,也有一個奇特現(xiàn)象,歷史上瀏陽花炮做得最好的,一直都是李家人。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瀏陽做花炮最有名的是“李四美”花炮坊,坊主李熙雅就是李畋后裔。李熙雅先后制出大葉蘭花、大葉菊花、一梅花和連升三級等煙花,還有地老鼠、天鵝抱蛋、二龍戲珠、滴滴金等玩具型煙花,后來還有大型組合煙花。其時,“李四美”出品的組合桶花,形似大圓桶,燃放的時候則需要懸掛起來。夜幕降臨,開始燃放的只是普通的煙花,可越到后來越是精彩。桶花中突然出現(xiàn)了各種能夠活動的立體小紙人,雖無人操縱,卻蹦蹦跳跳、躲躲閃閃。且還有一個小猴子在單杠上連續(xù)翻筋斗,煞是有趣……最后,竟閃出兩副祝賀條幅,十分驚詫!

花炮二字拆開,花就是煙花,炮就是爆(炮)竹。爆竹的火焰升入天空,有了煙花……

煙花的來歷,有一則故事。說是雍正登基,傳旨瀏陽爆竹要創(chuàng)出“新花”才能上京慶賀。瀏陽縣令把這個任務(wù)交給了李畋的后裔李泰。李泰晚上難以入睡,恍惚之間夢到了祖宗李畋。李畋帶著他來到鐵匠鋪前,只見鐵匠師傅鍛打時星火四濺,有長有短,有紅有白,有粗有細,有粒有絲……這不就是“新花”嗎?李泰突然驚醒,仔細琢磨夢中情景,頓生靈感。他到鐵匠鋪掃了一些鐵屑,碾成粉末,再摻以火藥,裝于紙筒當(dāng)中,接上引線。點燃之后,噴射出了形態(tài)各異、多姿多彩的花朵。待李泰的“新花”在紫禁城上空綻放,漫天花雨直把雍正皇帝看得眼花繚亂,瀏陽花炮的美譽不脛而走。

花炮自從發(fā)出第一聲清脆的聲響,便薪火相傳,綿延不絕?!吨袊鴮崢I(yè)志》記載:“湘省制造爆竹方法,在瀏陽之精制品,須過七十二道手續(xù)?!边@讓人想起“過手七十二,方克成器”的古語。在我老家楊花村,熟練地掌握了花炮制作72道工藝的人,才能外出當(dāng)花炮師傅。

“七十二道手續(xù)……綜其大要,約分切紙、卷筒、扎筒、包皮、上土底、切筒、上面紙、上藥、上白底、錐口、上引、拷口、結(jié)鞭等十三道?!薄吨袊鴮崢I(yè)志》1935年出版,至今,爆竹的制作工藝似乎沒有什么變化。

從外面買紙回來,切成小方塊,然后在“扯凳”上“扯筒子”。把紙沾上糨糊,將鋼釬放在紙頭上,置于“扯凳”中滾壓一下,就卷成了爆竹筒子。在筒子上包上一層紅紙,叫做“褙筒子”;將筒子捆成六方形,叫“洗筒子”;把六方形筒子,用刀裁成對等的兩餅,叫“腰筒子”;將“腰”過的筒子一端用黃泥封住,這叫“打泥頭”;“打泥頭”的另一端灌入黑硝,栽上引線,然后用上下有半圓形缺口、名叫“磕刀”的鍘刀,“磕”緊裁有引線的一頭,使引線不松動,火藥不出來。這時才做成了一個爆竹。把一個一個爆竹的引線,用麻絲編扎在長引線上,就成了鞭炮。

我家世世代代就一直重復(fù)做著這個既簡單又瑣碎的事兒。我祖母在她90歲去世的前一天,還在“栽引線”;更深夜靜,我母親還在“褙筒子”,正是靠我祖母和母親等家人勤勞而靈巧的雙手,才供養(yǎng)我們兄妹讀書、成人……可以說,每一個花炮,都凝聚了瀏陽父老鄉(xiāng)親的智慧和汗水,寄托了瀏陽的無盡的希望。

《中國實業(yè)志》記載:“瀏陽爆竹之制造,為家庭副業(yè)之一種,當(dāng)其最盛時,東南西三鄉(xiāng)居民于農(nóng)閑時操此工作者,達三十余萬人。”1949年,瀏陽人口77.5萬,可1935年就有“三十余萬人”制作花炮,該是多大的隊伍,差不多一半瀏陽人都在做花炮。

《中國實業(yè)志》記載:“湘東之瀏陽,在嘉慶初年,(花炮)特殊發(fā)達,至同治年間,自廣東、山東、山西,各幫客商,亦有販運銷售者,于是瀏陽爆竹作坊,咸集中于城市,制造益精,聲譽遠播?!庇纱丝梢姡瑸g陽花炮產(chǎn)業(yè)自古以來就聞名遐邇。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楊家灣”爆竹在清末就銷到了長沙和漢口。我們老劉家的祖上與湖北巡撫譚繼洵是姻親。老劉家的“劉永興”爆莊初到武漢的時候,譚繼洵不僅幫助拓展業(yè)務(wù),還親自為“劉永興”題寫招牌。巡撫府衙每年過春節(jié)燃放的“啟衙”爆竹,都是“劉永興”爆莊無償贊助。后來譚繼洵去職還鄉(xiāng),“劉永興”爆莊卻扎下根來,在漢口售賣了幾十年爆竹。

爆莊類似于現(xiàn)在的煙花爆竹公司,就是集中把瀏陽的鞭炮運到外地出售。當(dāng)時,爆莊門前放著一個竹制的籠子,如有作坊送鞭炮過來,爆莊就從送來的鞭炮中任意剪出一段,用香火點燃懸在籠中,根據(jù)打響率來確定等級。上等貨只聽一片響,提起竹籠一看,一地碎紙幾乎找不到一個未燃的爆竹;中等的間或有“嗤嗤”的響聲,籠中留有少量未燃的爆竹筒子;下等的“嗤嗤”作響,熄火不燃者更多。驗貨師只要聽響聲,就能憑耳朵分出這批貨的等級。

收來的鞭炮,分等置于樟木案板上,請女工們“封爆竹”。先將印有“伍佰響”“壹仟響”等標志的大紅紙鋪在案板上,再加放一張炮料紙,然后用二三毫米厚的硬殼草紙,將鞭炮夾在中間,兩頭塞草紙加封,全部封完以后,再折封兩頭沒有封好的紅紙封面。最后是裝箱,木箱的封蓋都糊有防雨水的油紙,用鐵皮條將箱蓋釘好,運往全國各地乃至海外銷售。

《中國實業(yè)志》上說,周邊縣市雖然出產(chǎn)花炮,“而出品之對外銷售,均以瀏陽爆竹名之?!?/span>

但讓瀏陽花炮走向世界的第一人,是晚清時期的花炮企業(yè)家丁靜庵。丁靜庵祖籍江西撫州。咸豐十年(1860年)舉家遷到瀏陽,從布店的學(xué)徒干起,再接手祖?zhèn)鞯摹芭嗟潞瘛鄙烫?。他看準了花炮發(fā)展前景,賣掉祖籍地的田產(chǎn),先后在瀏陽金剛、澄潭江、白兔潭和江西上栗等地設(shè)立分莊,加強花炮的收購和運轉(zhuǎn)業(yè)務(wù)。隨后在廣東佛山鎮(zhèn)八間樓開設(shè)“鼎和元”爆莊,一年后又在香港德輔道西設(shè)分莊,開拓瀏陽花炮的海外市場。原先瀏陽花炮運至廣東佛山,須經(jīng)湘潭、郴州、宜章、坪石、韶關(guān)等地,全靠木船裝載和工人挑運,時間長,費用大,也極不安全。丁靜庵改由長沙或湘潭裝船,北運漢口,再東運上海,轉(zhuǎn)運香港,再分散到東南亞和世界各地,瀏陽花炮從此暢銷海外。

丁靜庵暇時喜讀《周易》《史記》等書,常引太史公司馬遷語,謂人“不能不知理財”,“經(jīng)商者應(yīng)智于權(quán)變,勇于決斷,仁于取予,強于自守”。其時,瀏陽籍名儒歐陽中鵠稱譽丁靜庵為“商界特出人才”。丁靜庵經(jīng)商30余年,積資巨萬,卻布衣、粗食,崇尚儉樸。在長沙、漢口各爆莊巡查時,從不動用車轎。人問何故,他說:“瀏陽的山路我都走得,何況街道?”

現(xiàn)在,“扯凳”“磕刀”“鉆板”“硝棚”“紙棚”等那些制造花炮的老舊裝備早已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科技和機械化。花炮制造工人已經(jīng)不再是“滿面塵灰煙火色”,他們開著小車上班,在安全、環(huán)保的生產(chǎn)車間,制造美的化身。同時,人們看到繽紛斑斕、精彩絕倫的煙花,其實都是“電子”在隱身……

1949年10月1日,天安門廣場火樹銀花不夜天的盛況,就是瀏陽煙花獻給祖國最好的禮物。至此以后,每逢重大慶典活動,都有瀏陽煙花的身影,如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的焰火“大腳印”和2022年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的絢爛煙花秀,莫不震撼,驚艷世界。

“爆竹一響,黃金萬兩!”“煙花一放,心情舒暢!”花炮似是早已融入長沙人的血脈之中,上至各種慶典,下至民間婚喪,都離不開花炮的參與。

比如,當(dāng)我來到這世上發(fā)出第一聲啼哭時,興奮的父親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點燃手中那掛鞭炮。此時,最能表達一個父親情感的,是那掛大紅鞭炮噼里啪的爆響聲。噼里啪啦的爆響宣告了一個男人的幸福和自豪,宣告了一個家庭的興旺和歡樂。

而后的日子,我時時生活在花炮帶來的芳香和喧鬧之中。像我這樣年紀的長沙人,燃放花炮是童年最向往的游戲。我們追逐著花炮,追逐著那一片片熱烈與喧囂。因為只要燃放花炮,就有龍燈獅舞,大戲小戲,歌舞升平,美味佳肴。那時沒有漫畫書,沒有動畫片,沒有變形金剛,更沒有兒童樂園,花炮成了我們最好的玩具。清貧的日子里,由于有花炮的陪伴,我們的童心才獨特、有趣。

長沙人喜愛花炮到了什么程度?女子出嫁,男人娶親,孩子呱呱墜地,老人與世長辭……都要燃放花炮,花炮仿佛伴隨了長沙人的一生,爆竹齊鳴,煙花騰空,新生嬰兒受到了歡迎,亡靈獲得了超度,新婚夫妻永結(jié)同心……同時,貴客光臨、勇士出征、壯士凱旋、書生中榜、學(xué)徒拜師、龍舟競渡、祠堂祭祖……似乎一切迎來送往,一切悲歡離合,長沙人都要燃放花炮。甚至兩個人鬧矛盾,理虧或者示弱的一方,只要上門去放一掛花炮賠個禮道個歉,一切煙消云散。其實,一個新店開業(yè),放幾掛爆竹,既是恭喜發(fā)財,又是廣而告之;新屋上梁,新居喬遷,放幾掛爆竹,既是慶賀,又是出煞。燃放花炮,是長沙人吉祥的預(yù)兆,奮進的鼓點,莊嚴的宣告。

“生曾立地,死更驚天,無須土育肥催,偏向寒霄綻蕾;響若崩雷,迅如掣電,何懼身摧骨碎,樂為黑夜增輝?!边@副對聯(lián)是花炮最好的寫照。的確,花炮在長沙,是一種特殊的情感載體。當(dāng)一個長沙人無法表達內(nèi)心的激情、無法發(fā)出驚天動地聲響時,花炮往往是其情感的最好代言人。只要隨著花炮粲然開放,好像長沙人的一切煩惱和憂愁都不存在了,心門打開,酣暢淋漓,這世界無處不在飛花!花炮的喧響和絢麗,讓熱情好客的長沙人個性得到張揚、情感得以抒發(fā),同時,也讓長沙人沉浸在濃釅的家國情懷中,“心憂天下,敢為人先”!

盡管聲音那么洪亮,色彩那么艷麗,圖案那么美妙,可花炮燃放的時間卻是那么短暫,再美只是一閃而過?;ㄅ诒M其所有的生命,只為那一剎那的璀璨奪目。《道德經(jīng)》曰:“天地之所以長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長生?!狈凵硭楣菧啿慌拢涣艚k爛在人間。這或許就是花炮之所以越來越發(fā)展壯大的原因,也是長沙人喜愛花炮的理由。

花炮是辭舊迎新的標志、喜慶心情的流露。很多長沙人過年離不開花炮,從小年開始到元宵節(jié),不同日子要燃放不同的花炮,不同日子所燃放花炮的意義也各有不同。除夕之夜,燃放的花炮叫“封門花炮”;正月初一早上燃放的花炮,叫“開門花炮”或“開門炮”?!氨衤曋幸粴q除,春風(fēng)送暖入屠蘇”“東風(fēng)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爆竹聲聲,煙花綻放,就在這花炮的轟鳴和燦爛之中,長沙人身姿矯健地邁開大步,走進春天。

摘自《長沙晚報》

責(zé)編:羅嘉凌

一審:羅嘉凌

二審:蘇露鋒

三審:黃柏禹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