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剛強 2024-02-04 16:47:28
杜文貞公祠
文/潘剛強
壬寅金秋十月,遍地黃菊吐艷。走進平江縣安定鎮(zhèn)小田村,穿過丘陵地帶的山茶林間,枝椏強勁,葉芽清明,果落花開的生命氣息撲鼻而來。我很快嗅覺汨羅江畔荒野草徑的獨特清香,還夾帶吱吱呀呀的鳥鳴聲,它來自唐代的輕風煙云。
平江杜甫墓祠坐北朝南,天井湖草坪寬闊平坦。“詩圣遺阡”壁門拾級而上,基石青磚錯落有致?lián)纹鸸艠闵n老的高坡庭院。正南門平時很少打開,人們多從東邊“闡幽庵”僧舍側(cè)門入內(nèi),后山的林蔭借仗晴空的光照從天井斜射而來,一棵古羅漢松鐵骨金枝,青蘚斑苔,鳳尾雜草,不知經(jīng)歷了幾個百年。官廳三間四架,饗堂供奉杜甫銅像,背后高懸“詩中圣哲”匾額,一個稱為“詩圣”的哲人,右手持書,左手護膝,面北遠望,凝神憂思,似乎一葉孤舟永遠漂泊在疾風急雨中。
今日杜甫墓廬依然保持古樸的風貌,墓前的祭坪青磚鋪地,縫隙里長滿歲月的青苔。墓室一室兩耳,楔磚砌成。墓前四柱三碑,橫頂?shù)窨逃兄烊秆b飾圖案。墓室圓形封堆用紅麻石塊鑲嵌合成,頂尖一個石球結蒂,下托蓮花圖案,四圍塊石如花瓣般相疊鋪展,又如蓮蓬覆地。墓堆蓑衣溝外,用紅麻石護圍,弧行相抄直抵墓門左右兩側(cè)的青磚護坎,構成三級臺階式墓地。翠柏蒼蒼,野草離離,后山清風不時傳來鳥語花香。墓東一片山坡,多植有松、柏、榆樹。從官廳后拾級而上,一座獨立的建筑虎踞其上。山門匾額“鐵瓶詩社”,兩側(cè)青磚墻壁,“追求、真理”四個大字標語清晰可見,當是民主革命時代留下的印跡。
時逢紀念杜甫誕辰1310周年,鐵瓶詩社前坪鋪滿紅地毯,我的新書《汨羅江,一條追趕太陽的河流》,選擇在平江杜甫墓祠舉行首發(fā)式。它其實是我40年來追尋“杜甫在平江”行蹤的起點,或又一個新的起點。
2022年11月8日首發(fā)式
平江杜甫墓祠
杜甫(712—770),字子美,又號少陵。讀書破萬卷,少小便有詩名。20歲開始漫游,35歲赴京城求仕,屢試不取,困守長安十年,“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nèi)熱?!彼H歷“安史之亂”,從叛軍手中逃到鳳翔,謀得個左拾遺,不久即被罷官。后經(jīng)人舉薦,出任節(jié)度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后世稱“杜工部”?,F(xiàn)存杜詩1400余首,真實反映了盛唐衰落時國家的危機與人民的痛苦,譽為“詩史”。詩名與李白齊,李為“詩仙”,杜為“詩圣”,并稱“李杜”。元至正二年(1342),順帝追封文貞公。1962年,杜甫誕辰125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會列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唐大歷三年(768)暮冬,經(jīng)過前后十年的顛沛流離,杜甫在湖北公安憩息數(shù)月,一葉孤舟繼續(xù)沿著長江南下,飄泊到了洞庭湖邊的岳陽城下。遠遠望見飛檐翹角的岳陽樓臨湖峙立,他那顆冰冷的心,這才稍稍有了一些暖意。一陣急櫓快槳,船兒終于停泊在岳陽城下。杜甫拾級而上,一步一嘆登上心中仰盼已久的危樓。他憑軒遠眺,百感交集,禁不住淚流滿面,寫下那首《登岳陽樓》的千古絕唱: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顯然,連年戰(zhàn)亂流離失所,杜甫心中的離愁國恨有增無減。親朋無一字,音信渺茫,何談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老病有孤舟,遙望關山北,烽火連年不斷,獨登斯樓,怎教人如何不憑軒涕泗流呢?
大歷五年(770)四月,湖南兵馬使臧玠作亂,潭州城內(nèi)火光沖天,杜甫從夢中驚醒,帶著全家駕著他的小船南下,再往衡州。計劃南下郴州,因他的舅父崔偉在郴州任錄事參軍。他溯郴水入耒陽縣境,適逢江水大漲,停泊在方田驛,五天不得食。耒陽縣令聶某得知這個消息,派人送來酒肉,附信慰問。杜甫得以救濟,曾寫過一首詩表示感謝。但水勢不退,他的小船無法前行,只好掉轉(zhuǎn)船頭,又回衡州北上。等到水勢稍退,聶縣令派人再尋找杜甫,卻是渺無蹤跡。在河洲上撿得一只靴子,聶縣令推想杜甫必是被大水淹死了,便在城北替杜甫撮了一座空墳。
事實上,杜甫因大水無法南下郴州,只好改變計劃,預備沿著漢水轉(zhuǎn)道襄陽返回長安。誰知身體不濟,他病倒在舟中,懷著“戰(zhàn)血依舊流,軍聲動至今”的遺憾,在湘江的船上他支撐著寫下了絕筆長詩:《風疾舟中伏枕書懷三十六韻奉呈湖南親友》。杜甫再也經(jīng)受不起江湖風浪的折騰,回鄉(xiāng)無望,便想取道風平浪靜的汨羅江,轉(zhuǎn)往上游的昌江縣城,投靠親友就醫(yī)。誰知沉疴難起,船還未到縣城他就去世。他的次子宗武時年17歲,無力歸葬故里,只好就近上岸,將杜甫暫且安葬城郊的小田村天井湖。40多年后,他的孫子杜嗣業(yè)曾想把杜甫的靈柩歸葬故里,并請著名詩人元稹作了墓志銘,后因干戈擾攘未果。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倍赐ズ畺|為豫章,即東吳境。杜甫最后的歸宿,平江縣那時稱昌江縣,恰是吳頭楚尾。唐真宗神龍三年(707),恢復羅縣東部設昌江縣,縣治搬至故縣鄉(xiāng)的中縣坪。杜甫老病孤舟投靠親友,卒葬大橋鄉(xiāng)小田村天井湖,船岸離中縣坪就很近了。
杜甫銅像
清同治十二年(1873)九月,李元度、張岳齡與平江知縣麻維緒、縣學教諭陳之紀等人,相約同訪小田杜甫墓,商議修墓立祠的有關事宜。此后,李元度針對新舊唐書對杜甫墓葬的訛說誤傳,寫了一篇史料確鑿的《杜工部墓考》。張岳齡曾在任甘肅布政使回鄉(xiāng)途中,專程至陜西、河南實地考證。張岳齡亦將考察情況寫成《杜工部墓辨》。兩人的杜甫墓考辨,第一次系統(tǒng)地考證了平江杜甫墓的真實無疑。杜甫“旅殯岳陽”,正是平江縣南30里小田杜甫墓的由來。岳陽別無杜墓遺跡,在小田無疑。43年之后杜家曾想遷葬回鄉(xiāng),大歷、元和間干戈梗道,未能歸葬,也是意中之事。且河南的偃師、鞏縣均不能確指杜墓所在,更無杜甫后裔。而平江小田有杜家洞,杜甫后裔猶藏有拾遺誥,這不正是信而有征么?
直到十年之后的光緒九年(1883)初冬,杜甫墓祠大修得以實施。當時,杜氏族人曾詳細記述了大修的過程:
原墓癸山丁向,花磚結頂。墓下磚砌圓首門三,皆磚所封。塞外嵌紅石碑,字皆剝落無跡。擇吉日換碑之時,門面封塞之磚中有坼裂而隙者,窺其內(nèi)如堂室然。再進,有磚作花窗,內(nèi)深邃不可見。……紅碑之下,揭土三尺,始知地有磚。中分人字勢,以羅經(jīng)牽線合人字縫較之,與杜氏譜據(jù)所載癸山丁向相符合。由此而下,磚分三級,有半月池、小方池形。池外有瓦筒便于出水者。視此古磚古跡,未便移易,今仍之。惟墓頂花磚,形類扇頁,側(cè)面有陽文轉(zhuǎn)草花式磚,因歲久不全,擬照此造新者補之,而陶工苦難合作,因用堅厚石塊鑲合成墓。徑一丈,高五尺,附以石圍。碑換青石,高一丈,寬二尺有奇。旁附石板,鑲以石柱。
平江杜甫墓
這段摘自光緒二十二年(1896)《杜氏族譜》的文字,記述了當年維修杜墓幾件最為重要的事情。一是將墓塞字跡剝落的紅石碑換成了青石碑。二是從裂縫中看出墓室空如堂室,有磚作花窗,為典型的唐代磚室墓。三是用羅盤牽線考證,原墓確如舊譜所載“癸山丁向”。四是古磚古跡,不便移易,一應照舊,未作改造。五是墓頂形似扇頁的陽文轉(zhuǎn)草花式磚,今人竟無法照唐代復制,只得改用塊石鑲合成墓。
“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倍鸥τ脕硇稳堇畎椎倪@兩句詩,倒成了他自己一生最好的寫照。杜甫卒世的時間與安葬的地點,過去眾說紛紜。全國各地共有杜甫墓 8 座,分布于湖南平江、耒陽,湖北襄陽,河南偃師、鞏縣,陜西華陰、鄜縣和四川成都。杜甫卒葬地,曾經(jīng)誤為耒陽,又有后來遷葬河南偃師、鞏縣和湖北襄陽之說,平江杜甫墓反倒鮮為人知。
1981年初冬,我在平江縣人民政府辦公室秘書科工作,負責記錄整理縣長辦公會議紀要。那天陳定安縣長主持,聽取縣文物管理所陳果能所長匯報。聽說平江有座杜子廟,我全神貫注,眼睛睜得燈籠大。陳縣長果斷決定到現(xiàn)場去。小潘,你通知司機。他遲疑一下,轉(zhuǎn)頭對秘書科長說,鐘科長你就不去了,小潘同去!父輩的老領導,顯然看出我的心事。汽車從公路轉(zhuǎn)小田村,機耕路挖爛了,車開不過去,我們踏著溫暖的陽光穿過黃土丘陵油茶林,走出一身微汗。初次拜謁平江杜甫墓祠,一座清代建筑灰朦朦的傍山而立,前坪豎有藍球架,屋子內(nèi)傳來孩子們瑯瑯的讀書聲。從“詩圣遺阡”大門踏進庭院,到處屋瓦漏光,青苔結地,窗破門爛,檐塌墻傾,一派衰敗景象。經(jīng)教室穿過后院,打開墓廬柵門,只見杜甫墓葬麻石結頂,圍石塌毀,香爐倒地,一人多高的青石墓碑歪斜墓前。我們抹去泥塵,碑石中刻“唐左拾遺工部員外郎杜文貞公之墓”,右刻“光緒九年癸未冬十月吉日”,左刻“署平江縣事武陵知縣李宗蓮題”。如果不是這塊青石墓碑字跡確鑿,我真不敢相信,眼前荒草萋萋的這一抔黃土,安息的竟然是杜老夫子偉大的詩魂。陳定安縣長當即拍板,從縣財政撥出專款,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搶救性修復杜甫墓祠。
經(jīng)湖南省文物專家實地考證,平江杜甫墓與長沙等地發(fā)掘的唐墓屬同一時代,“具有中唐磚室墓特征”,而祠前兩個刻有蓮花紋覆盆式麻石柱基為唐代形制,證明墓、寺、祠均始建于唐代。1983年,平江杜甫墓祠被列為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開始引起海內(nèi)外人士的關注。次年,國家文物局主編的《中國名勝詞典》確認耒陽杜甫墓為衣冠冢,平江杜甫墓為卒葬墓。1988年,平江杜甫墓祠作為岳陽樓洞庭湖風景名勝區(qū)的景點,被國務院批準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
1987年仲夏,我在縣委辦公室工作,接待湖南電視臺的記者。閑聊中他們聽我談起杜甫墓祠,表示感興趣。我趁熱打鐵,從縣檔案館找來清同治《平江縣志》,翻出有關章節(jié)佐證,極力鼓動他們?nèi)ヅ囊慌摹_€是得步行幾里黃泥山路,我自告奮勇幫穿高跟鞋的女記者扛上錄像機一路狂奔。修建杜子廟的青磚,當時都是特意燒制的,許多磚坯上模印“杜文貞公祠”的字樣。我忽然有一個“考古新發(fā)現(xiàn)”:其中有一口青磚上刻劃有“杜甫”二字,從字跡看,顯然是在磚坯未干時,是誰隨手用尖物刻劃上去的。這個“重大發(fā)現(xiàn)”的意義,在于它標明了文貞公“杜甫”的名字,自然也攝入了鏡頭。這個消息不僅在湖南電視臺播出,還首次登上中央電視臺《晚間新聞》。
可惜,平江杜甫墓祠依然沒有引起足夠的關注。2019年端午,中央電視臺推出《中國影像方志·湖南平江篇》,我參與拍攝并撰稿,平江杜甫墓祠終于“蓋棺定論”。
三賢所歸同一水
平江人民心中尊敬的“杜子”,真的是唐代詩人杜甫么?老杜為什么會歸葬汨羅江上游的小田村呢?宋代徐屯田《小田杜文貞墓》短詩,成為后人佐證平江杜甫墓真實性的重要史詩。
水與汨羅接,天心深有存。
遠移工部死,來伴大夫魂。
流落同千古,風騷共一源。
江山不受吊,寒日下西原。
著名詩人元稹離杜甫更近,他與白居易并為中唐時期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在當時影響極大,史稱“元白”。他們的詩作“江南人士傳道諷誦,流聞闕下,里巷相傳,為之紙貴?!痹桶四辏?13),元稹在《唐故檢校工部員外郎杜君墓系銘并序》中,對杜甫在詩史的地位作了權威評價:“至于子美,蓋所謂上薄風騷,下該沈宋,言奪蘇李,氣吞曹劉,掩顏謝之孤高,雜徐瘐之流麗,盡得古今之體勢,而兼人人之所獨專矣。使仲尼考鍛其旨要,尚不知貴其多乎哉,茍以為能所不能,無可無不可,則詩人以來,未有如子美者。”杜甫后來被人稱為“詩圣”,與元稹的極力推崇密不可分。
元稹在《墓系銘》中還傷心地談到了杜甫之死:“扁舟下荊楚間,竟以寓卒,旅殯岳陽。” 平江縣地處岳陽與潭州之間,唐時稱昌江縣,杜甫為什么會一葉扁舟劃進汨羅江上游去呢?我以為,杜甫在無法回歸故里的情況下,不論昌江縣城是否有親友可投,他都會選擇汨羅江作為最后的歸宿,因為屈原的詩魂便浮耀在藍色的汨羅江水。上年春天杜甫剛剛憑吊過祭祀屈原的汨羅廟,他的心與屈原是相通的。
早在乾元二年(759),流寓秦州的杜甫得知好友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千里江陵一日還,正游歷湘楚洞庭一帶,他高興地寫下《天末懷李白》:
涼風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
應共冤魂語,投詩贈汨羅。
李白游洞庭,詩仙登臨平江幕阜山,追憶葛、艾二仙,留有《煉丹井》 佳作:
聞說神仙晉葛洪,煉丹曾此占云峰。
庭前廢井今猶在,不見長松見短松。
如今杜甫自己身處洞庭湖,親朋無一字,孤舟無所適,誰說他就怎么不會想到,就像詩兄李白一樣,駕著船兒往汨羅江上走一遭,親自與屈子共訴衷腸,投詩相贈呢?
晚唐時期摭談拾遺就有李白酒醉捉月沉汨羅,“三賢所歸同一水”的傳說。韓愈曾有《題杜工部墳》,收錄于劉斧的《摭遺小說》。詩中對杜甫稱道:
獨有工部稱全美,當日詩人無擬倫。
筆追清風洗俗耳,心奪造化回陽春。
天光晴射洞庭秋,寒玉萬頃清光流。
我常愛慕如饑渴,不見其面生閑愁。
春日偶客耒陽路,只見一堆空土煙蕪里。韓愈想起了當時的傳說,李白、杜甫與屈原三位忠諫詩人同歸于汨水:
捉月走入千丈波,忠諫便沉汨羅底。
固知天意有所存,三賢所歸同一水。
齊己的《吊杜工部墳》詩中亦有同樣的故事:
鵬翅蹋于斯,明君知不知。
城中詩價大,荒外土墳卑。
瘴雨無時滴,蠻風有穴吹。
唯應李太白,魂魄往來疲。
宋人呂大防《杜工部年譜》載:“大歷五年庚戌。是歲,杜甫年五十九。春在潭州,四月避亂入衡州,至耒陽。盛夏回棹,秋至潭州,沿湘而下。冬卒于潭州岳州間舟中。作《風疾舟中伏枕書懷三十六韻奉呈湖南親友》等詩。”此時,“三賢所歸同一水”依然流傳于詩壇。南宋豪放派詩人辛棄疾有《憶李白》詩曰:
當年宮殿賦昭陽,豈信人間過夜郞。
明月入江依舊好,青山埋骨至今香。
不尋飯顆山頭伴,卻趁汨羅江上狂。
定要騎鯨歸汗漫,故來濯足戲滄浪。
“三賢所歸同一水”并非空穴來風。為杜甫墓重修立碑的平江知縣李宗蓮,曾撰聯(lián)追根溯源,記敘與杜甫相關的兩位重要人物:
詩有徐屯田,疑冢千年成鐵案;
夢征李供奉,芳園一夜薦瓊筵。
“遠移工部死,來伴大夫魂。”北宋徐屯田詩,將千年疑冢定為鐵案?!袄罟┓睢奔蠢畎祝菩谙沧x李白詩賦,天寶元年(742)召他進宮。玄宗降輦步迎,以七寶床賜食于前,親手調(diào)羹,并令李白供奉翰林陪侍左右?!胺紙@一夜薦瓊筵”,李詩仙從此留下李供奉的美名。
東西廂房廊柱,李元度撰聯(lián):
自大歷庚戌至光緒甲申,相距一千余載,窀穸猶新,賴有徐詩征塵史;
問偃師虛附與耒陽空冢,何如三十六灣,汨羅上溯,恰從屈子共騷壇。
前任知縣麻維緒撰聯(lián),滿懷大功告成的喜悅:
來伴大夫魂,祠墓千秋同景仰;
近尋彭澤宰,菊松無恙賦歸來。
祠堂石柱,懸有清人彭德樹撰聯(lián):
入川入湘,而葬于斯,長憶先賢留足跡;
三吏三別,憂時多感,永留詩史在人間。
張岳齡撰聯(lián)則更具有平江特色:
與楊孝子共結芳鄰,風馬云車,應將遺事談天寶;
后屈左徒告終此地,騷才詩圣,各有英靈護汨江。
杜墓修整完工,光緒九年十二月初五日,張岳齡、李元度與鄉(xiāng)紳文士 45人聯(lián)名,《請為杜工部修墓立祠》。張岳齡代擬呈稿:“有唐左拾遺檢校工部員外郎、元謚文貞、襄陽杜公子美先生,于大歷五年冬歿葬平江縣南二十五里之小田天井湖。子宗武、孫嗣業(yè)未能歸殯,遂居是鄉(xiāng),今所謂杜家洞也?!澬依细概_三月大治,百廢俱興,雅意尊賢,瞻言表墓職等,里居伊邇景仰同殷,愿集費以經(jīng)營,蘄致齋於獻享,既修塋域并建祠堂用。是請上臺題準列入祀典,庶幾春秋有事長增俎豆之光,從此泉壤無恫,大吐文章之氣。”
此呈請求鑒核迅賜施行,三日后獲準上報。次年三月十六日,由平江知縣李宗蓮具文,奏請撫督藩憲批準。批文稱:“經(jīng)本縣親自勘查,山向遺址,均多符合,益徵真確”,“墓為公之孫嗣業(yè)所筑,譜據(jù)昭然?!薄皬拇舜涡藿ㄖ螅女愓f均不足惑。”這是平江杜甫墓祠正式列入春秋祭典,大功告成,撫今追昔,李元度吟就《新建小田杜工部墓祠落成紀事得百韻》。此前,“公墓歷五朝,馬鬣漸傾圯。墓旁無片瓦,何以薦清醴?!比缃瘢跋胍姸Y成時,左徒應戾止。風馬策云車,公也迎倒履。兩代萃孤臣,萬古扶人紀。”
事實上,這次大修的規(guī)劃和準備工作相當充分,施工嚴格按照“整舊如舊”的原則,分步進行。張岳齡、李元度等人一鼓作氣,光緒十年(1884)重修杜文貞公祠,包括饗堂、門棟、官廳、僧舍及浣花草堂。十一年(1885)又在官廳后坡新建“鐵瓶詩社”,作為詩人聚會之所。
鐵瓶詩社
2002年5月,湖南省文物局批準平江杜甫墓祠修繕方案,參考清光緒《杜氏族譜》留下的布局圖,按原貌整修墓祠、官廳、僧舍以及鐵瓶詩社,并同意恢復饗堂。派文物專家實地勘察指導,指定岳陽市文物管理處負責技術監(jiān)管。2005年3月,杜甫青銅坐像安放于饗堂。9月22日,平江杜甫墓祠修繕竣工典禮暨“杜甫詩歌與時代精神”國際學術研討會隆重舉行,我有幸出席。開幕式上,來自平江及外地的杜甫裔孫100余人,抬著花藍三牲祭品舉行了傳統(tǒng)的祭祖儀式。這是平江杜甫墓祠最為重要的慶典活動,從此正式列入文化旅游景區(qū)。
摘自《岳陽文學》
責編:羅嘉凌
一審:羅嘉凌
二審:蘇露鋒
三審:黃柏禹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