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集團與清政府之間的一場風波

眭達明   《文史博覽》   2024-02-02 11:35:25

文/眭達明

咸豐十年(1860),清政府將兩江總督一職授予曾國藩并非心甘情愿,只是想借湘軍之力將太平天國鎮(zhèn)壓下去。目的達到之后,清政府無論從政權(quán)安全的角度考慮,還是從操縱國家經(jīng)濟命脈的需要出發(fā),都要想方設(shè)法收回當初被迫讓渡給漢人的權(quán)力。歷來謹守臣子本分、既不戀權(quán)也不爭位的曾國藩,對于清政府的舉動卻進行了少有的抗爭,結(jié)果在曾國藩集團與清政府之間,引發(fā)了一場不大不小的風波。

曾國藩當晚“竟夕不能成寐”

同治三年(1864)九月,新捻軍在湖北蘄水擊斃清軍將領(lǐng)石清吉,并將成大吉包圍在蘄北。清廷聞訊驚慌,急命曾國藩馳援,兩江總督一職由江蘇巡撫李鴻章代理。

曾國藩本想在鎮(zhèn)壓太平天國后為大清的“中興”做些實事,為此于九月初八急匆匆將兩江總督府從安慶移駐金陵。第二天他便考察貢院工程,著手恢復中斷十余年的江南科舉考試。初十日,又在兩江總督府核定安徽全省丁漕征收章程。十一日,決定十一月舉行鄉(xiāng)試。十月初四日,送別回鄉(xiāng)養(yǎng)病的九弟曾國荃后,曾國藩即全身心投入到恢復江南秩序的各項工作中??墒莾H僅過了9天就接到廷寄,讓他奔赴鄂皖交界處剿捻。據(jù)《曾國藩日記》記載,曾國藩當晚“竟夕不能成寐”。

曾國藩

成大吉只是一個記名提督,他被捻軍包圍在蘄水,卻要曾國藩親統(tǒng)大軍前往救援,咸豐十年秋天英法聯(lián)軍直逼北京,咸豐皇帝狼狽逃往熱河途中,也只是令曾國藩速派鮑超率部北上救援,朝廷如今做出這樣的決策,輕重豈不是完全顛倒了?

更不合情理的是:3個多月前,曾國藩才拼死力剿殺太平天國,兩江總督府更是剛剛移駐金陵,他就算是一匹不知疲倦的老馬,也應該有喘息時間,朝廷這樣做,豈不是成心要將其累死!

然而非常有趣的是,十一月初五,曾國藩又接到朝廷新的命令,叫他繼續(xù)擔任兩江總督,李鴻章繼續(xù)擔任江蘇巡撫。事情發(fā)生這種戲劇性變化,固然是捻軍不久撤圍而去,成大吉脫險,但主要還是曾國藩于十月二十二日上奏朝廷:“臣用兵十載,未嘗親臨前敵,自揣臨陣指揮,非其所長。此次擬仍駐扎安慶、六安等處,派劉連捷等入鄂,聽候官文調(diào)遣?!泵鞔_拒絕親赴蘄水。

熟悉和了解曾國藩的人都知道,他是絕少公開和直接拒絕朝廷旨意的,這次確實是一個特例。

本來,讓九弟曾國荃開缺回籍并裁遣他手下的大部分湘軍,足以讓朝廷放心了,但朝廷還是如此害怕曾國藩久任兩江總督,這是為什么?

原來兩江總督一職的政治地位雖在疆臣之首直隸總督之下,手中實權(quán)卻遠在其上。這不僅因為江蘇(包括上海)、江西、安徽兩江三省是國家的富庶之區(qū)和財源要地,而且進入近代以來,兩江總督還兼管兩淮鹽政并例兼南洋通商大臣,既掌控兩淮鹽稅,又手握對外交涉大權(quán),和外國通商的稅收也由其掌管,可謂集軍事、行政、財稅、外交大權(quán)于一身。這些年來曾國藩在兩江地區(qū)建立了非常發(fā)達的權(quán)力支配網(wǎng),他在江南的勢力實在太大,成了最大的地方實力派。

清廷這次調(diào)虎離山,雖因曾國藩的公開反對而告失敗,但當同治四年(1865)四月下旬捻軍擊斃僧格林沁,清廷再次急調(diào)曾國藩北上剿捻、由李鴻章代理兩江總督時,曾國藩就沒有任何理由反對了。然而曾國藩做夢都不會想到,他已經(jīng)老老實實離開金陵,心甘情愿交出了兩江總督一職,但朝廷還是不放心,非要徹底切斷他與兩江的聯(lián)系不可。

就在曾國藩北上剿捻不久,朝廷又打算將李鴻章調(diào)開,讓他帶兵赴河南剿捻并兼顧陜西和山西門戶,兩江總督改由漕運總督吳棠代理,吳棠和李鴻章空出的職位,分別由曾國藩昔日幕僚李宗羲和丁日昌代理。

李鴻章

吳棠擔任的漕運總督,主要負責從水道運輸糧食供應京城或接濟軍需。吳棠長期駐扎安徽中部,太平天國建都金陵后,漕運中斷,吳棠因而長期無所事事。吳棠與曾國藩集團的關(guān)系也相對松散,既無沖突也說不上親密。可吳棠與慈禧太后的關(guān)系特別不一般。慈禧引吳棠為心腹,讓他擔任兩江總督,既可厚報舊恩,又能奪回兩江這一富庶之區(qū)和財源要地,可謂一箭雙雕。

清廷此舉對曾國藩集團無異于釜底抽薪。兩江一失,餉源立斷,湘、淮兩軍必然仰人鼻息而受制于人,曾國藩昔日坐困江西的歷史又將重演。曾國藩在九月十六日寫給澄弟沅弟兩位老弟的信中,就十分明確地表達了這種擔憂:“李(鴻章)不在兩江,則余之餉無著矣?!?/span>

可慈禧既對曾國藩集團長期盤踞兩江財賦要地不放心,迫切希望切斷他們與兩江的聯(lián)系,又要顯示自己充分尊重曾國藩的樣子,于是假惺惺地讓軍機處發(fā)出寄諭,就這一人事安排專門征求曾國藩的意見,并要他同李鴻章、吳棠函商妥當之后迅速復奏。

九月初十日曾國藩接到諭旨后,雖然一眼就看穿了朝廷的不良用心并“竟日為之不怡”,但如何答復卻頗難下筆。從內(nèi)心來講,他是堅決反對這一安排的,但是能說半個不字嗎?但曾國藩畢竟是奏牘老手,他在與幕僚們連日密商之后,終于有了主意。

巧詞上奏,不甘就范

僅僅過了9天,既不與李鴻章也不與吳棠函商的曾國藩,即呈上了《奉旨復陳近日軍情及江督漕督蘇撫事宜》這一著名奏折。他完全避開兩江總督與吳棠不談,只在近日軍情和李宗羲與丁日昌的任職資格上大做文章。

曾國藩說:臣查近日軍情,捻匪回竄,遍布菏澤、曹、定等處?!粌H陜西和山西沒有大患,而且河南也不必過于擔心。另外,淮軍潘鼎新、張樹珊、郭松林、楊鼎勛、周盛波、劉銘傳六大精銳主力,早已調(diào)往剿捻前線,如今駐守在山東和蘇北等最緊要地方,留在江南的只有劉秉璋等少量兵員,他們分駐蘇、松、東壩等處,萬不能再往外調(diào),否則江南千里空虛,無兵可守。

曾國藩之所以要在近日軍情上詳細著筆,無非想讓朝廷明白:命令李鴻章赴河南剿捻并兼顧陜西和山西門戶,這些地方現(xiàn)在卻沒有“可剿之賊”,要他去干什么呢?再說李鴻章即使要去,“淮勇亦別無可調(diào)之師”,他一個光桿司令去了能做什么?這是本奏折強調(diào)的第一層意思。

曾國藩接下來說:李宗羲由安徽知府,剛于去年保奏為道員留江蘇補用,今年又連升兩淮鹽運使、安徽按察使、江寧布政使,一年三次升遷,速度比誰都快,可以說是非常之遭際。再說李宗羲廉正有余,才略稍短,如果一下子提到漕運總督高位,恐怕提拔得太快了吧!丁日昌以江西知縣,因案革職,三年之內(nèi),開復原官,由知府升道員,由道員升兩淮鹽運使。他對洋務(wù)工作(江蘇巡撫管轄的上海涉外事務(wù)較多)雖然比較熟悉,但畢竟資歷太淺,物望不孚,洋人又變詐多端,所以“非勛名素著之大臣,不足以戢其詭謀而懾其驕氣”。言下之意為:丁日昌如果擔任江蘇巡撫,不僅資歷淺,而且鎮(zhèn)不住洋人,是難以勝任的。

為了進一步說明李宗羲和丁日昌不能驟然擢升,曾國藩又寫道:對李宗羲與丁日昌如果提拔太快,不僅本人易遭彈劾,而且會殃及薦主,到頭來不是愛他們,而是既害了他們,又連累了保薦他們的人。曾國藩言下之意是:李宗羲與丁日昌都做過我的幕僚,外人自然認為是我保薦了他們,我可不想擔任何干系,所以還是請朝廷千萬別做這件事。

丁日昌

文章做到這里,再傻的人也知道曾國藩想說什么了:既然李鴻章不應調(diào)赴河南,李宗羲、丁日昌不應驟升督、撫,吳棠也就毫無理由代理兩江總督了。

至于曾國藩無視寄諭要求,不跟李鴻章和吳棠函商妥當就迅速復奏,曾國藩也有冠冕堂皇理由:“朝廷而遙制兵事,其患猶淺;閫外而干預內(nèi)政,其害實深。從古統(tǒng)兵重臣遙執(zhí)國命,未有能善其終者?!?/span>

曾國藩還說:同治元年(1862)正月皇上命我保舉封疆大員,當時我的回復是“疆臣既有征伐之權(quán),不能再分朝廷用人之柄”,如今哪敢公開與吳棠、李鴻章商量誰該做督、撫大員呢?任命督、撫大員的權(quán)力只能皇上獨享,帶兵統(tǒng)帥怎么能做這種越權(quán)干政之事?

曾國藩明明擔心與吳棠會商會使自己陷于尷尬境地,卻冠冕堂皇說外臣不能“干預內(nèi)政”和“遙執(zhí)國命”,否則“其害實深”,自己也不能“善其終者”。

巧妙設(shè)詞來加以拒絕,曾國藩此奏可謂費盡心機、妙到毫巔。此文寫得天衣無縫、滴水不漏,讓慈禧太后有苦難言、后悔莫及。

慈禧太后本想利用曾國藩的溫馴謙讓,誘使他在客套、遷就中乖乖就范,哪知曾國藩聰明絕頂又狡猾萬分,不僅把球成功地踢了回去,而且輕而易舉、理由十足地否定了朝廷已經(jīng)做出的決定。

之后,清廷再次謀奪兩江總督之職并取得暫時成功,是在中原戰(zhàn)事基本結(jié)束之后。

同治七年(1868)六月捻軍失敗,事隔一月,清廷即將曾國藩調(diào)任直隸總督,遺缺由閩浙總督馬新貽調(diào)補。馬新貽雖與李鴻章、郭嵩燾等人同榜,是道光二十七年(1847)丁未科進士,本人也在兩江總督下轄的安徽省為官多年,與曾國藩的私人關(guān)系還算不錯,卻不屬于曾國藩集團。他能接替曾國藩擔任兩江總督,小有能力和才干當然是原因之一,但主要還是清廷的平衡政策所致,所以曾國藩接到新命后,心中始終有一股卸磨殺驢的感覺。

然而,直隸總督畢竟名列全國八總督之首,讓曾國藩擔任此職,政治上無疑是重用,所以曾國藩雖不情愿,但還是在疑慮重重中北上就任了。一年多前,李鴻章即已升任湖廣總督,離開了兩江。至此,清廷總算奪回了兩江總督一職。

誰也想不到的是,僅過了兩年時間,馬新貽這個表面上能被各方接受的人物,竟被人公然刺殺于兩江總督官署,清政府不得不將曾國藩調(diào)回來穩(wěn)定江南局勢。從此以后,兩江總督便成為曾國藩集團的禁臠,旁人再也不能染指,清廷更是無力奪回。

李鴻章為此致信曾國藩說:“若(同治)七年秋不妄更動,或谷山(馬新貽)僻在海濱,竟免斯厄。每讀負乘致寇(居非其位,才不稱職,就會招致禍患)之語,不禁瞿然。江介伏莽最多,非極威重不足銷無形之隱匿也?!庇终f,“谷山近事奇絕,亦向來所無。兩江理大物博,斷非師門莫辦?!?/span>

李鴻章信中寫到的“伏莽”,究竟是一股什么勢力?為何只有曾國藩集團能夠鎮(zhèn)住?而他所說的“理大”,又大到何種程度,為何只有曾國藩集團能夠辦理?這就只能讓讀者去猜想了。

責編:羅嘉凌

一審:羅嘉凌

二審:尹慧

三審:黃柏禹

來源:《文史博覽》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