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2023-05-15 09:34:25
李海蓉
(一)
沅水從云貴高原一路跌跌撞撞而來。
武水從老人山婉轉(zhuǎn)迂回從從容容而去。
世間所有河流的走向都遵循了一種宇宙的力量,誠如世間所有的相遇都遵循宿命注定的必然。沅水與武水,在繞過無數(shù)山丘與村莊后,于某一平緩處狹路相逢,激蕩廝磨出一座命里帶水喚著瀘溪的城,城因水而起,因水而興,因水而美。
在把山的秀氣,水的靈氣都給了瀘溪后,它們一路相攜,灘連水接,千轉(zhuǎn)百回,從常德德山一頭扎進洞庭湖,稍作停留后便匯入長江,向著更遼遠的東方浩浩蕩蕩而去。
水的源頭是山,山的盡頭是湖海。
當三面環(huán)水的瀘溪城被沅水以月牙的姿態(tài)精心打磨成大地上最靈秀的明珠時,水對于瀘溪而言就奉了某種神意、禪意和詩意。是以,水到瀘溪會唱歌,一開口就飛出了辰河高腔;水到瀘溪會繪畫,一刀落就鏤空成踏虎鑿花;水到瀘溪會作詩,一走筆便是盤瓠文化。
(二)
水寫給新寨坪村的詩是“歸田園居,只此青綠 ”。
我心心念念要去的地方其實是“棲遲谷”。當看到“棲遲谷”的推文在朋友圈猛地乍現(xiàn)時,它完全符合我對湘西民居改造成民宿的所有想象。于是,五月的一個周末驅(qū)車從吉首前往“棲遲谷”。這才得知這個令人一見傾心的民宿棲息于新寨坪村的老屋場苗寨,而新寨坪居然還有那么多“國字號”頭銜傍身。
從吉首河溪進瀘溪潭溪,從地名上來看,雖跨了行政區(qū)域,但水以群居成溪的姿態(tài)追隨了一路。依靠導航前進的路走得很是忐忑不安和小心翼翼,無數(shù)個立于荒草或阡陌中的岔路口,笑意盈盈地看著你放慢速度左顧右盼的樣子卻不做一點暗示,滿是走錯了路卻錯不了風景的從容與自信。在走錯某個岔口再繞回后方順利抵達目的地(那個岔口真的是寬闊平整得有點“過分”了,右前方斜面而上,寬大的路面,幾米處是一棵參天大樹,而左邊方向則是一條逼仄的小道,怎么看都應(yīng)該往右走,所幸導航很負責任地把走偏道的我們使勁往左邊拽)。走下車,這個低調(diào)地擁有“中國少數(shù)民族特色村寨”“國家森林鄉(xiāng)村”“中國傳統(tǒng)村落”等“國字號”的小小村落——新寨坪,名字刻在一塊石頭上這才大大方方地與探訪尋幽的每個人打著照面,停車場下方的幾棟房舍亦是方方正正地篆刻在林中大地上,流淌著晨昏交替中的歲月靜好。此時的寨子整個像一首掩映在書中被無意翻到, 卻意外驚艷了目光的詩詞,詞里靜靜品讀,詞外肆意想象,農(nóng)耕中國賦予的歸田園居意境從紙上、從塵埃緩緩而來。目及之處,滿眼盡是老屋場的“老”以及蒼翠蔥蘢樹齡百年以上的“古”,“古老”二字瞬間就將這個寨子演繹得十分古樸、悠遠了。
不是每個寨子都能被冠之“中國古樹博物館”的稱號,新寨坪這片琳瑯滿目集中連片達萬畝的古樹群落得以保留得如此完好,除了當時交通不便外還有另外一個重要因素,便是新寨坪人對樹木的敬畏。遮天蔽日的樹木給逃難至這里的先祖?zhèn)兲峁┝颂烊坏谋幼o場地,也給饑荒年代的先人提供可以食用的果子、野獸、鳥蛋和菌類,讓族群衍生變得不那么斷層。樹,是神一樣的存在!于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當田土承包到戶后,當其他地方到處以偷盜、砍伐、販賣木材討生計時,新寨坪村卻將村寨周圍上千畝的風水林和風水樹劃為村集體所有,這不得不說是個逆向行走的傳奇。
當追溯新寨坪的歷史,不難發(fā)現(xiàn)新寨坪人能在那個一貧如洗的年代寫下守護綠色的傳奇,其實在意料之中。苗族作為中國歷史上大遷徙的民族,為躲避滅族式的災(zāi)難,他們抹掉文字,在遷徙的路徑和生命的繁衍上, 用歌舞繡飾隱喻地完成對自己民族前世今生的記憶和傳承?!断嫖髅缱灏痛鸥琛分芯瓦@樣記載:當湘西苗族十二宗十二父第七次大遷徙,從瀘溪向武陵山脈腹地挺進時,其中一部分人留在了潭溪。他們族群而居,繁衍生息。日復(fù)一日,年復(fù)一年。當人越來越多,地越來越窄,魚蝦鳥獸越來越少,生存環(huán)境越來越嚴峻時,繼續(xù)遷徙,向渺無人煙的處女地出發(fā),是沉睡在這個遷徙民族骨血里的使命和不安,老弱少小留下,強者結(jié)伴逆流而上,向未知與未卜動身跋涉,繼續(xù)尋找新的家園。白天追逐著太陽,夜晚追逐著月亮,生命追逐著河流。當符姓一支第一個人登上峨梨包眺望遠方時,一定是被眼前的這片森林所震撼了,于是,家就安在了今天的新寨坪村。
立寨之初就是敬畏這片森林,信賴這片森林。
大坡森林沒有辜負這份敬畏和信賴,無論是過去還是現(xiàn)在,符姓遷徙于此,便一直生活在此。
樹與人這段跨越幾千年的生死之交,離不開彼此雙向奔赴,先祖?zhèn)兪刈o的森林為兒孫們引來了“金鳳凰”。取意于“棲遲嚴壑間,所尚不同俗”的民宿“棲遲谷”,在中國石化與中國扶貧基金會攜手下,投資一千四百萬元對老屋場組的十棟木屋進行了成功的改造裝修。之所以說是成功的改造,大概源自湘西長大的孩子對故土建筑固執(zhí)的偏愛,民宿的外形很湘西,它尊重了這里的祖先對建筑的修建理念, 自然也就贏得湘西人對它的接納和喜歡。先人們遵循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就地取材,一點點,一錘錘,一天天,傾注全部心血與愛,建起一家人早出暮歸的家園,一棟棟房子,溫暖地呵護著塵世中的人們。
拾級而下,石板路上每一步都是回憶交疊,過去與現(xiàn)在,隔世與現(xiàn)世,恍恍惚惚,影影綽綽。左手邊的田埂,亦如兒時上學快遲到時奔跑的田埂,春天看伯伯犁田的田埂,看姐姐們扯著繩子把秧苗整齊插在泥里的田埂······此時,稻田已蓄滿雨水,水面如鏡亦如造物主窺視的眼睛,仿佛一頭就能扎進里面那個虛幻的世界,觸摸藍天白云的宏大深邃,回歸純真童年的如夢似幻。
我曾站在田埂上發(fā)呆,看父輩們把藍天踩得像褶皺的被子。沒多久,風又把它們燙平了……
這里,一切都很原始,曠野,生動。只要那么一眼,就足夠望穿幾千年的農(nóng)耕歲月和一個村莊的來處。黛色瓦礫上依舊升起娘的炊煙,裊裊地寫著離子的鄉(xiāng)愁。這些獨屬于湘西的記憶和風景,“棲遲谷”給予了最大程度的保留。對于民居的改造,在保留湘西建筑特色的同時其獨到的設(shè)計又給足了現(xiàn)代審美的愉悅和舒適。其榫卯結(jié)構(gòu)的框架撐起了民宿中湘西元素的靈魂,墻面改成白色水泥或落地玻璃,則完美避開了傳統(tǒng)木屋隔音效果差的雷區(qū),既安靜又美觀。落地玻璃將每一棵樹,每一朵云,每一縷風分成四季呈現(xiàn)給你;屋頂天窗將光影變幻和漫天星河分成晝夜呈現(xiàn)給你。仿佛娘在炊煙升起的地方喊一聲:“蓉蓉,轉(zhuǎn)來吃飯了!”那一個轉(zhuǎn)身,就能回到故鄉(xiāng)……
山川是書,星河為燈,徜徉于“棲遲谷”,游人在這里找到湘西,我在這里找回鄉(xiāng)愁。
(三)
水寫給浦市鎮(zhèn)的詩是“市通天下,浦腔浦調(diào)”。
家里小小的茶幾上,擺放著幾朵墨黑色干蓮蓬,還有一朵被我纏繞在鞋柜上方露出斷口的線路上,每次進門不經(jīng)意地一瞥,都有一種枯荷立于秋水遲遲不肯謝幕的“頑美”,它總能勾起我對浦市那次簡短旅行的無限回憶。那是我第一次去浦市古鎮(zhèn),去萬荷園。沒趕上萬荷盛開,秋天的水面蕭肅冷清,偶有幾朵干枯的蓮蓬漂浮在水面,那百里荷花去了哪里?那些結(jié)滿蓮子的年輕蓮蓬去了哪里?這幾朵是為何剩在水面?萬物都是故事本身!而浦市的蓮大概可以見眾生萬物,蓮眼的深邃里,依稀看見當年翠綠清新的它矗立在八月的荷塘里,一朵粉白相間的荷花在旁邊迎風搖曳;接著是萬朵粉的白的,高的矮的,開的半開的荷花在荷葉間搖曳;接著是四方慕名而來尋找內(nèi)心那一片凈土的游人;是從江浙逃難去西南路過的金庸;是出走又歸來泊船靠岸的從文;是“滿河綠水滿河船,滿鎮(zhèn)商號滿鎮(zhèn)人”的浦市繁華;是負手而立悲憫蒼生的屈原;是從長江流域一路溯水遷徙進武陵腹地的苗人。與我走陸路登門的方式不一樣,那時的他們從水路來,邁著各自的步伐從碼頭踏入浦市。時空交錯,他們的影子重重疊疊。
不了解浦市的位置和歷史,也許你認為這都是瀘溪人天真的想象。
多少去了解一些后,便會發(fā)現(xiàn),其實瀘溪是太低調(diào)了!浦市位于瀘溪縣的東南部,居于湖南“四大水系”之沅江的中游,是吉懷交界的邊陲重鎮(zhèn)。在水路交通發(fā)達的漫長歷史進程中,于隋唐這個歷史節(jié)點開始,浦市就完成了中國大西南物資集散重要商埠的霸主地位,這個因軍事而立卻因商業(yè)而興的古鎮(zhèn),在距離長江港口名城南京1146公里外的長江支系的群山連綿中硬生生博得“小南京”之美稱。無論是從地理位置、文獻記載、廟宇橫陳,抑或現(xiàn)存明清建筑群的斑駁里,都可以窺見,浦市當之無愧是那個年代外界進入湘西和湘西走出崇山峻嶺的重要門戶。
浦市太遠古了!你看,坐落于浦市北郊沅水左岸一低矮臺地的下灣遺址,直接將湘西的人類文明記載向前推了6500年,指針直指新石器時代中期。每一個遺址,每一件文物,都不說話,卻都懷揣著驚世的秘密,暗藏了解這個世界和人類若干年前歷史的密碼。下灣遺址亦如此,其出土的玉器,打開了中國歷史上當時在長江流域不僅存在著物物交換,還存在著觀念交流的天窗,進而大膽推測出高廟文化最具特征的圖像與意識通過玉器完成了向外交流傳播的旅途。我所在的呂洞山鎮(zhèn)苗民對先祖遷徙于此的記錄也提到了瀘溪。遠古時代的蚩尤戰(zhàn)敗后,最大的一股由華北向南遷徙,達荊州南界的五嶺,苗家先祖乘船溯游,一路浮洞庭,溯沅江,經(jīng)瀘溪,抵吉首,打葫蘆,到米塔,然后駐扎在張灣村東遼組的后山。他們按照吳、龍、廖、石、麻五支苗姓進行重組分支,在呂洞山區(qū)過著平和隱逸的生活。那個登陸的碼頭應(yīng)該就是瀘溪浦市吧,渡口寬廣,山脈寬容,土地包容,人們也就從容地在崇山峻嶺之間安宅扎營,生兒育女。
浦市太繁華了!你看,“一條包袱一把傘,來到浦市當老板”。山西吉氏來了,建三井三堂十二房吉家大院;山東李氏來了,建祠堂書屋李家大院;江西周氏來了,建周家大院……天南地北的人來了,三街四十五巷,六座古戲樓,十三省會館,五十多家窨子屋,七十二座寺廟道觀,九十多個作坊,二十四座通江碼頭。何等壯觀!何等耀眼!何等恢宏!天南地北的船只在沅水河面碰撞,天南地北的方言在巷子鋪面碰撞,天南地北的習慣在煙火日常里碰面,日積月累,獨屬于浦市的商貿(mào)文化、宗教文化在這里孕育并揚帆起航。至今,帆布仍在歷史的風中獵獵作響。
浦市太惆悵了!行走街巷,依稀聽見從文的字里行間,高墻的斑駁與門楣的暗淡里,發(fā)出隱隱的嘆息。湘西“四大古鎮(zhèn)”,想到邊城會想到小家碧玉,想到王村會想到雄渾奇特,想到里耶會想到悠悠古韻,而想到浦市,會沒來由的想象昔日那一場“日出千根梔, 日落萬盞燈”的十里繁華,盡平添了一些惆悵。浦市很神奇,總是有讓人矗立在這里,卻忍不住往時間的深邃里拼命回跑的魔力,在這里,會習慣性回望,沒辦法,浦市的年齡太長了,長到可以見證伴隨中國水、陸、空交通發(fā)展變化,而帶給一座城的起起落落,這惆悵大概因了我希望它永遠繁華如昨的夙愿吧?!霸竭^時間,便儼然見到五千年前腰圍獸皮手持石斧的壯士,如何精心設(shè)計,用紅石粉涂染木材,搭架到懸崖高空上情景。且想起兩千年前的屈原,忠直而不見信,被放逐后駕一葉小舟漂流江上,無望無助的情景?!鄙驈奈膶ζ质械幕赝渤錆M惆悵。他是見過那些繁華與厚重的,你看他寫的浦市“每當黃昏薄暮,落日沉入大地,天上暮云被落日余暉所烘炙剩余一片深紫時,大幫貨船從上而下,搖船人泊船近岸以前,在充滿了薄霧的河面,浮蕩在黃昏景色中的催櫓歌聲,正是一種如何壯麗稀有充滿歡欣熱情的歌聲!”他是見過那些蕭條的,你看他寫的浦市“除了一只船載運了方柱形毛鐵,一只船載辰溪煙煤,正在那里發(fā)簽起貨外,其他船只似乎已停泊了多日,無貨可載,都顯得十分寂寞,緊緊地擠在一處……”我們的這一生多么像一條河流啊,生命的走向都在遵循命運的向心力,在哪個地方拐彎,在哪個地方橫沖直撞,在哪個地方摔跤,在哪個地方遇見小橋人家,都是你來到這個世間之前就寫好的劇本。浦市亦如是,煙火人間的浦市,繁華流逝的浦市,大概也有屬于它的劇本。
從文出生在水邊,通過水路走向世界;浦市建鎮(zhèn)在水邊,通過流水撰寫自己的一生。歷史的某一段旅程,成就了一個世界級的作家和一座史詩級的古鎮(zhèn)。有人說融入浦市最好的方式是老茶館,明年荷花開時,浦市老茶館里,有人喊:“老板,來一杯瀘溪白!”多少故事會被滾燙的心緩緩泡開呢,回甘里又將有幾分惆悵,幾分苦澀,幾分甜蜜……
(四)
沅水如墨,復(fù)印蒼穹一幅畫。
沅水如鏡,倒影時光一千年。
沅水如眼,閱盡人世一春秋。
水做的瀘溪,水畔的瀘溪,天生就裹挾了奔騰的詩意!水寫給瀘溪的詩詞,是屈原筆下的《涉江》和《橘頌》;是沈從文筆下的《老伴》和《瀘溪·浦市·箱子巖》;是金庸筆下的《武穆遺書》收藏地;是清代詩人張佳晟筆下的“三灣曲抱白沙東,數(shù)里青山莫喚風,峭壁夷嵐千仞上,嵌空石屋畫圖中”……
瀘溪,是流水三千的詩意,是山河萬朵的豪情,是蒹葭蒼蒼的飄逸。
如果說山水是天賜的嫁衣,那么瀘溪的美與韻,是女子出嫁時洋溢在臉上的幸福和流淌在心上的向往。沅水,就這樣以唐宋的韻腳在瀘溪境內(nèi)揮筆四十公里,時而婉約,時而豪放,時而低頭沉思,時而奮筆疾書。鐵山古渡、真容禪寺、懸棺葬、箱子巖、辛女祠、盤瓠洞,每處風物都是沅水獨立的潑墨,而瀘溪用一座城的名義串聯(lián)起這些跨越時空的詩詞,合幀為“所為瀘溪,在水一方”的詩集,詩集里每顆字,都押韻了一座山,都寫意了一滴水,都暗藏了一顆星。
責編:唐正海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版權(quán)作品,未經(jīng)授權(quán)嚴禁轉(zhuǎn)載。湖湘情懷,黨媒立場,登錄華聲在線官網(wǎng)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戶端,領(lǐng)先一步獲取權(quán)威資訊。轉(zhuǎn)載須注明來源、原標題、著作者名,不得變更核心內(nèi)容。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