灑下火種 種下希望

  新湖南客戶端   2022-07-17 09:43:54

灑下火種 種下希望

——記漣源市楊市鎮(zhèn)長溪坪村駐村工作隊攜手中南大學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通訊員李慰民 肖楊 李思奇

“從小爺爺對我說,吃水不忘挖井人……”嘹亮的童聲響徹漣源市楊市鎮(zhèn)長溪坪村服務中心。為實現國家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人才振興目標,婁底市紀委監(jiān)委駐村工作隊積極對接中南大學,仔細醞釀確定活動的時間、地點、內容及流程,2022年7月中旬,中南大學服務鄉(xiāng)村振興暑期社會實踐團一行8人來到了長溪坪村開展為期一周的社會實踐,為村中孩子帶來了防溺水安全教育、參觀紅色景點、京劇、剪紙等活動,經過精心準備,社會實踐活動取得圓滿的成功。

灑下愛心火種,點亮留守兒童假期生活

留守兒童一直是工作隊關心的重點,父母陪伴的缺乏導致其缺少必要的思想指導和觀念塑造,也更容易受到外界傷害。工作隊和實踐團以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豐富假期生活為目標,為孩子們設計了地球科普、趣味游戲、京劇剪紙等活動,對防溺水、反電詐、防范火災、防范地質災害等事關孩子生命安全的內容進行教導,與孩子們手把手、心連心,傾聽孩子的心聲,了解孩子的喜好,引導他們走上講臺,勇敢地展現自我?!按蠹液茫医信砼?,我喜歡藍色,喜歡踢皮球”,“大家好,我叫劉敏軒,我給大家畫了一棵樹”......一個又一個孩子勇敢地走上講臺,留下了屬于他們的精彩瞬間?!凹t衣姐姐,明天我還會來哦,要記得我哦”,一年級的李珂玥拉著隊長鄧春芳的手說到。經過短暫的相處,二十多個孩子已經喜歡上了這群來自于城市的大哥哥大姐姐,更有孩子提前一個小時來到教室,害羞的和他們的“紅衣姐姐”說著自己的喜好,把自己畫的畫送給她,在夏日枯燥的蟬鳴聲中,他們的假期多了幾分不一樣的顏色。

灑下紅色火種,牢記革命先烈愛國情懷

楊市鎮(zhèn)是湘軍故里、千將之鎮(zhèn),一百多年來從這里走出的七品以上的湘軍將領多達1000余人,是“湘軍之母”羅澤南曾傳道授業(yè)的地方。工作隊和實踐團立足本土優(yōu)勢,通過參觀開國上將李聚奎故居,讓孩子們從內心深處感受到正是因為革命先輩大公無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才有了“沒有共產黨哪有新中國”這一經典傳唱至今。在李聚奎同志故居,當孩子們得知講解員李翰正是李聚奎將軍的孫兒時,提出了問題:“叔叔,那你為什么沒有去北京呢?”李翰笑著答道:“因為共產黨員是為人民服務不是為自己服務的”。在接下來的講解中,李聚奎將軍參加平江起義、強渡赤水、西渡黃河的事跡讓人驚嘆,他的堅貞不渝、百折不撓的精神讓人折服。這次的參觀在孩子們樸素的認知觀中埋下了紅色的種子,在回來的路上孩子們自發(fā)的唱出上課所教的歌曲:從小爺爺對我說,吃書不忘挖井人。曾經苦難才明白,沒有共產黨哪有新中國。

灑下人才火種,培育黨和國家棟梁之才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學生是祖國的花朵、是實現人才振興的支撐。在本次實踐活動中,向學生傳遞大學夢、拓寬視野也是活動的意義所在。部分農村孩子由于地理環(huán)境、家庭條件、家長的認識等原因,無法接觸到名校的學生,不能了解他們的學習習慣,缺乏對于名校的認知,沒有擁有屬于自己的名校夢。村民肖春發(fā)聽說中南大學的學子來到村中開展活動,特意接回在外地的孫子,每天冒著酷暑來回村部,他只有一個樸素的愿望:如果我的孫子能通過這次活動立下目標,向這群哥哥姐姐們學習,最終考上中南大學或者其他高校,那就值了;如果我的家鄉(xiāng),有這么一群孩子能考上名校,家鄉(xiāng)何愁發(fā)展不起來。在活動結束時,婁底市紀委監(jiān)委駐村工作隊隊長、楊市鎮(zhèn)掛職黨委副書記李慰民提出建議:能否贈送一個具有特殊紀念意義的東西給這幾天表現優(yōu)秀的孩子。實踐團的成員們積極回應,取下入校時學校發(fā)放的每人僅一枚的?;召浰徒o表現優(yōu)秀的孩子,鼓勵他們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制定學習規(guī)劃,走入理想的大學,努力成為黨和國家的棟梁之材。

責編:龔雅麗

來源:新湖南客戶端

我要問